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政府电子政务失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30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电子政务以其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改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而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各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最为有效的途径,成为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趋势之一。本文以县级政府电子政务为切入点,分析了县级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策略措施。

关键词:县级政府 电子政务 问题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2、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县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时因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协调,造成了信息化建设的盲目与分散,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原则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只从解决本机构内部的需求出发考虑技术的应用。这必然导致各级部门之间、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不能联通、科技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出现信息孤岛和自动化孤岛,造成盲目建设项目,浪费大量资源的后果。如有些政府部门为了增加政绩,建立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部门之间恶性竞争政绩、表现政绩,各部门设立自己专门的内网,造成同楼办公不同网的局面,为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2.2 电子政务相关基础设施仍较落后

电子政务及社会各种信息化系统得以运行的根基是各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效果的好坏。当前县级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网络普及率及相关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在全国来看还是处于低水平。

2.3 县级政府部门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各类型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因此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成为了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系统

篇二:电子政务的存在的问题

论述电子政务的存在的问题

摘要:一些地区或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一是对

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边沿性的工作,可有

可无,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二是缺乏电子政务

的相关知识,对电子政务的本质及其全局性、创新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

关键词语:电子政务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引 入:由于电子政务起步不久,管理电子政务的经验不足与面对挑战的能

力不够,在应用及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需

要克服,并不断摸索发展的方向。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

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

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行电子政务,实

质上就是建立起电化的政府管理体系,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和管理创

新。

(一)、引发政府管理观念的变革。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将使政府部

门的管理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像所有的改革一样,电子政务要求改变官员的思维

和行为方式,改变部门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方

式。

(二)、重塑政府的业务流程。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

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以一种全

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

(三)、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从政府业务角度上讲,电子政务是政府机

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

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

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四)、重构政府的组织结构。将政府组织看成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

是当代政府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融合型政

府,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官僚制政府,而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

织形态应该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产物。电子政务将使得政府纵向结构趋于扁平化而

横向结构趋于整合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国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虽

然各国国情不同,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也不同,但是总结和分析国外电子政

务建设的经验,有助于把握其中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举措,能为我国推进电子政

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建立统一的领导与协调推进体系。

(2) 及时制定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

(3) 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

(4) 加强跨部门协调政务。

(5) 强调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6)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化。

(7) 注意培训和优秀案例的推广应用。

(8) 规范政府网站建设。

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

一些地区或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电子

政务建设的主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边沿性的工作,可有可无,

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二是缺乏电子政务的相关

知识,对电子政务的本质及其全局性、创新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在电子政务建

设过程中没有按规律办事,不同程度的存在浮躁情绪,经济脱离本地区、本部门

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攀比,摆花架子,搞“政绩建设”、“面子工程”,过

分热衷于搭建网络基础设施,过多考虑本部门自身利益,不考虑信息系统和工程

的互联互通问题,导致应用效果差。三是简单地从技术层面理解电子政务,对电

子政务工作地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清,过于乐观,将电子政务“神化”,认为

它能包治百病、解决政府管理面临的所有问题,没有认识到电子政务建设需要与

政府改革相结合。四是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

政务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

2、缺乏整体性、可操作性规划,主要建设问题突出

由于缺乏统一完整的规划,导致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一些行业、部门在没

有对以往的系统进行整合的情况下,继续上新的项目,造成大范围的重复建设,

使已经积累的问题更加突出。以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例,尽管国家提出要充分利

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设备,严禁重复建设,但许多部门和地区仍将建设重点放

在重新组建性能的网络设备,资金投入数以千万计。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了下一阶段电子政务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电子

政务的顶层设计】。这一任务的提出,确定了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绩效的导向,为

电子政务健康地向纵深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目标。

顶层的含义有三层。顶层的第一层含义指的是整体和全局。顶层设计的视

角需要跳出局部环境的束缚和影响,站在全国互联和全网通用的整体高度上,去

分析,决定电子政务中的具体决策。

顶层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义务。顶层设计的重点是义务、是政务。顶层设计

要分析应用系统的义务可行性、分析利益关系。根据经验,顶层设计的成功与否

与义务领域的事情有关,尤其是与义务领域相关的那些工作。应用系统开发失败

的教训一再提示正确、全面描述用户需求,经历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性 ,这里

的用户需求,多半重点不在用户的操作需求,而是用户的义务需求。顶层设计就

是用信息工程的方法,从宏观上对义务需求的收集、梳理和描述,是把义务需求

按层次呈现出来,并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以利于今后的整理、积累、

传播。

顶层的第三含义指的是政府绩效。政府绩效是围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完成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展开的,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它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捉

进职能转变、提高政务效率、推动体制创新。实现政府绩效目标,应该是顶层设

计的深层含义。

3、与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管理创新结不够紧密,忽视政务流程再造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有关电子与政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业绩及政府部门关

注的焦点。尽管绝大多数人都接受电子与政务构建的关键不是‘电子’而是‘政

务’的观点,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的处理与人们的想象仍有很大差距。就

目前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看,重‘电子’轻‘政务’的问题带有一定 的普遍性。

电子政务的核心特质是政府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不同渠道和设施为公众和企

业提供公共服务。电子政务是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将政府各个部门封装起

来,公共和企业享受政府服务只需一个入口,不必再一个一个部门去拜访。究其

实质,这种矛盾来源于不同时期的政府职能重心不同旧有的政府组织结构是计划

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基本上是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公共服务职能为辅;而市场

经济发展到今天,政府职能的重心已经转变为以公共服务为主,以行政管理为辅。

4、“信息孤岛”大量存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每个电子政务项目都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组成部分,都应按照信息共

享、互联互通的要求,协调建设,稳步推进,这是发展电子政务应有的全局观。

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大量进行封闭型建设,制造了一个“信息孤岛”。

形成“信息孤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一些政府部门利用本部门的信息资源作为获利的渠道,因为

就会各种理由来阻扰信息干共享。

第二、在政府部门中,信息能力影响着政府部门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为支持信息共享,拥有数据的部门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包括人

力和财力的托费,特别当信息共享的支持工作变为一项长期的业务时,将

使该部门背上沉重的负担。

第四、为避免管理方面的复杂性和安全风险的增加,独立系统都不喜

欢直接连接共享。因为与任何系统的连接都会增加复杂性,增加系统的不

安全因素,并给开发、维护增加了许多困难。

第五、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调试到能够正常运行,是要相关部门付

出极大努力的。要求一个已正常运行的系统按别的标准化格式进行修改,

通常都十分困难。因此,尽量将共享标准提早到其他部门实施信息化工作

之前将能够大大减少工作阻力。

5、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从总体上看,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任然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存在不

少很难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安全保密观念淡薄。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不

够完善。③信息安全保障制度部健全、责任未落实、管理不到位。④信息安全自

主可控能力不强。⑤信息安全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⑥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

人才缺乏。

6、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尽管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工作已经起步,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电子政务法律

规范建设仍将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其主要规范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9) 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明确问题。

(10)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11)电子政务安全立法问题。

(12)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保障问题。

(13)冲突性法律的修改问题。

(14)

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

今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工作

透明度发生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不仅发展水平普遍不

高,而且发展很不平衡,在应用层次和水平方面存在整体遍地现象。“重硬轻软,

重纵轻横,重网络轻应用,重建设轻管理”以及投资浪费等现象任然普遍存在。

1、大量的底水平的重复建设

2、网络在安全的威胁

3、立法和标准化的滞后问题

4、国内IT企业的面对全球性的IT挑战

5、专业人员的缺乏

电子政务人才缺乏

人才是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及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政府管理和服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公务员应该具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就。

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向

客观地讲,电子政务这个公共产品并不能完成行政管理的全部功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电子政务构建的网络平台只是拉近了政府与公众、管理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在行政管理的范围内架起了政府同社会方方面面的便捷而可能的沟通渠道。

但是,电子政务功能的实现最终还要落实到传统政府的人、才、物、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基础上来实现。这就是说,电子政务这一先进技术手段与行政组织机构的结合,要发挥其理想的效益,还必须探索创新行政管理的路子。

(一)、行政管理的创新导向:无印政府 (Seamless Government)

电子政务的实施增加了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加强了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程度,使社会能够全方位地对行政活动和行政人员进行评价、监督和考核,使行政决策更为直接地置于社会舆论的评判之下,这种开放公开效应要求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必须迅速回应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说,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的创新导向是无印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

无印政府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拉塞尔·M·林登指出:“为了实现无印政府服务仅有机制是不够的。一旦职能壁垒被取代,管理人员需要基础结构来支持‘随时随地’的无印服务”。无印政府这一政府形态内在地要求加强政府与顾客之间在信息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以达到提高顾客的参与程度,满足顾客的求知需求,使顾客获得最大限度满足的目的。

篇三:电子政务应用为民服务存在的问题

电子政务应用为民服务存在的问题

北京时代远景信息技术研究院 庆怀韬

一、政府网站难以满足为民服务的需求

我国现已有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开始注重用户体验,体现了政府网站服务意识的上升,但绝大部分政府网站还没有体现出服务意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查询有价值的信息困难。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后,各地政府普遍重视在政府网站发布政务信息数量,但在内容质量上关注不够,大部分政府网站未能提供便捷的查询方式和渠道,导致“查找信息容易,找到有用信息难”。 目前全国70%以上的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了检索功能,但30%以上网站的检索功能无法使用。例如: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上检索“卫生许可”,检索结果为415条,大多是新闻动态类信息,并且在题目中含有“卫生许可”的分(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政府电子政务失败)散在每一页,很难找到需要的信息。

2、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网上办事形同虚设。网上办事形式创新远大于办事成效的重视。目前绝大多数政府网站均设置了“网上办事”功能。以户籍办理为例,55%以上政府网站提供了办事指南,但是清晰明确的只有一半左右,只有大约10%的网站提供了网上咨询,能够准确提供表格下载的网站只有15%左右,能够实现网上申请的网站不到5%。例如:在安徽省政府网站“网上办事”栏进行户籍办理,页面显示的“网上办事”并不是在线办事,只是办事指南信息公开,提供信息粗糙不明确。

3、诉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全国投诉意见能得到及时反馈的政府网站不足15%,40%省级政府网站、30%的地市级政府网站和26%的区县级政府网站能够在线进行投诉,只有少量政府网站能够查看投诉意见反馈,平均反馈时间为1个月左右,绝大多数政府网站只是提供了互动通道,但是对于群众意见反馈不够及时,政府网站服务的主动性不强。以郑州市政府网站为例:一个市民的网上诉求经过15天后方才得到回复,一些需及时得到回应的诉求和咨询响应时间过长,可能市民的困扰已经消失方才回复。

总体来说,我国各级政府网站普遍建立,但应用服务能力不高。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为民服务最主要的窗口,是收获社会满意度的平台,政府网站为民服务水平直接体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不能为民服务意味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失败。

政府网站为民服务水平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互联网不断普及使老百姓对政府网站服务的实用性有了更高的需求和期盼。我国网民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 网络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淘宝、京东、当当等购物网站和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网易等大型综合类的网站不断涌现,这些网站提供的服务内容都是与公众兴趣爱好、国际要闻、知识搜索等密切相关的,公众在网上可获得的服务越来越丰富多样,每天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办理日常事务、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习惯的培养和改变使得老百姓对政府网站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盼,希望在政府网站也可以获得同样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2、政府网站建设在为民服务方面的设计不足。网站在设计上以技术为导向,没有围绕为民服务的业务进行规划和设计。电子政务越到基层越要突出应用服务,而大多数县级政府网站简单仿效省市级网站,没有考虑到县级的职能定位和特色;进行网站设计的多为搞技术的企业,如潍坊市(中国华戎控股集团公司),马鞍山市(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都是从政府部门职能管理的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对便民服务的需求考虑不够或根本没有考虑。

3、网络隔离阻碍了政府网站基于互联网的在线为民服务。大部分事项的办理都是在政务内网或政务外网上进行的,而社会公众在互联网上提交的办事材料无法直接进行办理,成为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办事的一大障碍,社会公众办事都需要到各级政府政务办事大厅办理。

4、电子证照的应用和管理未能得到关注和实施。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在审批办理过程中,很多地方在进行证照办理的时候,只生成和提供纸质证照,由于没有实现证照电子化管理,办事时需要提交和流转大量纸质证照,导致社会公众在办理具体事项时,经常需要提供各种证照的原件和复印件,提交证件时多次异地往返、反复提交纸质材料的现象经常出现,不但浪费纸张,而且审批效率低下。又由于互联网在线办事能力弱,造成社会公众办事难度增大,尤其是异地办事困难。

二、电子政务为民服务向基层延伸不足

电子政务应用为民服务发展上强下弱,向基层延伸普遍不足,很多应用还停留在县城和城市中心区域,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政务部门的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偏低。“十二五”期间,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政府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分别为75%、60%和40%,基层(区县级)覆盖率指数较低,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政务部门的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偏低,普遍为10%以下。

电子政务为民服务无法延伸到乡镇、行政村,导致基层社会公众享受不到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带来的好处,老百姓和乡镇企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电子政务不能惠及于基层老百姓。

各级党委政府由于缺乏对电子政务发展的统筹规划,技术服务、应用服务等主要的服务资源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过于集中,无法向下延伸直接影响电子政务应用为基层老百姓服务。另外,由于乡镇、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基层电子政务服务意识和能力欠缺,以及农民接受网络信息能力低等问题,造成电子政务平台在延伸到县级以后很难向乡镇、行政村继续延伸,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为民服务水平的提高。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