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年通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03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政府工作报告-在通化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乔恒

政府工作报告

——在通化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4年12月28日)

乔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同全市人民一道,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较好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78亿元,增长7.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4亿元,增长7.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82.5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8亿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7.5亿元,增长12.5%。 ——民生福祉继续增进、惠及城乡。预计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1%。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达到77.6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36.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

——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面对2014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面对极其特殊的发展环境和不利影响,我们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着眼当前,考虑长远,抢抓机遇,创新突破,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促改革、保生态、惠民生、谋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全市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狠抓投资不放松,突出扩大增量、优化总量,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仅稳定了当期增长,也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全市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19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新上项目、工业项目比重分别达到83%和62%。四长医药工业园一期、东宝人胰岛素注射剂三期、金马异地新建等112个亿元以上项目如期竣工。调整完善招商政策,引进域外资金7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3个。广东恒大、上海

中暨、江西仁和、中兴恒和、晋商联盟、台湾联华等知名企业落户通化。抢抓新一轮振兴东北机遇,积极谋划包装项目,生物医药集聚区建设通过国家评审,二道江区列入国家首批东北地区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规划,已有19个重大项目和工程通过省发改委评审上报国家争取支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43.8亿元。

工业支撑有力。组建联系服务企业工作队,全面加强产需衔接、银企对接和要素保障,千方百计稳工业、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890亿元,增长14%,增速居全省前列。深入实施产业跃升计划,八大重点工业产业产值增长15%。医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3亿元,增长23%。累计63户医药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通钢进入国家行业准入名单,环保控制区拆迁安置取得突破性进展,新2号高炉正式投产,冶金产业亏损态势在逐步扭转。食品、建材、机械制造产业快速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稳定回升。鸭绿江河谷葡萄酒庄及研发中心等葡萄酒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山葡萄栽培示范区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葡萄酒产业产值增长16.9%。医药高新区被科技部认定为全省唯一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试点,医药等6个产业集群列入全省特色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集群,省规划核准的7个特色工业园区新入驻企业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户,总数达到548户。新创5件中国驰名商标。

服务业繁荣发展。召开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启动了金川国际旅游度假区、罗通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万亩油菜花海等21个景区景点项目,开通了集安赴朝鲜1日、5日游,大泉源历史文化旅游区、通天山葡萄酒文化科技产业园、振国健康养生谷晋升为4A级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25.6%,旅游收入增长35%。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投入使用,全省首家人参电子交易平台上线运营,淘宝网注册电商达到8700户、新增3800户。通化海关开关。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8亿美元,外贸出口增长50%。

二是着力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实施农作物高光效栽培示范面积22.2万亩,建设万亩高产示范区40个,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快速增加。粮食生产战胜夏季旱灾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39亿斤。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210个,畜牧业产值增长20%。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6.2万亩,新增棚膜蔬菜面积4020亩。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4家,农产品加工量达到222万吨。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发展到6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到330种。人参国际标准科技联盟在我市成立,紫鑫、百泉等人参精深加工项目投产,研发人参新资源食品179种,获批长白山人参品牌数量居全省第一位,人参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完成江河堤防、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73项。

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梅河口市扎实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经济增速和质量效益居全省县域前列。集安市狠抓旅游、参药等支柱产业创新发展,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辉南县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被命名为中国野生山核桃之乡、长白山林蛙之乡。柳河县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等多项殊荣。通化县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通过环保部现场核查。东昌区项目引进、企业重组力度加大,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90%。二道江区强力推进经济转型,要素集聚能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有6

个县(市、区)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在全省县域综合发展考评排序中,梅河口位列第1,通化县、集安、柳河分别位列第7、第12和第13,我市获组织推动奖。

三是着力改善城市承载功能,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通梅高速公路完成工程量的80%,通靖、通集、辉白高速公路和市区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工程开工建设。通化机场正式通航。市区改造各类棚户区131万平方米,配套完成老旧住宅小区环境综合整治15万平方米;滨江东路、西路全线贯通;江南新桥建成通车;街路巷路升级改造、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按期完工;新建换热站6座,铺设改造供热管网55公里,新楼入网供热面积110万平方米;综合改造二次供水泵房76座,解决了6.45万户居民用水和水质安全问题。改造地下供水管线104.7公里;新增煤气用户9634户;更新公交车50辆,新建公共候车亭100座,新开公交线路4条;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得到加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60%。收储土地563.4公顷,招拍挂供应土地267.9公顷。编制完成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城港经济带建设积极推进,县城和示范镇、重点镇建设力度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

四是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和动力得到新增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食药监、工商、质监划归市属管理。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基本完成。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19项,政务大厅即办件达到97.6%。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新登记内资企业增长36%、个体工商户增长10.2%。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民营企业数量突破1万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比例达到29%。通化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成立,新增小额贷款公司7家、村镇银行3家,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拓展到3个县区。4户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融资。在全省率先公开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组建了信通投资控股公司。获批国家和省科技专项56项,35项科研成果分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各类创新型企业达到93户。成功举办了长白山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医药健康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会,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在孵企业数量成倍增长。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产学研用合作基地,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省前列。

五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迈出新步伐。在全省率先召开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会议,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各项任务全面整体推进。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78平方公里。植树造林31.2万亩,清收林地85.4万亩,创建绿美示范村屯59个、森林小镇7个,查处涉林案件667起,实现了连续6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哈泥河水源保护力度加大,龙湾群国家级森林公园被选入首批全球最佳保护地绿色名录。完成污染物减排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项目62个,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新标准优良天数达到312天。249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通过验收。一批地质灾害整治工程顺利竣工。【2015年通化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通化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16个、市级生态村70个。我市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收获新成果。实施民生工作计划,120件实事如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新增参保4.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加154元,城市低保月标准、农村低保年标准分别提高到430元和25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贴人均增至320元,特困群体救助全面铺开。社区管理岗位工资人均增加1000元。市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9万套,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8万平方米,1.7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租赁补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成倍提高。改造农村危房5184户。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1处,8万农村人口受益。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新建了2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8所,改造农村薄弱校25所,完成十三中、二十一中校舍新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城市上调60元、农村上调100元,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层医疗机构全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市中心医院外科大楼和结核病防治所业务用房投入使用,完成21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市科技文化活动中心落成,2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文艺创作取得新成果,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运营。西山体育场改建工程竣工。在十七届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民族团结进步和人口计生、广播电视、妇女儿童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七是着力加强政风建设,行政效能和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钉钉子”精神集中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会议、文件数量分别削减21%和18%,清理超标公车608辆、办公用房9.2万平方米,一批作风顽症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整治。严格依法行政,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取得新进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180件。“六五”普法成效明显。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立案399件,党纪政纪处分393人,移送司法机关26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3万件,一批信访积案得到解决。市长公开电话受理群众来电5.6万件。深入推进平安通化建设,严打整治成果突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科技管边控边能力明显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安全、外事侨务、气象、地震监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

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向驻通国省属企事业单位,向关心和支持通化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难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破解,产业层次不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项目支撑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市政基础设施薄弱,地下管网陈旧老化严重;创新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难度加大,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安全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尚未很好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很繁重;个别公职人员缺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有的“为(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年通化市政府工作报告)官不为”,违法违纪案件仍有发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发展在关键节点谋求突破的重要一年。国家明确提出支持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全省推进东部地区绿色转型发展,为我们加快全面振兴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市生态环境优良,是我省东部物种资源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资源利用转化潜力巨大;区位优势已经凸显,正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物流集散地和吉林省最具现实意义的入关出海桥头堡;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转型升级基础坚实、空间广阔。我们要找准和发挥自身优势,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2015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抢抓新一轮振兴东北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精心描绘好“十三五”发展蓝图,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指标。

篇二:通化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 年1 月7 日在通化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田玉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是我市经历重大挑战、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咬定发展不放松,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妥善处置涉及发展稳定的大事难事,全力推进通化老工业基地振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谐稳定普结硕果。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是2005年的

2.6倍,年均增长18%;全口径财政收入61.7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4亿元,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长29.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5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4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8%;外贸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2%。节能减排完成了省下达任务。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连续五年开展了“项目建设年”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00亿元,比“十五”时期净增2006亿元,年均增长48.4%。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1878项、亿元以上项目416项,工业项目投资比重达到50.4%。100万吨冷轧、40万吨硅钢、3000公斤人胰岛素、45万吨特优级食用酒精、20万吨啤酒、500千伏输变电、200兆瓦热电联产等301项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通沈高速公

路、市区绕越线暨单塔斜拉桥竣工通车。建成高速公路118公里,新增干线公路509公里,新建农村公路3568公里。积极争取扩大内需政策支持,396个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争取资金26.6亿元。

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16.1:46.3:37.6调整到11:52.8:36.2。粮食产量达到35亿斤阶段性水平,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15%和8%,农产品加工量达到20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94户、新增412户。医药、冶金、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240亿元、135亿元,是2005年的4.1倍、2.2倍、7.6倍。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实现较快发展。技改投资完成659亿元,新产品实现产值365.5亿元,分别是“十五”的6.6倍、4.6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8户。新创中国驰名商标5件。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欧亚购物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成运营。实施旅游建设项目120项,旅游收入是2005年的3.7倍。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6.3%,实缴税金年均增长33.1%。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调整理顺了市对区的财政管理体制。妥善解决了150多户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土地流转、粮食流通、农业保险等农村改革取得新成效。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完成,70.8万公顷林地确权到户。收储土地1768公顷,招拍挂出让1282公顷。吉林银行通化分行挂牌营业,小额贷款公司运营28家。新增上市公司3户。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75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000项,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6户,香港华润、江苏高力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通化。通化经济开发区和7个县(市、区)开发区基本形成规模。 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市区累计投入资金131亿元,实施了50多项城建工程。拆迁棚户区310万平方米,开工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规模达到1280万平方米。解决了城区周边12.9万人吃水和2.3万户居民用气问题。完成了玉带河改造工程。新增绿地172万平方米,建设和改造了155条主次街路和倚江园、沿江景观带、玉皇山公园等9个广场、公园。提升了滨江沿河、城区街路的亮

化水平,路灯总数超过3.5万盏。江南新区有序开发,城市空间框架已经拉开。实施了一批污染治理和生态环保工程,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8481项,全面实施“清洁文明”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修建主要江河堤防65公里。植树造林150万亩、封山育林140万亩,实现了连续5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78项,建成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27家,授权专利899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发展,新建和改造校舍77万平方米,中小学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组建了通化技师学院,完成了职教园区一期工程。艺术创作获国家和省级奖项68项,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全面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104个、30万平方米,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服务和医疗救治水平明显提高。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获省级以上金牌410枚。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长足发展。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气象、地震监测和军民共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文明和谐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五”期末的8807元提高到16700元,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327元提高到6152元,年均增长13.1%;职工平均工资由12185元提高到22000元,年均增长12.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至28.5和23.5平方米。住房公积金缴存年均增长

36%。城镇新增就业29.4万人,新增社会保险参保103.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到1127元,接近翻一番。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7%,百万农民看病就医得到基本保障。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年均救助困难群众16.7万人。实施“六路安居”工程,改善了13.1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11处,55.7万农村人口受益。

“十一五”期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企业上市数量位列全省前茅,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被命名为中国通化葡萄酒城、中国医药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百佳投资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最具人文情怀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认定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人参产业基地、中国松花砚之乡、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等殊荣。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市上下攻坚克难,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0.7%,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亿元、增长37.6%,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序靠前。

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在建和新建项目数量分别增长22.1%、26.4%,项目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谋划启动了“千亿级”生物产业基地和千万吨级新型钢铁基地两个结构调整项目,5万吨金属镁合金及深加工、12万吨家电彩涂板、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人参交易中心等203项超亿元项目相继开工,百万吨熟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恒坤家居博览购物中心建成运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0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600项,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300万吨精品钢、湾湾川生态新城等大项目成功签约。保利、华能等大型央企进入通化。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正式揭牌。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园区。通丹经济带列入省“十二五”规划。成功承办了东北东部(12+1)圆桌会议,区域合作、开发开放迈出实质性一步。

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工业化水平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8%,利润增长1.4倍。实施工业产业跃升计划,医药、冶金、食品等八大产业产值增长30.1%。启动工业“五个百”工程,百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35

亿元,百个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9亿元,百个投产达效项目实现产值67亿元,重点扶持的百户企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户。通钢与首钢实现重组,67个兴钢项目竣工投产。东宝、华夏等企业的域外合作重组成功实施。建立了出口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钢材出口基地和果仁出口基地。国家石油机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投入运行。组建了企业融资和土地收储两个平台。争取国家开行、招商银行授信额度120亿元。双龙化工在深交所上市,金宝药业和万家福食品在天津股权交易所融资挂牌。

狠抓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通丹、梅沈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建设快速推进,营抚高速公路竣工通车,通靖高速公路即将开工,通长高速公路可研上报交通部、国家发改委,通集高速公路通过省审批,通化机场开工,通化陆港奠基。改造市区棚户区及危旧房113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改造老旧楼237栋、陈旧管网80公里,撤并小锅炉31座,建筑节能和热计量改造100余万平方米,拆除仓房和危违建筑3911处。完成了集中供热三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109条道路和3座桥面完成升级改造,跨江人行景观桥、滨江东路佐安河口至张家大桥段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新华大街等3条精品街和绿化美化亮化、江南公园等工程如期竣工。解决了3万人全天用水问题,新增煤气用户4000户,新建、维修公厕100座。完成了“十一五”环保建设项目,市区和梅河口市、辉南县、柳河县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市容环境卫生和市政公用设施及物业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城市品位和功能进一步提升。出台了统筹推进城镇化实施意见,市县两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修编。通化被列为全国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

加快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夺得丰收。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146个。1007公顷现代农业园区龙头棚膜蔬菜建设项目启动。县域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实现较快发展,中新工业园等一批项目开工,9个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55户,绿色有机

篇三: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 1 月28日在XX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乡长XXX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乡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按照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和谐稳定、政府建设六大重点工作,努力克服了干旱、冰雹、雨雪、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乡呈现出经济较快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2014年,预计全乡农业总产值4501万元,同比增长12.86%;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468元,同比增长12%,净增585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3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500万元的148.6%;完成招商引资3294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1500万元的219.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0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的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一)产业发展有新突破。以产业富民为核心,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半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优化布局“三

产”结构,培强经济增长方式,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一是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14年,共种植大春农作物8257.9亩,实现粮食产量2041吨,完成县下达任务数1983吨的102.9%;实现蔬菜产量4323吨,完成县下达任务数3553吨的121.7%。努力克服不利因素,抓实烟叶生产,按期圆满完成20.5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实现产值567.85万元,完成烟叶税124.93万元。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重点抓好全乡玉米、洋芋、青豌豆等传统种植示范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群众增收致富支撑点,大力扶持发展魔芋种植农户20户102亩,实现产值80多万元。积极整合林业、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继续巩固壮大以核桃、花椒为重点的经济林果产业,通过加大补贴扶持力度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指导培训,全乡林果业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正逐年大幅提高,实现林果业产值达291万元。以畜牧强乡为目标,继续培强优化畜牧业,抓实“种、料、管、防”环节工作并争取小额扶贫贷款20万元扶持了4户规模达300只以上的黑山羊养殖户,极大地带动了全乡群众发展畜禽养殖的积极性,XX畜禽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同,全年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1447万元,促农增收作用不断巩固。二是乡域工业得到新发展。不断营造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良好环境,全力抓好乡域工业协调保障服务工作。协助国电公司完成投资734万元的一、二期风电场水保工程,并提升改造雷应山顶公路13.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不断规范亚湾矿业有限公司大水井铜矿探矿行为,矿山安全生产和治安环境整治得到有效加强。XX泉水厂技改扩容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正常运营,

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品牌效应正逐步形成。三是文化旅游业特色凸显。积极做好XX彝族刺绣品的推广和销售工作,全年共售出民族刺绣品1500多件,累计收入15多万元。依托XX冷凉气候、独特景观及彝族文化等优势资源,积极为游客提供避暑、度假、探寻彝族文化、感受独特火把节等各种旅游服务,小XX风情旅游名声远播县内外。

(二)基础设施有新改善。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努力改善全乡基础设施条件。一是投资152万元实施的磨石河、新立村和老王麦地3个村小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是投资88.3万元实施那迪、把世者和冷水箐村委会150口“爱心水窖”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是投资18万元修复了5个村小组人畜饮水管道和蓄水池;四是争取州总工会支持,投资11万元完成了XX中心小学活动场地和校园路面硬化工程;五是投资11.5万余元实施了大水井村委会办公场所配套基础设施;六是投资11万元修复了乡村道路6条48.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基本公路。一批群众反映的饮水难、出行难、上学难、村组办公条件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社会事业有新发展。以狠抓政策落实为要点,国家惠民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率均达100%;二是全面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人口管理工作方式不断发展创新,生育观念不断改善,人口素质逐年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巩固;三是继续巩固医疗卫生改革成果,严格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政策,

2014年,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661人,参合率达 102.6%。全年共接诊病人1059人,减免费用1.7万元;四是超额完成2391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任务;五是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群众节约土地,保护耕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民生保障有新加强。切实关注民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不折不扣全力落实惠民政策,解决了一批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全年发放救灾大米2.8万公斤,发放定补资金9.58万余元;审核上报农村低保对象427户443人,发放低保金66.59万元;严格落实“农转城”相关政策,转户186人,超额完成转户任务;响应国家养老基本制度,2391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收缴保费23.95万元;积极响应拥军优属政策,圆满完成新兵征集任务,为部队输送新兵3人,义务兵和军属优待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主动介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多方筹措资金为受灾农户免费发放玉米种子5吨、豌豆种子10.5吨、薄膜1吨、化肥2吨,确保了大小春农作物满栽满插,受灾农户收入得到保障。

(四)生态建设有新成效。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沼气、节能灶、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全面推广应用节能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等工作。继续加大林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护林员、专业扑火队队伍管理,提高护林队伍素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垦,盗砍私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全年,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8.64万亩86.4万元,其中兑

现国家级公益林2.3万亩23.1万元,兑现省级公益林6.34万亩63.3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9.8万元。

(五)社会稳定有新和谐。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专职治保调解员的职能作用,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认真落实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汛、食品安全,矿山、水厂、风力发电场和防火等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力度,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加大对道路交通和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力度,有效预防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稳定民族宗教相关政策,严格把控宗教场所相关活动,民族政策福利得到全面巩固。2014年,全乡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24件,调处率达100%;立刑事案件2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人;受理治安案件8 件,查处7件;全乡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持续加快的大好局面。

(六)行政效能有新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专题教育学习活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和解决,政府作风明显转变。全年政府性会议压缩42.3%,“三公经费”下降5%,完成“废、改、立”制度17个,有效推进了政府系统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大力支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工作,全年受理群众诉求346件,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乡人大及主席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4件,办复率100%。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