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哲学阅读答案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7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阅读答案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了解这

个精神,必须首先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照某些哲学家说,一个人欲

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

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

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

的哲学”。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

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

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

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

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

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

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

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

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

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

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

内圣外王之道。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照柏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

哲学家应当为王,或者王应当是哲学家;一个人为了成为哲学家,必须经过长期的哲学训练,

使他的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柏拉图说的,和中国哲学家说的,

都是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但是照柏拉图所说,哲学家一旦为王,这是

违反他的意志的,换言之,这是被迫的,他为此作出了重大牺牲。儒家认为,处理日常的人

伦世务,不是圣人分外的事。处理世务。正是他的人格完全发展的实质所在。他不仅作为社

会的公民,而且作为“宇宙的公民”,即孟子所说的“天民”,来执行这个任务。他一定要自

觉他是宇宙的公民,否则他的行为就不会有超道德的价值。他若当真有机会为王。他也会乐

于为人民服务,既作为社会的公民,又作为宇宙的公民,履行职责。由于哲学讲的是内圣外

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尽管中国哲学各家不同,各家哲学无不同时提

出了它的政治思想。这不是说,各家哲学中没有形而上学,没有伦理学,没有逻辑学。这只

是说,所有这些哲学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政治思想联系着,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既代

表他的整个哲学,同时又是他的政治思想。举例来说,名家①以沉溺于“白马非马”之辩而

闻名,似乎与政治没有什么联系。可是名家领袖公孙龙“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

孙龙子·迹府》)。我们常常看到,今天世界上每个政治家都说他的国家如何希望和平,但是

实际上,他讲和平的时候往往就在准备战争。在这里,也就存在着名实关系不正的问题。公

孙龙以为,这种不正关系必须纠正。这确实是“化天下”的第一步。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

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

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游戏,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选自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有删改)【注】①名家:先秦时期

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

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关于

“内圣外王”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中国的圣

人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不能脱离尘罗世网、脱离社会,不能不问世务。B.“内圣外王”是

说圣人不仅要致力于心灵的修养,也须看重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C.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使

人发展内圣外王的人格,使出世和入世统一成一个合命题。D.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与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观点是一致的。E.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因

而与形而上学、伦理学和逻辑学关系不大。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入世是现实主义的,出世是理想主义的,它们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反命题。B.中

国的圣人按道理说是最适宜为王的,但在现实中他并没有这样的机会。C.柏拉图认为哲学家

应当成为王,但在此之前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哲学训练。D.如果圣人仅满足于做一个社会的公

民,他的行为就不会有超道德的价值。14.如何理解“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中的

“正名实”,请根据文本内容简析。(4分)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

解。(4分)12.【概念理解】(5分)A C(B.文中说“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并没

有说圣人看重自己的社会地位。D.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与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

——王”观点只是“很像”,并不是一致的。E.“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是内圣外王之道”“与形

而上学、伦理学和逻辑学关系不大”没有因果关系。)[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

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3.【信息整合】(3分)D(A.文中以现实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对立类比入世与出世的对立,并非说入世就是现实主义的,出世就是理想主义的。B.原

文是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C.柏拉图认为“必须经过长期的哲学训

练”是一个人“成为哲学家”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哲学家成为国王”的必要条件。)14.【概

念理解】(4分)“名”指哲学(哲学思想),“实”指政治(政治思想),“正名实”指哲学要

与政治思想相一致。[4分。“名”“实”的解释各1分,“正名实”的解释2分。意思答对即

可。]15.【观点把握】(4分)中国哲学认为圣人具有“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

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王阳明精神成就极高,其“心学”影响深远,体

现了“内圣”的人格;他战功卓著,开化教导边民,体现了“外王”的人格。所以成为历史

公认的圣人。[4分。观点引述正确2分,材料分析恰当2分。意思答对即可。]

篇二: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阅读答案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冯友兰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宗教。若照这种含义理解,就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比如,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具体说,按老庄思想,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对于中国知识分子说,佛学比佛教有趣得多。中国的丧祭仪式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有篇文章,《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但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信仰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昧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伦理之上的价值,毫无觉解?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似,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现在回答上面的问题。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宗教意识不浓的,是因为他们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有删改)6.关于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与地位,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影响了中国哲学体系,使之不同于其他大多数文化中的哲学体系。B.在中国文化中,丧祭仪式要求和尚与道士必须一齐参加,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C.中国哲学的传统,旨在提高心灵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反对哪种为了增进积极的知识去为学的做法。D.中国哲学满足了中国人对超乎现世的追求。哲学也可以让中国人表达、欣赏、体验到超越道德的价值。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这并不代表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伦理之上的价值,没有觉解。B.道家是哲学学派,认为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主要教人顺乎自然;道教是宗教,教人如何避免死亡,反乎自然。C.严格地讲,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基督教的爱上帝,与属于道德价值的子爱父类似,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D.虽然西方人认为

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但是儒家不包括宗教中的上层建筑成分,所以儒家就不是宗教。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不像其他大多数民族视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哲学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B.中国人按照哲学去生活,体验了超道德价值,也就体验到了宗教价值,这就说明在中国文化中,哲学的意义超越了宗教的意义。C.佛学与佛教是有区别的,佛学属于哲学范畴,佛教属于宗教范畴,这就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佛学比对佛教更感兴趣。D.老子认为,为学是为了增加积极的知识,因而是对人有益的;而为道是提高心灵的境界,不及为学对人的影响大。参考答案6.D(A项偷换概念。阅读区间在第五段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B项以偏概全。阅读区间在第四段中国的丧祭仪式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C项曲解原意。反对为学于文无据,阅读区间在最后一段。)7.B(B项说法绝对。主要教人顺乎自然说法绝对。)8.A(B项无中生有。哲学的意义超越了宗教的意义没有依据。C项强加因果。前后没有因果关系。D项曲解原意。对《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理解不准确,不及为学对人的影响大没有依据。)

篇三:中国哲学的精神 阅读答案

中国哲学的精神 ①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解这个精神,首先必须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②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那么专就一个人来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能够成为什么呢?照

中国的哲学阅读答案

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问题就在于,人如欲得到这个同一,是不是必须离开社会,或甚至必须否定生?③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佛家的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道家的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柏拉图也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这些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而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④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些人说得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由此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中国哲学中所谓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稣教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从表面上看,儒家所谓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大加嘲笑,原因就在此。⑤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中国哲学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然而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⑥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对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呢?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1.下面是关于中国哲学的精神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A.寻求如何解决个人与宇宙的同一,是否必须离开社会,甚至必须否定生这一问题。B.寻求如何解决中国哲学是出世哲学,还是入世哲学,或者是二者兼有的问题。C.寻求如何做到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的方法,达到中国哲学的最理想主义。D.寻求解决将中国哲学的入世出世这对反命题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整体的问题。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世的哲学讲求超道德价值,主张人要想得到最高的成就,就必须离开社会,甚至脱离生。B.入世的哲学只讲求道德价值,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C.佛家的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道家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柏拉图的肉体是灵魂的监狱,都是对生的否定。D.中国哲学中的所谓圣人,与佛教中的所谓佛以及耶稣教中的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因为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讲求入世的。3.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从中国哲学的历史的主流入手进行论述,突出了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在文中具有统帅全文的作用。B.文章二至三段扣住是否必须离开社会甚至必须否定生的问题,论述了出世的哲学和入世的哲学对这问题的不同看法及它们各自的局限。C.文章四至五段论述了中国哲学表面上看是入世的哲学,实际上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然而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

因为它既是入世又是出世的。D.文章第六段围绕入世与出世,提出了中国哲学的任务和所求解决的问题就是将中国哲学的入世与出世这对反命题统一起来以形成一个合命题的整体。阅读【答案】1.D2.D3.A【解析】1.试题分析:从第一段的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和文末的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可以知道正确。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强加因果,而且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讲求入世的也错,原文是由此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不是必然。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错,中国哲学的精神应为寻求解决这个问题。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