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政务服务中心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研究座谈会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4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生活之中,全世界步入一个更加开放、民主的时代。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最高决策者,政府部门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转变和挑战,重塑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能力与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各种信息迅速得到传播,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尤其是在面对重大事件时,负面消息往往引发公众的不满情绪,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政府形象传播尤为重要。然而,新媒体在给政府信息传播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政府形象传播带来了机遇,网站、论坛、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形式,为增进政府与公众间的理解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立足我国国情,基于政府形象传播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的经典案例,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为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形象传播;新媒体;危机公关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21世纪是属于网络化的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科学技术也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各种文化彼此交融,社会形态正处于不断变化,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在这样的变革之下处于一个更加开放也更讲究民主自由的时代。各国政府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时机,对于政府自身的形象建设投入了从未有过的热情。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公众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触发了更多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和政府工作的热情和愿望,或支持,或反对,或谴责,或建议,不同的群众用不一样的手段和方法对政府工作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映。与政府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氛围,这样的背景条件成为了政府形象传播的新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各种利益矛盾,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也使不同的社会矛盾在这过程中集中体现,导致了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这些突发事件或公众性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也让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度备受考验。因此政府形象传播在这一时期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必需。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化的普及,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和手机等新媒体不断涌现着全新的思维和形式。新媒体所具备的突出的个性,多元化的传播,受众选择性强,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实时发布,即时更新,传播主客体互动等主要特点,却很难像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那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督导,这也使政府在其中无法起到把关人的角色。政府形象传播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也成为当前这一时期研究政府形象传播的时代背景。

(二)选题意义

在当今社会,政府形象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政府形象作为政府行为的存在方式和重要表现形式,或者作为公众对政府行为认同的一种体现,它急需把辐射力和影响力等进行强化和提升。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政府首脑们所认同和接受。同时,这个行政手段更加公开与透明的年代里,政府形象作为政府可信度强弱和公信力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志和基础,对一个国家或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赢得更多民众支持,履行政府工作只能,实现国家战略和政府决策,都起到了很好的标杆和指示的作用。 因此,在立足于做好政府自身行为的基础之上,充分借助各种有效的公关手段特别是新媒体传播这一当今最流行传播方式的有

效协助,构建和传播与国家本题相互支撑相互契合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事务中赢得先机的重要途径和优先策略。

当今时代,网站,论坛,博客,微博,手机等由新技术作为支撑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并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覆盖面最广,资源最为丰富,规模最大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手段,已经拥有了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政府部门在新时期传播和推广自己,有效进行宣传的全新手段。而且新媒体所具有的即时传播和互动等特点,也使其几乎能在政府所有的形象塑造和公关活动中都能发挥出其特定的作用,这也是使用新媒体来塑造政府形象,进行有效传播的独特魅力所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新媒体也不能例外,由于其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传播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使得政府部门一旦有负面消息流出,很容易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带来巨大影响,这也是政府形象传播在新时期也面临的严峻挑战。

基于此,政府部门要在转变工作职能和管理理念,提高其执政水平,建设“阳光政府”和“服务政府”的时代背景下,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公众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膨胀,政府与公众开展互动交流更为频繁的社会背景下,对新媒体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解,对新时期政府形象传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进行分析,从实践案例进行出发,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寻找启示,并探索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所应当采取的战略对策,将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近年来,政府形象研究得到广泛关注,1997年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求是杂志社等共同组建的中国政府形象战略研究工作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政府形象战略”研究课题组,政府形象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学术界把政府形象设计和政府公共关系列为重点研究的现实性和前瞻性问题。

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以来,出版政府形象研究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学者们围绕政府形象的概念、政府形象的内容、政府形象的形成、政府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政府形象研究专著主要有:赵劲夫主编的《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形象》;徐家良的《政府形象与战略》;胡宁生主编的《中国政府形象战略》、刘小燕博士的《中国政府形象传播》和《政府对外传播》、彭伟步博士的《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曹劲松博士的《政府网络传播》等。另外还有一些政府公共关系和行政管理方面的著作涉及到政府形象研究,如:管文虎主编的《国家形象论》、胡晓明编著的《国家形象(探究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新战略)》,刘康主编的《国家形象与政治传播》,龙永枢、杨伟光的《领导者媒介形象设计》,陈耀春的《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廖为建的《公共关系学》等。有代表性的政府形象研究的论文有:袁曙宏的《政府形象论纲》、熊水龙的《市场经济与政府形象》、廖为建的《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胡宁生的《构建政府形象的哲学思考》、赵宇峰的的《试析政府公共关系与政府形象策略》、刘小燕的《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政府形象传播系统结构解析》、戴珍建等的《中西方政府形象传播策略比较初探——以应用大众传播路径为例》、陈相雨的《政府形象传播:畸变、批判及面子技术——一种本土社会心理学分析视角》、马学杰的《政府形象传播动力模型研究初探》等。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但从整体上看,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更多的是从政府施政行为和政府管理的视角进行研究,而对政府形象和政府形象传播的深入研究较少。而公共关系界和新闻传播界较多关注企业形象研究,对政府形象传播有所涉及,但对政府形象传播的研究较少或较薄弱。尤其是对新媒体与政府形象传播关系的研究,基本上是一个空白领域。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政府形象传播有关理论进行探讨,采用案例法对新时期政府

篇二: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建设研究(MPA论文)

MPA中心

公共管理学

近年来,政府形象问题受到公众的关注。公共危机下,良好的政府形象是一种能力资源,有利于政府制定实施公共政策,化解危机,维护社会稳定。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政府形象建设也开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下,政府可以借助网络问政进行政府形象建设。本来以网络问政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反映网络问政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网络问政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有助于在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中为我国政府形象塑造,寻找新的、可利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网络问政 政府形象建设

1

第1章 政府形象的概念及内涵 ................................................................................................... 1

1.1 概念 ................................................................................................................................. 1

1.2 内涵 ................................................................................................................................. 1

1.2.1 高效透明 ................................................................................................................. 1

1.2.2公正廉洁 .................................................................................................................. 1

1.2.3 民主法治 ................................................................................................................. 1

1.3 政府形象建设的意义 ..................................................................................................... 1

第2章 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建设 ............................................................................................... 3

2.1 网络问政的内涵 ............................................................................................................. 3

2.2 网络问政的主要形式 ..................................................................................................... 3

2.3 网络问政对政府形象建设的作用 ................................................................................. 3

第3章 我国开展网络问政的情况 ............................................................................................... 5

第4章 我国网络问政的不足及其对策 ....................................................................................... 6

4.1 网络问政的不足 ............................................................................................................... 6

4.1.1 网络问政流于形式 ............................................................................................... 6

4.1.2 网络问政信息不准确,网络监管难度大 ........................................................... 6

4.1.3 网络问政缺少相应法律法规保障 ....................................................................... 7

4.1.4 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网络问政效用发挥 ................................................... 7

4.2 网络问政良性发展的对策 ............................................................................................... 7

4.2.1 政府部门网络问政常态化 ................................................................................... 7

4.2.2 问政和施政的结合 ............................................................................................... 8

4.2.3 网络问政的制度建设 ........................................................................................... 8

4.2.4 加强网民参政素养教育 ....................................................................................... 8

参考文献......................................................................................................................................... 10

第1章 政府形象的概念及内涵

自2000年以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政府作为防范和化解社会危机的领导者和决定因素,其责任具有确定性和不可转移性。如何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最少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化解危机,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成为衡量政府行为和政府能力的关键因素。政府形象,对改善政府行为、化解危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1 概念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的建筑物、领导人、公务人员、方针政策、日常施政行为、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等具体而客观的东西的一种综合性的认知与评价。政府形象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是政府形象的本原和实在、政府的素质、能力和业绩,是政府形象的客观内容,是公众对政府认知和评价的客观对象。其次是政府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即政府在国内外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公众的认知和评价。

1.2 内涵

我们很难科学完整的定义政府形象的定义,但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政府形象的内涵。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政府,它的形象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2.1 高效透明

政府对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但可以减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且可以减少政府行政人员滥用权力的可能性。透明是公正的前提,是寻求百姓信心获取公众满意的前提。政府在公共事件中反应和处理问题的速度等指标是衡量政府效率的重要指标。而高效的政府对政府形象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1.2.2 公正廉洁

公正廉洁的政府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前提。只有公正廉洁的政府形象才能使政府令行禁止。此外,政府形象的内在要求需要政府具有权威性,所有与政府相关的内容都关乎社会民生,关乎社会公平。

1.2.3 民主法治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主与法治是公民享有权利的保障。只有政府真正做到了民主法治,各种公共问题才能够在不伤害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得到解决。这是政府形象的重要构成因素。

1

1.3 政府形象建设的意义

政府形象是一种能力资源,对化解风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在日常生活中培植和塑造一种高效、廉洁、民主和法治的形象,在公共关系中有效发挥这笔无形资源的积极作用。[1]

首先,政府形象反映政府信誉、威信。政府信誉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一种良好印象和评价,是政府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而树立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源。政府信誉的树立,能够促进政府的勤政建设,促使政府系统改进作风。政府信誉能增强政府组织的内聚力与外张力,政府信誉反映了广大政府公务员共同的价值观,必然对政府系统内的全部成员有一种强烈的感召力,激励公众共同克服危机。

其次,政府形象决定政府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政府形象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政府影响力体现着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心理关系,它是决定政府政策能否为公众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的一项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政府政策产生的心理、行为或行为倾向。政府凝聚力可使公众与政府情感容易沟通,关系容易协调,问题容易得到解决,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构成政府权威合法性的基础。政府号召力,即政府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能力。因此,政府形象是政府在推行政策、实现既定目标可资利用的能力资源,当公共危机发生时,它能动员公众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第三,政府形象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立。科尔曼指出:当权威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当通常稳定的转让机制或信任呈现不稳定状态时,信任转让行为便可能出现。在公共危机中如果人们对政府处于一种不信任状态,政府公信力就会瓦解。那么,流言、谣言,甚至迷信活动就会趁机泛滥,从而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和危害。如果政府拥有良好的形象,就有了公信力,公众就会信任和支持政府。因此政府在危机发生前就必须与公民保持良好的关系,累积形象资产,预防危机爆发时突发的信任崩溃。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其方针、政策不但能得到国内公众的支持与帮助,而且在国际上也能树立良好的权威,赢得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反之,一个不注重自己良好形象建构的政府,必然导致公信力的下降乃至崩溃。

第四,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没有任何一种组织形象会像不良的政府机关形象那样大面积地严重污染社会。因为政府机关负责公共事业管理,处于广大群众的视野之中。”在危机情境中,社会原有的正常秩序都处于失控状态之下,如果政府形象不佳,则会加快社会道德的滑坡,造成社会秩序的进一步失控。

2

篇三: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影响探析

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影响探析

Government micro blog influence on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Analysis

王秀红 李悦1

Wang Xiuhong Li Yue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武汉 湖北 430068)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College Hubei Wuhan 430068)

内容摘要:政府形象是政府与公众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公众对于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业绩的综合评价与认知,而大众传媒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政务微博作为特殊的传媒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我国在利用政务微博塑造政府形象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十分必要,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Abstract: Government's image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general public, is the public and the ruling government competence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ognition, and the mass media is the bridg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Government micro-blog as a special media to create a good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approaches. At present, China in the use of government micro-blog shaping the government image aspects of still exist lot of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for the problem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very necessary,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four-point proposal.

关键词:政府形象,政务微博

Keywords: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government micro-Bo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的宝贵资产,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医疗、教育、住房等各个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而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导致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严重受损。如何提升、塑造廉洁高效的良好的政府形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政务微博的出现,给政府形象塑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

一 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对政府影响力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1 王秀红,女,1973年生,辽宁凌源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李悦,男,1986年生,湖北襄阳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一国政府的权威地位除了来自于宪法和法律之外,还来自于社会公众对它的信任与支持。

胡宁生在《中国政府形象战略》一书中的对政府形象做过比较科学和全面的解释:政府形象是政府这一巨型组织系统在运作中即在自身的行为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这种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所作的较为稳定与公认的评价。政府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政府组织系统作为有内在结构功能与行为活动的体系在运行中所产生出来的客观的总体效应;另一方面是政府所服务的社会公众在对政府组织系统的客观总体效应进行评价时所产生出来的综合印象。① 袁曙宏也指出:政府形象是指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在作为行政客体的公民头脑中的有机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是政府与公民双向回应的产物,它包括政府、公民及认识过程三个要素。② 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及其行政行为是客观的一种存在,它构成了政府形象的基本,同时,这些基本形象必须通过大众传媒等的传播来获取社会公众的评价,而公众的评价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性和感情色彩。政府形象是政府、媒体、社会公众三者之间动态的平衡,而大众传播媒体成为塑造政府与社会公众关系的重要力量。刘小燕就曾经提出"政府行为+对政府行为的解释=政府形象传播"这一框架。政府要想获得良好的公众认知,就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注重政府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政府形象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综合性和变动性等特点,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也处于变动过程中,因此,如何通过个各种途径改善政府形象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 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媒体的匿名性、互动性和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塑造政府形象的格局,新发展起来的网络媒体——微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的传播和政府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政务微博因其主体的不同和信息的权威性等特点,在塑造良好政府形象中的作用更应该受到重视。广义的政务微博不仅包括用于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的认证机构微博,也包括在上述机构工作的干部官员开通的用于政务工作和沟通交流的个人认证微博。自2010年“两会”微博问政后,各地政府纷纷踊跃开通微博,国内政务微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运营平台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共32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共18203个 ③。

1.政务微博有利于加强政府执政能力

政府发展政务微博,运用政务微博实际上也是政府行为的体现,通过政府这

一行为,给民众传递出了一个积极、主动的正在转变执政方式的良好政府形象。在政务微博的运用和管理过程中,不仅加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拉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为民众树立了一个“服务性政府”的良好形象。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微博为例,武汉市江岸区“平安江岸”发布微博服务性较强,在政务宣传方面语言亲切。武汉市出入境部门开通的“武汉出入境”政务微博不仅提供每天各个办证大厅实时情况,方便居民选择办证人数较少的地点及时的进行业务办理。同时,以政务微博为平台实时的解答居民办证的相关疑问。④ 可以看出,武汉市“平安江岸”与“武汉出入境”在表达方式体现了亲民感,而且主动建立话题引导网民进行咨询的工作方式彰显了人性化,这一系列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公安政务微博为民服务的性质,而且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联系,在民众心中塑造了亲切的公安形象。

2 政务微博有利于政府引导舆论和议程设置

在政务微博的运行中,一方面政府行为通过政务微博表现出来,满足了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政务服务中心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研究座谈会)的报道权与知情权,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务微博的裂变式的传播特点进行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

在传统模式下,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是政府形象唯一的传播媒介,社会公众只有通过大众媒体才能了解政府行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传播过程的滞后,很容易使公众对政府行为的解读产生偏差,而微博这种网络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播滞后的局限性。政府通过政务微博发布政策信息、表明政府态度,这些政府行为通过微博实时的反映出来,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大众媒体和社会公众所接收到。由于政务微博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因此所发布的信息往往最具权威信和可靠性。因此,实时的政府权威信息的发布,能及时的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在面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政府的权威观点更能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从而引导民众的舆论导向,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激化。

另外,由于微博平台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政务微博在网络中更能融入到网民对时政热点的讨论中去。政府运用政务微博参与到社会公众的讨论中,更真实,更直接、更广泛的倾听民众呼声,了解民众诉求,征集民众意见,“通过对传播技巧的控制,有意图地传播信息,实现政府议程与公众议程、媒介议程的高度统一,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 ⑤。

3. 政务微博有利于政民互动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形象的认知是主客观综合所产生的结果,一方面政府行为是政府形象的客观存在的依据,另一方面,政府行为在长期与社会公众的接触过程中被公众所接受,反应到公众的脑海中,形成了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在微博平台这一开放、自由的环境下,网民通过政务微博的“评论”功能对政府行为表达自身的态

度和观点,达到向政府传递诉求的目的。而政府通过网民的评论了解网民的意见与态度,即时的运用政务微博的“回复”功能与网民沟通,在听取网民的意见诉求和建议的同时,也向网民传递着服务型政府的执政行为和执政理念。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由于信息是直接、即时的将政府的行为无时不刻的反映在公众的脑海中,减少了大众传媒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的失真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公众对政府行为认知的盲区,避免了公众认知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对政府形象的误读。

三 我国政务微博塑造政府形象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务微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一些政务微博在发展中陷入了瓶颈,在服务公众方面毫无建树,甚至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应对经验而陷入舆论危机,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1部分政务微博缺乏合理定位

政务微博的特性与功能,使其在对网络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微博作为社会化自媒体工具,首先应该是自我宣传,引起他人的关注,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如果政府部门不从自身部门的特色出发,为政务微博量身定位,那么就会流于平庸,失去吸引大众眼球的可能性,成为不被关注的“冷”微博,淹没在网络海量的信息中。政府也会因此而失去发展政务微博的热情,脱离了政府发展政务微博的初衷,久而久之成为政府部门的负担和累赘。这样的结果,不仅起不到服务于民的作用,也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2 微博维护缺乏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持

政务微博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政府态度、行为与立场,言行失当或应对不及时很容易引起网友“拍砖”,甚至引发舆情事件。因此政务微博的维护和管理应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团队支持,专业的团队不仅应该具备本部门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素养。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大多数的政务微博的维护和管理都是由本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兼职,这些被指派的临时人员一方面要完成自己手头上的大量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政务微博的维护,他们很难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政务微博当中,一旦有突发事件产生,政府部门很难及时的作出反应,从而错过了把握主动话语权的最佳时机,贻误了舆论控制时机,导致了舆情事件进一步发展,而无法控制。

3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

一些政务微博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微博维护和管理中表现出色,但是,在应对网民的质疑,甚至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却显得保守和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有两方面:(1)缺乏舆情监测能力。微博最强大的功能在于“关注”与“评论”功能,

通过“关注”你可以了解到被关注人的状态,而自由“评论”功能则为自己的意见表达提供了渠道。目前,大多数政务微博虽然“被关注”有所提高,有的甚至在受众人数上突破了十万,但仍然缺乏主动“关注”,大多数的主动关注只是介于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这就对政务微博的搜集舆情、监测舆情功能形成了障碍。(2)缺乏舆论引导能力。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实现虚拟网络社会管理的“代言人”,不仅要会“发声”,还要敢“发声”。特别是在面对网络突发事件时,政务微博一方面发布权威信息,占据主动话语权,另一方面还要合理的引导舆论走向、充当意见领袖、疏导公众的负面情绪。而笔者研究发现,部分政务微博存在舆论引导能力和应对舆情能力不足的现状。一些政务微博在面对舆情事件时,仍然采取传统的强制“封”“堵”模式,而不去引导舆论、疏导网民的负面情绪;另外一些政务微博则在面对舆论压力时,怯于发声,害怕承担责任,害怕事情会进一步扩大,从而选择沉默。在舆论危机发生时,强制“封”“堵”只会让舆论更加猛烈,而沉默则会让政府失去把握话语权的最佳时机,致使政府陷入网络危机之中,对政府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使辛苦建立的政府形象付之一炬。

4“面子微博”依然存在

政务微博的出现是政府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结果。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学界的一致看好声中,各地方政府部门纷纷响应开通微博,但开通微博的目的却不尽相同。有的政府部门开通微博是顺应潮流、贯彻党的执政为民的方针、政策,对自身转变执政理念、加强执政能力的探索,实现为民服务,构建政府部门良好形象。而有的政府部门则是盲目跟风、好面子而建立的“形象工程”,甚至有的政府部门微博是迫于兄弟部门、上级部门的形势而被迫开通。对于这些“形象工程”,迫于形势所开通的政务微博,由于政府部门准备不足,在政务微博开通后,也无精力去经营微博,导致了这些微博成为无内容、无观点、无互动的“面子”微博。有调查数据显示:73. 71%的网友认为政务微博“只是赶时髦、走过场,属于作秀行为”;53. 26%的网友认为“僵尸行为,长久不更新”是政务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⑥。这样的微博往往最容易引起网民的反感,不仅谈不上为民服务,更谈不上塑造政府形象。

四 发展政务微博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建议

1. 明确政务微博定位

在政务微博的实践与探索,同样应该具备创新能力,而这个创新必须是建立在自身部门职能之上的,对政务微博进行明确的定位,围绕本部门的职能展开工作,是避免在网络众多的政务微博中流于平庸,吸引社会大众关注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定位政务微博才能在微博内容上做到有事可做、做好事、做实事起到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