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9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摘 要:德国的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直接的理论来源;此外,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来源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想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其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此外,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来源的作用。下面,就这几个方面展开,来谈谈它们是如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基础的。

一、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 18世纪末至 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

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

哈为最后的代表。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

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

题和范畴,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费尔巴哈等人。这些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起到一

定作用,其中作用突出的当属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1770-1831),最

初在德国图宾根的新教神学院学习神学。作为哲学家,黑格

尔致力于建立一个普遍的体系,尽管他的著作艰深得很,他

们却对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后世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就私

人生活而言,黑格尔过的是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先是作为

家庭教师,然后是中学校长,最后从1818年开始在柏林担任

教授。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1807),《逻

辑学》(1812-1816),以及《法哲学原理》(1812)。[1]

对于辩证法哲学来说,康德是德国哲学革命的首个代表,

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创始人,经过了费希特、谢林、

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到了顶点。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包括物质和精神世界都是一个不断运

动、发展、变化的过程,阐述了对矛盾运动的认识,他还对

形而上学进行批判,认为辩证法是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在认

识问题。马克思说:“他第一个全面的有意识的叙述了辩证法一般运动形式。”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贯穿了“绝对观念”,是指在人类出现之前,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一种精神或者理性,绝对观念在不断运动发展,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逻辑阶段是人类社会和自然产生以前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其作为纯粹抽象的概念和

黑格尔 费尔巴哈

范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然后,绝对观念就否定它自身并且 向着反方向发展,从思维“外化”为自然界,到达自然阶段; 出现人类后,绝对观念进入精神阶段,摆脱自然物质形式, 回到与它相适应的精神形式,在此,绝对观念通过艺术、宗教、 哲学完全认识了自己。虽然黑格尔的哲学是唯心的,但在他 的哲学中,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合理内核”,“合理内核” 正是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而用于修正笛卡 尔等人的唯理派的思想,即其辩证法。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 起了很直接的作用。黑格尔的哲学的是唯心的,他一直在强 调“绝对理念”,这个“绝对理念”,就类似于亚里士多德

所说的,类似于“神”的东西。瓦勒斯对“绝对理念”的翻译, 理解为中文就是:就理念之为主观的和客观的理念的统一而 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 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就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 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2]绝对理念是思维着的纯思想的 纯思想,这种统一乃是绝对和全部的真理,是自己思想自己 的理念。[3]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黑格尔是彻底的唯心论者。 然而,黑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发展,是很深刻的。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主客体同一性。黑格尔认同思维和存在时统一的,存在是“绝 对理念”的产物,他就自然会把思维规律认为是客观存在的 规律。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指出:“黑格尔 确实证明了: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 观世界的反映。更正确些说,不是证明了,而是天才地猜测 到了。”[4]第二,运动变化、发展、联系的观点。黑格尔 认为世界上任何概念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是相互联系, 不断发展的。黑格尔看到了“概念”间的运动、发展和变化, 看到了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批判 了对认识过程的形而上学理解,在《历史哲学》中指出历史 和逻辑的一致性,把历史发展过程看成前后相随的。第三,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 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经过马克思的发展,成为辩 证法的核心。否定之否定,体现在他的辩证法是反基础主义的,

他认为并不能象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所说的那样,能够一次 性的找到普遍公理,然后以其作为理论的基础。这表现在他 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发展思想。第四,认识的过 程是不断地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揭示了本质和现象、偶然 性和必然性、自由和必然等范畴之间的辩证联系,等等。

如果黑格尔让历史“用头来”站立(唯心主义),而马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

克思则允许历史“站在脚上”(唯物主义),那么可以说, 历史当然应该用双脚来行走,而用头脑来思考。换句话说, 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亦此亦彼的,也就是说,物质的 经 济的因素和文化的 -思想的因素都有各自的作用。作为辩 证法家,黑格尔和马克思在这点上观点是一致的。但黑格尔 比马克思更强调文化的 -思想的因素,而马克思比黑格尔更 强调物质的-经济的因素。[5]

2、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路德维希 .安德列斯 .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

哲学家。费尔巴哈早年在黑森州的海德堡学习神学,受到当 时教授的影响,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不顾父亲的反对, 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随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 的成员。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批判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 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

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的,他第一个 指出黑格尔哲学头脚倒置。他认为“把第二性的东西当作第 一性的东西,而对真正第一性的东(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西或者不予理会,或者当 作从属的东西抛在一边。”[6]他认为黑格尔颠倒了自然和 思维之间的关系,他写道:“从精神里面推出自然,意思等 于算账不用找掌柜的,等于处于不与男子交媾仅仅凭着圣灵 生出救世主,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 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7]”费尔巴哈认为黑格 尔关于绝对观念“外在化”为自然界的神秘主义,物质自然 界是真实世界并且是唯一的真实世界,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除了自然界和人,什么也不存在。

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的中间者,没有费 尔巴哈的人本学,就不会产生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重振了唯 物主义的地位和士气,比较彻底的对黑格尔唯心论进行批判, 打破了黑格尔唯心论的一统天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 奠定基础。

二、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除此以外,18世 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历史观、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 家的历史观,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 制和宗教神学中形成的,是一场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政 治思想文化上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做了准备,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是“18 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 更为彻底的发展”[8];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全继 承了法国 18世纪和德国 19世纪上半期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历史传统,即绝对的无神论,坚决反对一切宗教的唯物主义 的历史传统。”[9]其中,代表人物有霍尔巴赫、爱尔维修、 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对马克思哲学有积极意义的观点有, 人是环境的产物和人民主权思想,包括孟德斯鸠与洛克的三 权分立学说和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他们以唯物主义为基础 对人与环境的关系、需要与利益理论、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探 索中隐含了否定之否定思想、生产工具和土地所有制对社会 发展重要性的思想的形成材料。

2、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

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指的是法国的圣西门、

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他们提出的一些思想,为马克思主义 的创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 了重要的资料。他们不仅仅是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而且还 在批判的基础上拟定社会改革的方案。但是他们的空想社会 主义理论,存在着根本的缺陷。马克思在参与革命的同时, 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进行研究,发现了辩证唯 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 的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基础,

至此,克服了唯心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能够成为现实的科学的理论。马克 思批判的吸收了19世纪的空想思想家的理论,将其中的合理 成分进行创造性改造,使得其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 源之一。

3、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配第到 18世纪中叶,其中著 名的经济学家有洛克、诺斯、马西、休谟。由于资产阶级的 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时代局限性,这些理论无可避免的存在 着缺陷。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而不是生产关系; 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不能真正理解实体和本质;在剩余价值 的问题上,不能正确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马克思在 研读了这些著作后,批判的继承了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 理成分,使得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 源之一。

4、复辟时期(1815-1830)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

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代表人物有梯叶里、基佐、米 捏,他们提出的一些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起了重要 的作用,他们注重财产的关系,肯定阶级斗争的存在,他们 认为第三等级有推翻封建制度的权利,但是否认第三等级内 部的阶级斗争。马克思在他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自己的阶 级斗争学说,在他们的基础上阐明阶级产生的原因以及划分 的物质基础,认为这些事和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阶段相 联系的;在他们承认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斗争的基础上, 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通 过阶级斗争达到消灭阶级的理论。

所以说,德国的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直接的 理论来源;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等,也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来源的作用。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一门精深的哲学,他在总结前人哲学知识的基础上, 对合理的成分进行吸收,不合理的进行批判,进而形成马克 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思想理论宝库。

参考文献:

[1] G.希尔贝克 N.伊耶:《西方哲学史》,上海译文

出版社,2004年,第410页。

[2] 中译文引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哲学》,

篇二: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理论来源全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理论来源

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派别划分,基本思想

问题: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划分:参考哲学流派的表。

思想:唯物--- 主张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意识第一,物质如第二,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怎样理解马克思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根本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物:马克思主义将世界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部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而且能够对物质产生反作用.总的来说,物质是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这就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运: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只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时: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的形式,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6实践观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特征:时间具有物质性,自觉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的两大方面

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

的现实基础。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方面

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任何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主观臆造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性。普遍性有三方面:一任何事物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之间联系的,二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事物有一定的联系。三整个世界相护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练习也是多样的。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8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事物的联系与发展都采取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

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9唯物五大范畴 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1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2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 立 又 统 一。

3原因和结果:二者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可能性和现实: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10、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书65-67)

11、认识的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答;认识的本质是(1)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创建性的反映。

(2)对认识的本质的规定的理解。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

(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反映具有默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

《2》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照镜子的原物映照。(67-68)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69)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70)

辩证关系;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单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 它的物质性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 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

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8.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 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

9. 世界观是( ) =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总的观点

10. 世界是可知的,这种观点( ) = 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

11.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 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问题

12. 在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 = 主张存在

着不运动的物质

13.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客观实在性

14. 在人类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劳动

15.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 ) = 世界是由在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

16. 运动和静止关系是() =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7.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18. 意识的本质是() = 客观存在的反映

19. 时间和空间是( ) =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20.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熄

灭,又在一定分寸上重新燃烧。这是() = 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观点

判断

1.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

正确

正确 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朴素唯物主义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

6.静止就是不运动。() =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7.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物。( )8.电脑可能在整体上超过人脑,将来可能完全取代人脑。()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0.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 错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