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化论文 > 列表页

钱币文化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0  分类: 文化论文 手机版

篇一:钱币与金融文化课程论文

钱币与金融文化课程论

中国历史的中的所谓“盛世”,主要有西汉“文景之治”发展到汉武帝而极盛,唐代“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

我将简述汉武帝时期 唐高祖时期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这几个时期的货币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汉初的钱币制度多有变化,铜钱由民间自铸,十分混乱。

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内容: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 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汉武帝改革币制的评价: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唐高祖改革币制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这次改革是对此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

1、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 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

2、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

3、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开元通宝”是唐初货币,往往被认为是贞观盛世的代表。实际上,“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在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铸,属于非纪重货币,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开元通宝”简称

明代“永宣之治

明朝建立初始,推行铜钱,后因数量不敷,改行纸币。1375年(洪武八年)设立钞局发行纸币,是为大明宝钞。大明宝钞由户部印制,地方不得印制。

明朝的纸币制度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明朝在统治中国的200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

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即使后来的

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

2、大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又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

过,于是,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

从公元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到公元1573年,明神宗执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一是铸钱获暴利:在明朝,公元1522年—1572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庆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销售后可得钱16 000文,折合白银23两,而百斤铜料的成本价只有白银十两,这样计算,利润率就高达150%以上;如果铸钱者心术再坏一点,铸造次质铜钱,那么获得的利润还会更高。二是贩铅从中得到白银。当时湖南、湖北一带,盛产白铅,当地售价每担白铅可得白银2两,商人运到广东,卖给出海做生意的商人,每担可得白银6两;海船把白铅运送到日本,每担白铅可炼取白银18两;提炼剩下的白铅,再运送回国,每担白铅还可以卖白银6两:这样一算,每贩运一次白铅,可以净赚白银8两,利润率最高达到200%!在明朝的商品交换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流转的扩大,货币反映的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明朝初年,或明朝初年以前,货币作为特殊商品,在市场交换中表现的是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货币在中间起着媒介作用,明朝两大商人集团代表了这些情况。

三)货币政策

一般认为,清朝的货币制度是一种银两与铜钱的双本位之,其基本点是银两与铜钱都作为法定货币而同时流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家财政收支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银两与铜钱是并重的,事实上清朝政府的政策导向基本上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这种重银倾向是很明显的。银两与铜钱的双本位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或标准就是银两与铜钱之间应该或者必然有一定的比价关系。通过史实可以看到:银、钱的比价是经常变动的,银贱钱贵成为普遍现象,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其中关键一点是“银则尽数其解,其钱充存留之用”。针对这种银、钱比价的波动现象,清政府实施了平抑钱价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加卯、添炉鼓铸,增加铜钱数量;严禁铜钱的私销、私铸;严禁囤积铜钱,加快钱文流通;倡导用银,以补钱文不足;加强钱文的交易管理。

应该说,在银贱钱贵的情势下,为恢复银、钱之间的正常比价,清政府平抑钱价的多是使煞费苦心的,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银、钱双本文制度本身

已蕴含着银、钱比价的波动不可避免的。银、钱比价的波动,其原因既可能在银的一方面,也可能在钱的一方面,也可能银、钱两个方面兼而有之。所以这些措施可能会在一时一地显现出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康乾盛世走向衰亡的原因和启示

几乎是同一个时间。西方社会爆发了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迅速地脱离传统的发展路线而突然加速前进,跃上了世界文明进程的制高点。

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康雍乾三代英明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这段历史太值得后人警醒——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携手创造了康乾盛世得大好局面,然而正是这个大清帝国,在乾隆晚年以后即逐步走上了衰落的不归路,昔日的鼎盛就成为明日黄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距乾隆帝之死不过43年!国家盛衰的反差何以如此之大?面对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今天,当我们即将跨入一个新的世纪、面对一个更加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国际环境的时候,把康乾盛世放入一个世界性的范围来看,尤为发人深省,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而有意义的探讨。

篇二:货币文化课程论文

广西财经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货币文化概述》课程期末论文

适用班级:2013级公选课

课程开课系:金融与保险学院考查课程

一、论文选题:

1. 论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2. 论中国货币文化对亚洲货币的影响 3. 货币的社会文化解读

4. 论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由来及发展 5. 论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6.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7. 论货币战争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二、写作要求:选课学生在上述选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进行撰写论文,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切忌抄袭,一经发现成绩为零分。

三、正文格式要求:毕业论文一律使用A4纸,按照统一的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各部分样式设置要求:(1)论文题目:宋体三号字居中。(2)要求有中文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3)正文:宋体小四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外,不得再使用其它任何样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都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4)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

篇三:货币类论文材料

一,绪论

1,选题意义与背景

国际货币是在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三个职能上的延伸。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该国总体经济实力在货币形态上的反映,因此经济规模决定了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潜在使用情况。要取得国际货币地位,一国的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必须开放且高度发展,该货币发行国必须拥有一个较为开放的、交易规模巨大、体制健全的金融市场,也就是金融市场应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一国货币能成为国际货币,具有享受国际铸币税,拥有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为外贸和对外投资活动提供便利,改善贸易条件,为本国金融机构带来新业务收入,为该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起到推动作用等一系列好处,所以各国都竞相争取取得这种权利,人民币也不例外。目前,人民币已经逐步放宽汇率的波动幅度,并与日元达成直接兑换协议,已经向外透露出成为世界货币的意愿。但是,如同日本等国家,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本文就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研究现状

2009年7月,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动。本轮人民币国际化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突破口,逐步扩大和延伸,给商业银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等国际金融业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构成了银行业一个新的竞争领域,也对普遍缺乏相关业务经验的商业银行提出挑战。

○大多数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保持乐观态度。李纪纲1(2012)认为人民

币必然会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货币,中国的金融市场都没有达到很成熟很健全,还偏向一个投机市场的时候,开放这个货币,使它成为国际流通的货币,以国家的概念来看,这个墙是堵不住外资来到国内,把市场变得更动荡,人民币国际化是有一个

○进程。赵海宽2 (2001)建议,应该推动人民币逐步成为世界货币之一。随着中国经

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使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人民币应该成为世界货币之一,最少应能发挥一部分世界货币的作用。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需要一个自然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他指出,中国应该采取积极地态度,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这一进程。国际著名投行高盛3表示看好中国金融体系改革,

预计人民币有望在5到10年内成为全球第四大储备货币。

当然,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

并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时髦的词汇,而是一揽子计划当中的组成部分。”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表示,“人民币马上要在全世界发挥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的论调是

○4“非常天真的”。对于中国会靠哪些主要的盟友来推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改革,

戴相龙强调,人民币国际化是通过市场进行的,并非选定哪个盟友,排斥哪个国家。○5

同时,国外的相关机构,学者对人民币也各有不同的见解。已故的著名经济学家多恩布施早在1999年就在德国《明镜》周刊发表文章,指出20年之后,这个世界上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种货币。在南美和北美,美元将通用;在亚洲,中国的人民币将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其余地区欧元将成为主要货币。2001年,德国前总理施密特预言30年后,世界上将可能有三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同年,《远东经济评论》发表的题为“人民币的时代”的评论文章于旨出:在21世纪头几十年的某个时刻,随着人民币实现完全兑换,很快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的世界上兑换频率第四高的一种货币,世界将获得一种新的全球性

货币,人民币将会打破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平衡,如果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重视程度不够,那就会面临风险。近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罗杰夫发表文章称:“未来,如果全球只剩下三到四种主要货币,那么人民币将是其中之一。人民币有资格成为与美元、欧元比肩的世界级货币。”他说:“随着中国经济、贸在全球地位的持续上升,人民币将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术界和各界人士对人民币是国际化具体步骤和时间安

排尚有分歧。综合来看,对不同货币国际化的路径缺乏深入考察,没有对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体的货币国际化进行全面比较分析;没有更深入地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整体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3,结构安排与基本结论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重要性,

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理论和观点进行了综述和评介,并对论文的结构安排与基本结论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对货币的诞生与发展简单陈述,目的在于对货币的本质进行梳理,再对国际货币的特征与本质进行陈述,阐明国际货币所具备的各种功能与特点。第三部分,分别对美元和日元国际化历程以及目前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入探讨,最后就国际货币给当事国带来的利益大致展望人民币国际化给国内经济等各个领域带来的好处进行预估。第四部分,根据历史数据及资料,论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所处阶段,以及对该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做法提出可靠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第一,人民币的国际化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第二,在各个国家的定量宽松政策下,人民币的国际化机遇是良好的,但是也充满了挑战。第三,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或许应该成为超主权国家货币,或者成为类似欧元的亚太地区货币,中国应该享有该货币的定价权或者发行权,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面剑,有收益必定有风险,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到了我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稳定。

二,货币及世界货币的发展历程

1, 货币发展历程简介

货币起源和本质,适应了价值表现形式的发展过程,其历经了:简单货偶然的

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四个阶段。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备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数次转变。

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

换。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出现了分工,商品交易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直接的物品交换常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媒介。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被人们认可时,它就固定成型转为货币。历史学家发现,在人类早期文字记录中,记录交易的文字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5000年前,苏美尔人在泥板上刻下的交易记录,也是人类最早的文字记录。泥板如同现在的合约,明确记载了交易双方、交易物品。法学家认为,这些文字是人类最早的契约,经济学家认为,契约就是人类最早的货币雏形。

随着各个民族的商业文明的出现,也诞生了各个民族自己的货币。公元前3000

年,楔形文字泥板伴随着古巴比伦文明的发展成为货币;公元前2500年,在古埃及尼罗河流域,诞生了一种称为德本的金属货币;公元前2000年,在古印度的恒河流域,古斯塔金币成为流通货币;公元前1500年,在古中国的黄河流域,华夏

文明的诞生,海贝类成为早期的中国货币;在公元前1000年,古希腊文明在地中海沿岸诞生,雅典“狮币”成为地中海沿岸的主要货币。雅典是当时的海上贸易大国,在地中海沿岸汇聚了发达的商业帝国,是全球最发达的商业区,雅典便成了当时的全球商业中心。公元前600年,古希腊诞生了自己的货币“德拉赫玛”。伴随着古希腊的不断繁荣,“德拉赫玛”成为当时地中海沿岸的通用货币,雅典的繁荣足够雅典人支配当时的世界。公元前6世纪,伴随着古希腊梭伦的政治制度改革,奴隶制的转变,货币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工具。公元13世纪,货币资本化,推动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又使人们普遍接受了货币的放贷生息的货币资本化。1347年,意大利热那亚商人将货币改换成第一份保险单;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货币转换成第一张股票;资本的力量得以凸显,独立的资产阶级诞生,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提出了资本主义。在古代的中国,货币从贝壳转变为统一的刀币,再定型为外圆内方的铜钱、铁钱,而在北宋年间的成都,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当时的成都物产富饶,是丝绸制品的重要产地,在交子出现之前,当地贸易使用的是铁铸的铁钱,交易一匹丝绸需要130斤重的2万文铁钱,交易极其不方便。于是民间便有一些财力雄厚的诚实商人,其他商人将金属货币存放在他们这,由他们开具特制的收据,这些收据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便是交子的具体由来。而后,交子的发行逐步改由官办,严格发行且授予了皇权,便渐渐发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成为最早的信用货币。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欧洲人不断登陆美洲,也给新大陆带去了欧洲的资本货币文化。资本的力量在美国300年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轨迹:1792年,梧桐树协议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第一份契约;1817年美国开通的伊利运河承载了期货市场的流动;1835年开始的铁路建设,工业化革命在资本的引导下蓬勃发展达到鼎盛;1944年,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双挂钩”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构成了当今世界金融格局的雏形;1971年,伴随的电器革命的创新与发展,纳斯达克网络交易所成立。至此,货币演绎为现代金融,货币的走向决定了未来的世界格局。

2, 世界货币的展历程

在人类的历史上,贝壳、羽毛、铁、铜都曾充当过货币,但是最后,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文化,在各文明还没有相互交流的时候,人们便选择黄金作为货币。以黄金为代表的金属货币曾一度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中流通,为贸易提供便利。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经历四个阶段:一、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三、由政府推动的货币结算国际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四、完全的可自由兑换。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二、国际货币发行国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对内要高度的统一;三、国际货币发行国要使该国货币本身能够自由兑换,以使该国货币在国际间能够广泛的自由流通;四、严守货币纪律,不能够乱发通货。

17世纪末,英国经历着一系列的战争,征服欠下了巨额债务,银币是当时欧洲的主要货币。1696年,英国征服决定重新铸造货币,降低银币的含银量以铸造更多的新币还债,但是消息走漏民间,白银价格一度暴跌,黄金价格不断上涨,英格兰银行遭遇挤兑。英国政府最终妥协,再次发行新货币以稳定市场白银数量,但是面值的确定问题却困扰着内阁。最后在民众的压力下,政府决定维持原银币的重量,因此不仅又花费了一大笔的白银,而且还承担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随着银币的公信力下降,人们纷纷以白银兑取黄金保值,金子成为超越白银成为最为炙手的金属。当时的皇家铸币局局长——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爵士,在参考了欧洲其他国家货币交替的经验,得出结论:白银流失是不可逆转的,人们拒绝使用白银,所

以,应该彻底放弃白银铸币,改用黄金铸币。之后,牛顿撰写了报告,结合东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例子,详细论证了白银与黄金的走势。1717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将英国的黄金价格定为3英镑17先令10便士每盎司(纯度0.9),从此,黄金价值正式与英镑面值挂钩,而在当时的英国市场,黄金早已取代白银成为主要支付手段,货币金本位制正式建立。1818年,荷兰实行金本位;1871年,德国、日本实行金本位;1873年,以法国为首的拉美货币同盟国实行金本位;1875年,北欧的丹麦等国实行金本位;1881年,阿根廷实行金本位;1893年,俄罗斯实行金本位;1900年美国实行金本位,金本位制让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变得简单而稳定,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金本位的传播也得益于英国的不断强大,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金融体系,伦敦便是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严格控制了黄金的流动,自由铸造和自由兑换难以实现,金本位的生存基础被破坏。随后,英国被迫停止金本位,印发纸币以维持战争经费。1925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宣布英国重返金本位;1929年,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时期,为了促进出口,各国又再次放弃金本位;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机制;1971年8月15日,美国在国内通胀的压力下,美元宣布放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从此,货币告别了黄金,走上了主权信用货币的道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作为第一个完成工业化改造的工业文明强国,有着完善的制度、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这一切不仅得益于金本位制度,还受益与有一个国家民主的政治、自由的经济和健全的法制作为支撑。从1860年到1914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与结算;1913年末,全球的外汇储备一半以上时英镑,英镑是第一个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二战的爆发,美国逐步崛起并取代了英国的地位。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颁布,美元由此诞生,但是在初期由于政府的松散,美元并没有被大部分美国人作为结算工具,1800年左右,全美国的社会货币流通总量只有280万美元左右。1892年,通用电气公司成立,电气时代的来临。19世纪末,人类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成为应用技术的领先者,到1894年末,美国工业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从1912年开始,美国的商品出口超越英国,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二战末期,美国对饱受战乱的盟国提供了大量物资,以此换取了大量的黄金储备。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元以压倒性优势,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同时,这也离不开美国强大自由的资本市场。1971年,美元迫于通胀压力,宣布与黄金脱钩,固定汇率制由此解体。近现代时期,欧洲整体经济规模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均处于世界前列,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中与美元相抗衡。此外,日元、马克、英镑、瑞士法郎等也占有一定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统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20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美元和日元的定量宽松政策,人们开始质疑当今世界的货币体系,甚至有呼吁超越主权国家货币的声音传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在不断强烈。截止2011年末,在各国的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例为62.2%、欧元为24.9%、英镑为4%、日元为3.6%、瑞士法郎为0.1%。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综合实力的比较,而不是刻意追求的,它只是世界主要贸易国、主导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地位的副产品。

三,各国货币国际化历程简述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损益

1,美元的国际化历程

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1776年7月4日,乔治.华盛顿在费城的

大陆会议中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独立;1789年4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乔治.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1792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铸币法,在费城建造美元铸币厂,美元诞生。在美元诞生之前,英国当局对北美殖民地的货币控制十分严格,1765年,英国人对殖民地开征“印花税”,遭到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同年,驻营调理颁布后,英国政府派遣军队驻扎北美,士兵与居民关系恶化,冲突不断发生;1770年发生的“波士顿惨案”,英军被迫撤离波士顿;1775年,波士顿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独立战争从此开始。独立战争的胜利,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北方兴起打规模民主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浪潮,而当时的南方各种使用的是奴隶制度;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声明反对奴隶制度,引发了南方的脱离,南北战争由此爆发;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使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全部政权,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期间,是美国崛起的孕育期,此时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较弱,加上英镑的强势,美元并不为世界所认可。直到一战之前,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完成,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国际经济地位有了明显变化。美元此时

钱币文化论文

也逐渐被欧洲等其他地区所认同,但还不具备与英镑相抗衡,称霸世界的实力。19世纪末期,新兴的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有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已经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并逐步步入了帝国主义时期。美国垄断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于是各种宣传机器大造对外扩张的舆论。相对于强盛的英国,美国选择了以西班牙为对手,为争夺殖民地爆发了“美西战争”。美国第26届总统T.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大棒外交政策”,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听命于美国。在“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时,时任美国第27任总统的塔夫脱做出改变,提出了“金元外交”,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二者通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各国,美元由此走上了海外扩张的道路。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且远远超过英国、德国、法国。

从1914年一战爆发至1939年二战爆发前,美元逐渐成为强势货币。一战使参战国受到重创,虽然1917年美国宣布加入战争,但战场远离美国,反而本土经济在战争中受到了大量的需求消费刺激,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一战结束后,其他国家都无力恢复金本位的情况下,美元坚挺得保持着与黄金稳定的兑换关系,因此,一批国家聚集在美元周围,形成美元区。然而,此时的英镑虽显颓势,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犹存,二战前夕的埃及、日本、泰国、阿根廷等依然附属英镑区。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主要国家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英、法、德、意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相比之下,美国凭借《租借法案》为盟国提供军火、食品、医药等援助获取了英国大量的黄金储备,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为美元霸权建立了重要基础。二战结束后,1943年,美英两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