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列表页

艾略特文学论文集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1  分类: 文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文学专业研究参考书目

En 现当代以及文学理论专业学习参考书书目

文学批评理论参考书目

年版(《马恩全集》第42卷);

2、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一、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另有同类型书可选用);

3、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另有同类型书可选用);

4、 《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5、 《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 《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7、 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关于革命与文化的思考》,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 《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9、 《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0、 《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

12、 《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 [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14、 [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A类:

1、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有旧版);

2、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旧版);

3、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有旧版);

4、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有新版);

5、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有旧版可用);

6、 伍蠡甫选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7、 胡经之等编:《西方20世纪文论选》(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8、 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9、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10、 [美]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 [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

12、 [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

13、 [英]杰弗森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4、 [美]科恩等:《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 [美]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 [加]昂热诺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

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7、 [法]贝西埃等主编:《诗学史》(上、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8、 [美]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 [加]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4年版;

20、 [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 汪民安等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2、 王宁编译:《新文学史》(1),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 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

24、 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B类:

1、 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2、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3、 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4、 郭宏安、章国锋、王逢振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 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 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 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9、 盛宁:《二十世纪美国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一)形式主义专题

1、 [法]托多罗夫编《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 方珊等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年版;

3、 [俄]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4、 [俄]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漓江出版社1989年版;

5、 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6、 [英]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7、 [英]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8、 [英]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9、 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0、 方珊:《形式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专题

11、 [瑞]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2、 [比]布洛克曼:《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3、 [英]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4、 [美]肖尔斯:《结构主义与文学》,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5、 [美]司格勒斯:《符号学与文学》,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6、 社科院外文所编:《布拉格学派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17、 李幼蒸选编:《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三联书店1988年版;

18、 [美]卡勒:《结构主义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9、 [美]詹姆逊:《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20、 [英]斯特罗克等:《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 [法]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88年版;

22、 [法]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23、 [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4、 [法]罗兰〃巴特:《S/Z》,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 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6、 [法]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7、 [法]格雷马斯:《结构主义语义学方法研究》,三联书店1999年版;

28、 [美]德里达:《文学行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 [美]卡勒:《论解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 [美]德曼:《解构之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 [美]米勒:《重申解构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 杨大春:《文本的世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3、 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

34、 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篇二:外国文学论文

班级:汉语言1201班

姓名:郑晓晴

学号:201200265

日期:2015年5月23日

[论文摘要]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作者自己却并不承认,他说:“这本书根本不是写给孩子看的,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它,它也是专门为成年人写的。”1 马克·吐温通过小说人物的塑造,赞扬了帮助、拯救、追求自由的英雄主义精神,包含了对罪恶的蓄奴制的批判和对表面上温文尔雅的上层社会的的尖锐讽刺,体现了马克·吐温平等自由的民主进步思想。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是当时美国特定时代下的产物,是美国当时社会的缩影。本文将通过小说中的描写的双重性简要分析小说的内容及思想内涵。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 蓄奴制反抗与自由对比 矛盾

海明威说:“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来源于马克·吐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部书,此后还没有哪本书能和它匹敌。”2可见这本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儿童第一次在美国文学中以主人公的形象出现,而哈克贝利的形象也成为了文学史的经典。二十世纪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说:“谁能比奥德修斯更像希腊人?或者比浮士德更像德国人?比堂吉诃德更像西班牙人?比哈克更像美国人?”3哈克贝利富有正义感、追求自由,正是美国人崇尚历险、坚持个性的精神写照。

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相比,这本书最明显的变化是叙述角度的改变。《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是作者以其成年人的口吻来讲述的儿童故事。而哈克的故事却是他自己讲的。在小说的第一段中,哈克就像跟读者谈话一样说道:“你要是没有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那本书,就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不过那也不要紧。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作的,他基本上说的都是真事。也有些事情是他胡扯的,可是基本上他说的还是真事。” 1

2 《马克·吐温文集》,[美]马克?吐温著,杨栋译,中央编译出版社、京华出版社,2010 《海明威全集》,[美]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著,肖杰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3 《艾略特文集》,[英]托·斯·艾略特著,汤永宽、裘小龙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自由与反抗

汤姆和哈克贝利都属于当时美国南部传统教育中所谓的“坏孩子”,不愿被套上传统教育的枷锁,本能地要求突破传统文化,使自己的天性得到发展,向往自由。马克吐温运用对比的手法,把生机勃勃的儿童心理和陈腐刻板的生活环境加以对照,嘲笑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

哈克从小没有受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是真正的放荡不羁的角色:肮脏,缺乏管教,几乎不识字,语言粗鲁。他整天东游西逛,对长辈的说教不屑一顾,总是渴望跑到无人管束的地方去,总是想摆脱文明社会的束缚。但这种所谓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却束缚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的思想和活力,压制了他自由的天性。哈克无法忍受这种生活,最后只能弃而远之。

他崇尚自然,觉得在树林里听自然的声音,睡得才是最安稳的,“穿上我原来的破衣烂衫,重新躲到我那只装糖的大木桶里,自在逍遥、心满意足。” 哈克贝利要拯救的黑奴吉姆,是当时所谓文明的白人世界所坚决否认的阶层;他抵制美国传统教育制度,与当时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格格不入。这些行为举止都是他对于成人世界的一种反抗表现。

除了对于自由的向往,小说里还充满了反抗意味。哈克贝利作为一个反抗者,对美国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都存在着强烈的不满。

首先就是对当时美国刻板传统的教育制度的反抗。在小说的第一章,哈克就说:“道格拉斯寡妇拿我当她的儿子,说是要给我受点教化。可是因为那寡妇一举一动都很讲究规矩和体面,实在太闷气,在她家里过日子可真是一天到晚活受罪;所以我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偷着溜掉了。”好心的道格拉斯寡妇和沃森小姐出于同情收养了可怜的小哈克。她们费尽心思,企图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模式改造哈克。她们迫使他学文识字,信奉上帝,努力成为一个能被社会接受的体面人。无论是在小说的开始还是故事的结尾,哈克都因要反抗传统的美国教育制度而偷着溜掉和再次出逃。在小说结束时,斐尔普斯太太想收哈克做干儿子,让他有机会成为文明人,这同样让哈克无法忍受当时所谓的规矩和体面。文明人的说辞最终让一个渴望自由的少年不堪重负而选择逃离。

其次是对宗教制度的反抗。宗教制度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小说中写到“教堂里不见人影,兴许有一两头猪,因为教堂门上没有锁,

夏天猪就爱躺在木头拼成的地板上,因为那儿凉快。你要留心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只有非上教堂不可的时候才去教堂,猪却跟人不一样。”这里看似漫不经心的闲笔,将不喜欢去教堂的大多数人与喜欢到教堂乘凉的猪相提并论。正是哈克反宗教的一个例证,对宗教的僵化及人性的伪善揭示得入木三分。华珍小姐接着告诉哈克,只要他每天做祷告,不管他要求什么都能得到。出于孩子的好奇,哈克进行了验证,却发现并不是这样。很多人都无法不在强大的宗教势力面前妥协,哈克却能对周围虚伪的客套寒暄和现实大胆质疑。他以孩子特有的纯真好奇敏感以及亲身感觉表达了对宗教制度的反抗。他既不去教堂作祷告,也拒绝通过学习那些诡诈世故的处世哲学和虚假的文雅举止而成为一个所谓的文明人。他的这些行为举止都与当时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格格不入。

再者,小说中描写对比最为激烈着墨最多的是对蓄奴制度的反思与反抗。小说中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哈克帮助吉姆逃亡的曲折经过和复杂的心路历程,这无疑是小说的核心部分。在存在社会等级蓄奴制的社会里,哈克一方面从当时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出发,评判好坏善恶;另一方面又以一个孩子独特的观察思考和价值观行事,遵从个人的道德感觉,而非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这实际上也是马克吐温自身对奴隶制的思考过程和对解放黑奴的觉悟过程。

哈克贝利的探险其实就是一种在内心声音指引下追求自由、接近自然的一种探索过程。他试图帮助黑人吉姆逃跑的想法,是他通过对社会的思索得出的一个决定,也是由探索走向拯救的一个决定。他用他那双童话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用他童话里的心去分辨是是非非,去思考??直到他发现世界是如此的混沌不堪,于是他的探索逐渐转变为逃避,以拒绝成人世界的文明、向往没有开发的自然作为逃避的方向。

在经历了种种历险后,哈克贝利还是选择离开去漫游。这是他的选择,是他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被迫的流浪。而历险是自由与个性的发展,是为了获得新鲜与刺激的体验。主人公哈克塑造成了一个有着正义感的美国现代文明的代言人。

对比与矛盾

在小说中,马克吐温采用了非常多的对比手法来展示美国的景象和社会的状态。美国社会族歧视的劣根性和顽固性,和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特点在对比下更加突兀和明显。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经济上繁荣的美国却“到处呈现出一片停滞

和衰败的景象。乡镇是鄙陋的,居民贫困而愚昧,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人们贪得无厌,杀人越货的强盗态意横行,江湖骗子到处流窜,居民们精神空虚,二流子们穷极无聊”。作者以真实而具体的笔触,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生活图景,如凋敝的农村、空虚的居民、残酷的种族压迫等等。描绘了大河风光和主人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以对现实生活的精雕细刻,来批判蓄奴制度下的丑恶世界。

小说中的哈克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承认自己没有教养。对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文明社会,他常常觉得它是对的。它的规矩、礼数、道德准则、法律等都是那个社会所应该有的。违背这些礼数道德就是错的,而帮助黑奴逃跑更是犯法的事。哈克帮助杰姆获得自由,明明是在做好事,他嘴里一个劲说的却是在“干坏事”,将来准备“下地狱”;本来走的是正路,却说成打定主意再走“邪路”。这样的对比,正是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的荒谬,如同一出滑稽可笑的闹剧。

葛伦裘福德家从财产到礼节,做派,应该算真正的贵族。他们接纳了哈克,待他很友善。他们信奉宗教,却是带着枪械去教堂的。这样的对比在小说中比比皆是。

小说中还对高雅和低俗进行了强有力的对比讽刺。小说的通篇语言都是“俗”的,小说中马克·吐温使用了多种方言土话,密西西比河流域黑人土话、西南僻远地区土话、普通“派克县”土话以及最后这一种土话的四种略有变化的分支。小说的主人公哈克一直在用方言俗话讲自己的故事,有时还跟吉姆信口开河,胡诌历史。

与哈克的“俗”截然相反的是葛伦裘福德家已故女儿埃蜜琳小姐的“高雅”。这位小姐喜欢吟诗作画。她的画上全是哀伤女子,写的诗也全是悼亡诗。这位小诗人写什么从不挑剔,只要是感伤的题目都能写。每逢有人死了,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娃娃,死人身子还没凉,她就做了挽诗送来。有一次为了押死者名字的韵,伤了一番脑筋,此后便渐渐的消损下去,没有再活多久。

“良心”与健全的心灵

用马克·吐温的话来说,“这是健全的心灵与畸形的意识发生了冲突,畸形的意识吃了败仗。所谓畸形的意识是指孩子被当时世俗所污染的种族歧视思想,而健全的心灵则是指作家所追求的没有种族歧视、人人平等的民主理想”。

篇三: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2013届外国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

1.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

2.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

3.<<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

4.论哈姆雷特的复仇方式/忧郁/延宕(周红)

5.李尔王形象分析(周红)

6.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和改造或其创作风格(周红)

7.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

8.《人间喜剧》的创作成就(周红)

9.论菲尔丁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贡献(周红)

10.《艰难时事》或《双城记》中的人物刻画(周红)

11.论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命运主题或戏剧结构(周红)

12.中外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3.中外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4.论《高老头》的经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周红)

15.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周红)

16.论“垮掉派”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以一位作家为例)(周红)

17.茅盾与左拉小说中的场面描写(周红)

18.论卡夫卡作品的异化主题(周红)

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比较(周红)

20.“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

71.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

74.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

140.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

141.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

142.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

143、康拉德的政治三部曲研究【岳峰】

144.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研究【岳峰】

145.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研究【岳峰】

146.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研究【岳峰】

147.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研究【岳峰】

148.莱辛的《金色笔记》研究【岳峰】

149.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研究【岳峰】

150.莱辛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1.奈保尔的《河湾》研究【岳峰】

152.奈保尔的《自由国度》研究【岳峰】

153.奈保尔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4.其它后殖民小说研究【岳峰】

155.最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研究【岳峰】

1.论圣经文学的成就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姚公涛)

2.分析《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姚公涛)

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姚公涛)

4.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两重性格(姚公涛)

5.从于连到拉斯蒂涅(姚公涛)

6.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基督教观念(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

7.人文精神与神性皈依——论古希腊悲剧审美空间的构成(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

8.《老人与海》人物形象分析或其艺术手法(姚公涛)

9.从《毛猿》看奥尼尔作品中的哲理性(姚公涛)

10.论法国新小说派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特色(姚公涛)

11.论艾略特《荒原》中的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义(姚公涛)

12.论茨威格的心理描写特色(姚公涛)

13.论艾略特《荒原》的主题思想(姚公涛)

14.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法评述(姚公涛)

15.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姚公涛)

16.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姚公涛)

17.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姚公涛)

18.《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姚公涛)

19.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理性精神(姚公涛)

20.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姚公涛)

1.分析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其小说创作中的运用(孔建平)

2.从拉伯雷《巨人传》看文艺复兴文学中的巨人形象(孔建平)

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孔建平)

4.当代网络文学创作对"超越"问题的关注(孔建平)

5.生态美学----西方与中国(孔建平)

6.中外文学中的“傻子”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7.“世界文学”概念在中国(孔建平)

8.“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孔建平)

9.“崇高之美”与“雄浑之美”:中西崇高美风格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10.“诗人何为?”——中西古典诗学“诗人论”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11.荒诞何在?——(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12.论弗洛伊德主义学说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孔建平)

13.论未来主义诗歌的艺术创新(孔建平)

14.萨特与加缪创作思想比较(孔建平)

15.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关系辨析(孔建平)

16.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孔建平

艾略特文学论文集

17.论荒诞英雄莫尔索的反抗(孔建平)

18.萨特《禁闭》的主题思想(孔建平)

19.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孔建平)

20.钱钟书论“通感” (孔建平)

1.托马斯·哈代创作分析【陈义海】

2.某西方作家在中国的接受【陈义海】

3.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比较【陈义海】

4.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研究【陈义海】

5.中国希腊神话之比较(自选具体比较的视角、方法和对象)【陈义海】

6.中外“乌托邦”文学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陈义海】

7.超现实主义文学评述【陈义海】

8.《诗经》各英译本比较研究【陈义海】

9.英国湖畔派与中国山水田园诗派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陈义海】

10.表现主义文学评述【陈义海】

11.对超现实主义诗歌形式创新/语言创新的反思【陈义海】

12.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陈义海】

13.笛福的创作与资产阶级精神【陈义海】

14.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陈义海】

15.英国荒岛小说研究【陈义海】

16.《海滩》与新荒岛小说【陈义海】

17.盐城作家群研究(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门类,人数不限)【陈义海】

18.文学中的宗教【陈义海】

19.中外文学中的“月亮”意象【陈义海】

20.中外文学中的【陈义海】

1.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美学价值(唐蕾)

2.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唐蕾)

3.人的尴尬处境的反思——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唐蕾)

4.论萨特的“境遇剧” (唐蕾)

5.《一间自己的房子》与女性文学(唐蕾)

6.杜拉斯笔下的中国形象(唐蕾)

7.十八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具体作品自拟)(唐蕾)

8.西方日记体、自传体小说研究(唐蕾)

9.分析狄更斯作为经典作家和通俗作家的双重身份(唐蕾)

10.哥特小说研究(唐蕾)

11.“王子与灰姑娘”叙事模式的演变(唐蕾)

12.荒诞派戏剧评述(唐蕾)

13.纪伯伦散文诗的美学研究(唐蕾)

14.夏目簌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唐蕾)

15.施蛰存与夏目簌石笔下的都市女人之比较(唐蕾)

16.纳丁。戈迪默笔下的南非(唐蕾)

17.泰戈尔对冰心创作的影响(唐蕾)

18.影视剧对外国文学名著的忠实于改编(唐蕾)

19.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独特视角(唐蕾)

20.《樱桃园》的戏剧美学(唐蕾)

9.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形象比较

73.比较文学史研究

68.对一首象征主义诗歌的文本解读

87.论加谬《局外人》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叙述技巧

44.二十世纪“海派”文学中的外国人形象分析(具体作品自拟)

59.论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结构

36.鲁迅作品中的“我”与西方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39.1980年-2010年翻译作品统计与分类研究

40.对21世纪《外国文学评论》中作品研究的研究

42.“巨宅”隐喻——文学作品中的“巨宅”意象分析(具体作品自拟)

45.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中的外国人形象分析(具体作品自拟)

63.现代主义文学“自动写作法”剖析

90.黑色幽默文学评述/的艺术特色/的美学风格

101.《百年孤独》中的叙事手法

92.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意识

94.荒诞派戏剧的后现代审美特征

96.论《等待戈多》中的“等待”/结构特征

98.魔幻现实主义评述

48.中国各少数民族创世神话比较(具体作品自拟)

9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成因探析

105.《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106.现代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107.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110.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111.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112.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113.论《日内瓦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114.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家、《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115.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78.论伍尔芙《到灯塔去》的多重隐喻/艺术特色/意识流手法

80.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结构特色/主题思想

81.意识流小说评述

84.存在主义文学评述

119.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方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120.法国“新小说”主要叙事技巧探析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