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界指导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9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社会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息息相关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为前提的。16至19世纪初脱胎于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早期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利益的表达。但由于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些学说因而具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此基础上,他们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根源和性质,阐明了无产阶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时代特征,科学地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但在列宁逝世后,苏联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具有集中过多、管得过死、过于僵化的弊端,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明显。苏联党和政府也曾试图进行改革,终因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没有创新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致使改革的努力没有取得预期成效。

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新

民主主义论》等哲学名著。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我们党在探索的历程中受到严重挫折。这些挫折的根本原因,就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开创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1978年,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的大讨论,恢复了党的思想路线,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为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和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自觉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作用,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行脱节的严重弊端。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与以往的哲学局限于在理论上“解释世界”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在实践中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实现了统

一。科学的实践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严密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民群众丰富的实际生活为源泉,是在实践中产生、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的实践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公开宣布自己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把自己的理论彻底地付诸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了科学的说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内在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条原理、每一个观点之中。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不仅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则贯彻于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立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而且还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则贯彻于对社会历史现象的理解,创立了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从而结束了以往历史观领域唯心主义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一整块钢铸成的”严密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就是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说: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掌握立场和观点,也要掌握方法论。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

哲学不是少数人的“精英哲学”,也不是“价值中立”的抽象观念,而是自觉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以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的主题,把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历史使命。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要坚持人民利益标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尺度。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惟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包含着一系列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它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事物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掌握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处理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价值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尺度,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仅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渗透着人民大众的根本立场,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它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们之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如同布帛菽粟一样是不可须臾离开的。

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安身立命之本。在当代中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

的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迷失、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并为之拼搏、奋斗、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篇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学管理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学管理

1.前言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是大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包括思想,是大脑——这一特殊的物质发展运动的产物,有了它,人类才能不断的认识与改造世界,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哲学观。因此,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等均属于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之一,它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向前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它的形成使得人类对于所处的物质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指导人类更好地认识与改造世界。

在硕士论文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教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本人的论文题目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教学管理。在我教学管理工作中,涉及许多研究思想、技术手段以及理论分析,都无一不汲取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辨析

(1) 西方哲学与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希腊哲学主要讨论本体论,古罗马时代则偏向于政治哲学,然后经历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近代的唯理论,直到英国的经验论与德国的古典哲学。时至二十世纪,哲学发展呈现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局面,思想动力也呈多元化的趋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几个大的思潮:一是以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为主线的当代知识论哲学,二是以现象学、存在主义和诠释学为主线的欧陆人本主义哲学,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流派的结合为主导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中尤以马克思主义最为明显,如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韦伯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既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又显示出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东方的中国也曾迸发出诸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一系列哲学流派,在近代与西方哲学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中,产生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等无一不接受了西方哲学中的一种或数种学说,然后与自己信奉的中国本位哲学融合,提出了新的哲学见解。然而,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的哲学由于总是面临社会选择性,故多注重于个人人生观的研究,在政治观上缺乏独立性,同时对自然科学则大多持 “存而不论”、“敬而远之”,甚至否定的态度。因此,西方哲学思想尤其是科学哲学在中国思想

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建立以来,在指导全世界的政治与社会的阶级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与发展规律,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改良主义运动。自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新中国的建立与民族复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包含的科学哲学思想,由于受到文化选择性,当时并没有得到继承与发扬。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变革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哲学逐步兴盛,它在中国被称为“自然辩证法”,以科学哲学这个名词与世界接轨,是晚近才形成的。在一些人看来,哲学对科学研究用处不大,但事实上,科学研究本身必须遵循基本的哲学思想,才能提高认知能力与水平,避免主观臆断,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相对于诸多流派与浩瀚的理论,限于个人理论水平,本文研究分析中仅涉及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于论文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2)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首先分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这就涉及到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只有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才属于唯物主义阵营。综观哲学发展历程,唯物主义主要分为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例如我国先秦诸子中的阴阳家,利用周易的阴阳观念提出宇宙演化论,但却认为宇宙万物均与五行相对应)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否认事物与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如德国的费尔巴哈,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者,但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确是唯心主义者);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它的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与恩格斯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吸取了其辩证法的思想,即联系与发展的思想,同时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创立的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认为,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有其固有的发展、变化规律。另一方面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如对于诸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如果采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无法解释,而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今天的鸡生蛋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方,事物将会消亡或发生质变)。

对于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唯物主义者认为它是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它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

对于思维与精神,唯物主义者认为,意识不过是物质运动的产物和属性,并不能独立的存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精神的运动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的物质的运动的表现。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对于整个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无限层次结构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在微观领域、宏观领域、宇观领域,物资结构层次具有多样性、无限性。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因此要依靠实践。

对于实践本身,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思想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每一次反复都是一次升华,离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更近一步。

对于客观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每种事物都含有其固有规律,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且规律是不能改造的。对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寻找、逼近其固有、内在规律的过程,因此必须尊重客观事实,运用各种思维材料正确描述、再现其发展过程,而不能人为捏造事实。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之一。

对于认知过程,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核心是反映论,即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认识路线上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而唯心主义则正好相反,认为认识可以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唯物主义者(与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主张可知论,即承认人们能够认识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可知论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源泉。

(3)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与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它是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哲学学说。它对于事物的发展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而对于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则有五个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否定之否定,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这一切呈“螺旋式”向前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用通俗的话讲,是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在人类认知与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一分为二的观点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指引人们科学看待事物的基本观点。

从认识层次角度上讲,辩证法三大规律中,量变质变规律处在最外层,人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因为它是描述统一体外部矛盾变化的客观规律。其次是对立统一规律,它需要人们进行观察和分析,因为它的认识深度从外部统一体上升到统一体内部的矛盾。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则在此基础上更具有间接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思考。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相当于感性、知性和理性,这也正是人们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历程。

3.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

值观、人生观) 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 现自身的价值。

4)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4.教学工作中的哲学思考

在本人论文的理论方法、研究手段以及研究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曾给予很大的指引与帮助。

(1)物质与意识

物质与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事物要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事实就是,树立正确的意识。作为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公正,带人平等,不戴有色眼镜,做到客观的判断问题。并且要以正确的思想教人,育人,管理。

(2)认识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教学管理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了自己对教学管理的认知。通过定期对寝室的检查,与学生交流,逐渐的了解到各个同学对学校,对班级管理的一些相关认识,为提高管理质量打下基础。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反之。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得到了提高,就更好地服务同学,不断地指导实践。作为班主任,严格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从而,在这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正确答案:BCD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D.费尔巴哈的哲学

正确答案:CD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BD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正确答案:BCD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正确答案:ABCD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正确答案:AB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BD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正确答案:BCD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正确答案:BCD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ABC

马克思主义哲学

11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

A.自由和必然B.真理和客观存在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正确答案:ABD

12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正确答案:AC

13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

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正确答案:BC

14物质是( )。

A.标志着客观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界指导

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

正确答案:ABC

1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正确答案:AC

1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

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正确答案:BCD

17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答案:BCD

18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

A.主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重复性

正确答案:BCD

19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

A.改造客观规律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CD

20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正确答案:BC

21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的

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

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

正确答案:AB

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