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意思 > 列表页

题西林壁古诗的后两句意思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7  分类: 意思 手机版

篇一:题西林壁试题及答案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题:写上。

西林:西林寺,在庐山。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岭: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平。

峰:山顶端,形状尖而高。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只缘:只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一:解释下列词

题:__西林:____ 只缘:_____不识:____横看:__

二: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2.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3、《题西林壁》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4、《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 )—— ( ), ( )—— ( )。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参考答案:

题:书写

西林:西林寺

只缘:只是因为

不识:不知道

横看:正面看

1、宋 苏轼 三苏 《惠崇春江晓景》 横 侧远 近高低

庐山 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写景 明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 横 侧远 近高低

三、C

篇二: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读懂诗句意思,理解古诗内容进而感受庐山各个角度的不同样子;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2、过程方法目标:读、品、悟诗,并学习本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试着吟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意,领悟诗歌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附课前:

从画面看看庐山,说说看了庐山的感受。

一、导入,读题释义

1、刚才说到苏轼多次去庐山游玩,并留下十多首写庐山的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题西林壁(板书),请齐声读题。

2、请同学们看看诗题注释,说说诗题的意思。(学生看注释)

3、如果有诗人给我们五( )班写首诗,取个诗题是——

二、初读,读通读顺

1、一读,读正确

题目会读,意思也明白了,下面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词读准确,把诗句读流利。 指名读再齐读,师相机评价。

2、二读,读节奏

读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要读出它的节奏,是有讲究的,有什么讲究呢?(出示例子)

《题西林壁》是哪种节奏呢?听老师读诗,请同学们在有停顿的地方划好节奏。

指名读。

3、三读,读韵律

读出古诗的节奏,是还不够的,还要读出他的韵律,但什么是韵律?你们看注了音的三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解释押韵。再读。

4、四读,读音韵

读古诗除了读出韵律外,还要读出它的音韵。解释音韵。师范读,生齐读。

1

三、再读,感受“不同”。

交流诗意

1、交流第1句

横看是怎样看?横看看到了什么?从正面看,诗人是在什么位置?侧看又看到了什么?侧看时,他又是在什么位置呢?(板书:横岭 侧峰)

横看侧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出示图)把两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吗?

引读第1句。(出示:横看侧看图)

2、交流第2句

苏轼还从什么角度看庐山呢?(板书:远近高低)

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样子相不相同呢?(师出示图片,真切感受“不同”)

3、引读第1、2句。

四、品读,感悟“不识”

1、身在庐山之中的苏轼看到这千般面貌,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2、苏轼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 (板书:不识?)(板书:只缘)

3、为什么身在庐山之中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4、正因为在庐山之中,所以才不识庐山,那要识庐山真面目,苏轼要怎样做呢?用诗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5、要识庐山真面目,走出庐山看庐山。带给我们很多启示,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人??呢?根据你的体会用下面这句话说一说。(出示课件)

6、同学们都认识到看任何事、物和人,都要——。

7、引读全诗。

五、升华,比较积累

1、题西林壁这首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山,后两句是写他的感受。(板书:看想)引出《初入庐山》,先自由再读齐读。

2、看注释,故人的意思是——,所以要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就要与庐山交——。

3

题西林壁古诗的后两句意思

、在这首诗中,写看山的诗句是——,写作者的感受是——

4、题西林壁这首诗中,作者的感受是——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感受相同吗?为什么感受不同呢?

5、引导小结,再读这首诗。

六、吟诗,意文兼得

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庐山是不一样的,然后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就成了“题西林壁”。

1、第一句

接下来,我们也来观察一样东西,试着像苏轼那样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诗?同学们请伸出手掌,这是怎样看?从正面看是什么?再从侧面看是什么?如果把观察的过程像苏轼那样写 2

下来,该怎样说?

2、第二句

接下去该怎样说?刚才我们是远看和近看吗?

3、第三句

4、第四句

刚才我们是怎么看,是什么不相同?

5、还少题目,叫什么好啊。那你们最中意哪个呢?吟创作诗。

6、加深难度 “同”字和前句重复,在一首古诗中,押韵的字读音相同字不能相同,换一个字。

七、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题西林壁》的意思,并背诵《题西林壁》、《初入庐山》。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手,边看边玩边念,完善我们创作的《观手》诗。

板书设计:

横(岭)侧(峰)

远 近高低

题西林壁 (全面??)

不识?

只缘

3

篇三:四上5、古诗《题西林壁》

一、情境导入

师:真聪明,同学们这么善于思考,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庐山玩一玩,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出发了。

(课件出示精美的庐山风光图片)

师配乐导语: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来到了庐山,这里山高水长,云雾迷蒙,这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如梦似幻,我们沿着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西林寺,走进寺内,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首诗《题西林壁》(课件出示古诗)。

二、初读

师:哦!原来是宋代大诗人苏轼路过庐山写下的一首诗,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生读,师指名读一齐读。

师:多好的一首诗啊,谁能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朗读背诵,师指名背。

师:真厉害,不用一两分钟就背下来了,今后我们学习古诗不要管它三七二十一,先背下来再说,以后自然会有用的,古诗背下来了,接下来我们干什么?

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师:同学们平时都怎样理解。

生:查字典??

生:先理解一个字的意思再理解词、句,最后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 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自学古诗

师:很好,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碰到不理解的可以查字典,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 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四、理解古诗

师:学好了吗?好,现在我们不检查哪个字、词或哪句诗什么意思,只要讨论一个问题(课件出示),作者都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庐山? 生:作者横看庐山。

师:(歪头)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

生:不对横着看就是正面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

生:作者还站在侧面看,是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底处看。 师:说在这些地方看到的景色一样吗?从哪个高看出来。生:从“各”字看出都不一样。

师: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来。(指名读)

师:刚才我们讲的横、侧、远近高低总的来说是按什么顺序看。 生:方位顺序(师教书:方位)

师:还可按哪些不同的顺序去看庐山。

生:早上、中午、晚上。

师:这是一天中不同的生:时间去看。生:春夏秋冬看到的也不一样。

师:对,季节不同,景色不同。

生:还有天气不同,晴天、阴天、雨天时看到的景色也不同。(课件出示各个角度、各个季节不同时间的图片)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真是??

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师: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

生:因为我人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请庐山的真面目。 师:读到这里大家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师: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生:有,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

师:这叫做当??

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我们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应站哪看?

生:太空。

师:对,10月15日,也就是前天中国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生:神州5号航天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

师:杨利伟就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真是不识??

生: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众笑)。

五、吟诗

师:现在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想想古人吟诗的样子,自己吟诵这首诗。

生吟诗,指名吟诵。

六、感悟

(出示录音故事《盲人摸象》)

师:谁能告诉这些盲人大象的样子。

七、升华主题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齐看庐山、看人生,其实这是一门很深学问,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研究,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大庐山之巅,看着眼这变幻莫测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学生配乐齐诵。)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