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墨子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7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读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墨子》

读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墨子》

这学期,我们在黄老师的课堂学习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进行了几节课的学习后,老师要求我们要在课外选读一些哲学书籍,之后需要上交一篇读后感想。在听到这个课外作业后,我第一反应是,我要选《墨子》作为这次作业的探究对象。

《墨子》是墨家的经典,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又名墨翟。春秋末战国初期的宋国人,是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很多人比较关注儒家和道家的学说,为什么我对墨家这么感兴趣呢。一是作为先秦诸子中唯一一位以工匠出身的先哲,我对这位用实际行动来反战的“侠客”深感钦佩;二是在清末,面对那个风雨动荡的中国,梁启超曾意味深长地说过一句话:“若今日中国有墨子,则中国有救”。

之前有陆陆续续接触一些墨家的学说,但绝没有近日这么投入。墨翟涉猎广泛、身份多重,所以《墨子》一书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多。有一些内容是墨子根据自己在工具、守城器械制作方面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早期的科学知识;也有探讨古代文人最为关注的,关于治国准则、举贤制度的议题。

墨子反对战争,并充分尽自己的能力阻止战争的发动。曾有记载,墨子为了阻止楚国发动的战争,不分昼夜地赶路,最后用自己守城的知识折服公输班和楚王。墨子是工匠出身,所以他是先秦诸子中少有的科学意识浓厚的一位。在墨子里,也经常有关于他对科学现象的一些理解。在力学方面,《墨子》论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力,刑之所以奋也。”墨子对浮力的原理也有这样的说明:“荆之大,其沉浅也,说在具。”其言下之意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有关。在声学方面,《墨子》中有这样的记载:“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幎之以薄皮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他记叙了利用声音的共鸣,探测敌方挖地道点的方法。《墨子》中还记载了许多有价值的光学知识,比如在球面镜成像规律方面,对凸面镜成像,书中记载着:“鉴者近,则所鉴大;其远,则所鉴小,景亦小。”

对先秦时期的力学、光学、机械学、几何学和算学方面知识的概括与总结,使墨家成为古代中国最富于科学精神的一个学派。后期墨家把墨子的逻辑思想加以系统化,发展并提炼成形式逻辑的概念论、判断论和推理论,并表达了辩证逻辑的一些思想因素,构建了一个足以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体系相媲美的东方形式逻辑体系。可见,墨家对早期的科学启蒙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后来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墨子中还有大量篇幅是对治国准则、举贤制度的探讨。春秋战国之交,各国的贵族世袭制遇到了全面的挑战。小私有者、手工业者在经济上逐渐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形成了一股不可忽略的社会力量,他们从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出发,期望政治上的一系列权利。墨子正是代表他们的心声。若要“求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尚贤乃为政之本。 有许多学者认为,墨子的“尚同”“尚贤”理论,特别是“尚贤”与西方“民约论”“社会契约论”有相近似的含义,这种理论的代表者为梁启超先生。他们认为《墨子·经上》的“君,臣民通约也”正是民约之意。“通约”即“共同约定”。故“君,臣民通约也”意为“天子、国君是由臣民共同约定而立的”。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尚贤”与“社会契约论”在理论上确实有相同之处,这也确实体现了墨子观点的先进性与超前意识。墨子主张“莫若法天”,这里的“天”就是一种客观的正义标准,是最高的准则,实行着赏罚

的功能。“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赏者有之;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罚者亦有矣。”对于顺从天意,天必赏之;而违背天意者,一定会受到天的惩罚。墨子的正义观异化为“天志”,天志与正义应是正义价值的不同表达方式,都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天志不过是墨子对其正义观念的抽象表达。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墨子的法是其借助或寄托于天而塑造的社会法则。他推崇“天志”,借助“天”的力量来实行赏罚。墨子不遗余力的劝勉统治者要实行善政。“天欲义而恶不义”,“义者,善政也。”然而对于不义的统治者,墨子除了乞求“天罚”外,毫无办法。因此,墨子的法律观是建立在“神意”的基础上的。墨子主张建立“贤人政体”,这与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的“哲学王”的人治思想相似。他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只有贤人治国,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墨子说:“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也就是说,如果是高贵聪明的人管理愚蠢低贱的人,国家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反过来愚蠢低贱的人管理高贵聪明的人,国家就会混乱。由此便可知尚贤是为政的根本。在战国时期,各家各派都讲尚贤,墨子则是反对宗法制度的,他认为贤人应通过推举产生,而不是以出身和财富为标准,只要有才能就都有被推选的可能。

在墨子的著作中,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为群众的“发言”。我把它理解为,墨子至始至终的平民情结——最高大的伟人心中始终装着最底层的人民。这个来自东方的智慧头脑所诞生的治国观点,与遥远的西方文明起源交相辉映。墨子的一些观点有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危险,但在战国初期,借助“天志”来试图建立一个能让众人信服的准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在战国时期,墨学与儒家是被广泛接受的两种学派。并称“显学”,在百家争鸣的当时,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最初师从儒家,后来墨子不满儒家的礼乐奢靡的烦扰,推崇质朴节俭的他自创了墨家学派。在我看来,儒墨之别就是,墨家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比儒家的要彻底,或者说,墨家的思想更为超前。同样是举贤任能,儒家有很多条条框框,但墨子主张唯才是举,“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墨家这种在今天看来能体现公平民主、对社会大有脾益的思想在当时却会引来许多既得利益者的抨击;同样是提倡“爱人”,儒家认为爱有亲疏远近,有等级的区别,而墨子确认为要“爱天下所有的人”,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这不是如今我们最为提倡的吗?可在当时,这绝不能收到统治者的赞赏,所以统治者选择了儒家,或者说,使历史选择了儒家。

时至今日,探讨历史的另一种假设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我们唯一能做到就是好好学习墨翟这位遥远智者的学说,并站在21世纪的高度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墨学,让先贤的智慧永远福泽华夏。

篇二:被遗忘的墨子-从墨子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被遗忘的墨子

——从墨子看中国优秀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时期,正在经历社会大变革的各诸侯国,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

这个时期,被我们熟知的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孔子。老子,道家创始人,道家学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朴素辩证法。第二,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中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在中国古代(尤其元朝以后),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集万般礼法道统学术之大成的万世师表,台湾把9月28日孔圣人的诞辰,定为他们的教师节。

但在两种主流思想外,还有一个常常被遗忘却非常有趣的重要学说——墨家。墨子,约公元前 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科学家、 军事家 、社会活动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 ,并有《墨子》一书传世。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因此,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与仁者爱人相似。非攻就是不要战争,不要打仗,军事只用于保家卫国。尚贤,任用贤人,进行选举。这三点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 (俗称 鲁班 )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

马克思主义哲学墨子

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这时墨子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就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资料的总集。《墨经》是《 墨子 》书中的重要部分,约完成于周安王14年癸巳( 公元前 388年)。《墨子》是 墨翟和他的弟子们写的。墨子堪称一个手工业者 ,精通木工 。墨家一派人中多数又是直接参加劳动的,接近自然,热心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他们把自己的科学知识、言论、主张、活动等集中起来,汇编成《墨子》。《墨经》有《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一说还包括《大取》《小取》共六篇)。《经说》是对《经》的解释或补充。也有人认为《经》是墨家创始人墨翟主持编写成自著,《经说》则是其弟子们所著录。《墨经》的内容,逻辑学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大,自然科学次之,其中 几何学 的10余条,专论物理方面的约20余条,主要包括力学和几何光学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有伦理、心理、政法、经济、建筑等方面的条文。

《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

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墨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诸篇中。墨家主张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反对任人唯亲,它说,做官的不能永远都是高贵的,老百姓也不能永远都是下贱的。它主张从天子到下面的各级官吏,都要选择天下的贤人来充当。墨子反对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声援被侵略的国家,并为此而奔走呼嚎,勇敢地主持正义。墨子对统治者过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极为反感,主张对统治者要进行限制。对死人的葬礼,墨子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客观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墨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兼爱》、《亲士》、《修身》等篇中。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都要互爱互利,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贵欺贱、以智诈愚的现象。国君要爱护有功的贤臣,慈父要爱护孝顺的儿子。人们处在贫困的时候不要怨恨,处在富有的时候要讲究仁义。对活着的人要仁爱,对死去的人要哀痛,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墨子的伦理思想虽然抹杀了阶级性,带有空想的色彩,但它却是广大劳动人民要求平等、反抗压迫、呼唤自由的心声。

《墨子》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非命》、《贵义》、《尚同》、《天志》、《明鬼》、《墨经》诸篇中。墨家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是认识论。墨子主张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类,"闻知"是传授的知识,"说知"是推理的知识,"亲知"是实践经验的知识。这就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为此,墨子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三表法",他说:"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上》)墨子还反对儒家鼓吹的"天命论",他不相信"天命"的存在,他提倡"尚力"。在"名"、"实"关系上,墨家认为"名"必须服从"实",没有"实"作基础,"名"就是虚假的。这些思想都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但是,墨子又相信"天志",他认为天有意志,天能赏善罚恶,爱人憎人。他还论证了鬼神的客观存在,这就不免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这说明墨家的唯物论思想还有缺陷,还不彻底。

《墨子》的逻辑思想,主要反映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6篇中,这主要是后期墨家的思想。在《墨经》中,后期墨家提出了"辩"、"类"、"故"等一套完备的逻辑概念。在《小取》篇中论述了辩论的作用,即辩论是要分析是非的区别,审查治乱的规律,弄清同异的所在,考察名实的道理,判别利害,解决疑似。还阐述了辩论的几种方式,对推理的研究也甚为精细。后期墨学建立了相当严谨完整的逻辑理论,在中国逻辑思想发展史上起了开创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直到今天,它仍是人们学习中国逻辑思想史的重要材料,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墨子》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等篇中。由于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所以它的军事理论主要是积极的防御战术,这虽然不及兵家的军事思想全面深刻,但它却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理愿望。

《墨子》一书所蕴含的思想极其丰富,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墨子》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为如此,它不被统治阶级所赏识,到了秦汉,墨学已没有多大影响,墨子的事迹已知之甚少,连史学家司马迁为墨子作传,也廖廖数语。

虽然墨子在中国古代不受重视,但是在这个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今天,我们可以发现墨子有着相当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过人的智慧。墨子的一生是丰富的,是精彩的,他坚持着思考,坚持着理想,历史不应该也不能够忘记他,这个伟大的生命!

安全工程10-1班敦文栋1002120133

篇三:事业编考试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原题+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

1、(12安徽) 关于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的“唯意志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尼采 B.主要观点是“意志是宇宙的本体”

C.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D.受印度哲学和佛学影响较大

2、(08安徽)关于人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

B.人权是“天赋”的,和公民权是一回事

C.人权的本质是自由和平等,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

D.人权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也包括集体乃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3、(04安徽)衡量物质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生产管理 B. 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 D.劳动技能

4、(04安徽)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军队 B.政党C.政权 D.思想

5、(04安徽)社会变迁最根本的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自然环境的影响C.国家制度的作用 D.文化传统的作用

6、(13北京)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坚决执行的态度。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 )。

A. 理论推断 B. 社会实践C. 主观愿望 D. 真诚信仰

7、(13北京) 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的是( )。

A. 老子 B. 墨子 C. 荀子D. 韩非子

8、(12北京)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1北京)“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_______。

A.对立统一的关系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0、(11北京)“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_______。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11、(09北京)2008年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曾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这传达出一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C.正确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2、(09北京)温家宝总理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句话表明: 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②精神状态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③信心、信念、意志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④有了信心就可以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战胜困难

①③ B. ①② C.②③D.②④

13、(08北京)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14、(07北京)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安全问题解决的好可以惠及别国,反之,则会殃及他国,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与上述特点无关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15、(06北京)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6、(05北京)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英国工人制定《人民宪章》

B.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建立

C.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5北京)下列表述符合辩证法思想的是(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18、(2005北京)“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19、(05北京)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央专门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布置,提出要求,这种做法在哲学上的依据是( )。

A.事物各有自己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有严格界限的

20、(05北京)温家宝同志曾在南水北调开工典礼上强调:“我想引用恩格斯的一段名言与大家共勉,以使我们更加警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①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21、(05北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主意”,因其脱离实际,且过多过滥,结果必然是“落实难”。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

A.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

C.现象和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

22、(12福建)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 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23、(10福建)“知行兼举”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A. “纸上得未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汝果缺学诗,工夫在诗外”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4、(09福建)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鸟巢”在建筑外形上相呼应,其设计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理念。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 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设想

25、(07年福建)2007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收入分配是关系到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抓住了收入分配调整这个关键,就牵住了社会公平的牛鼻子。这句话体现了(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B.正确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所规定的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6、(05福建)下列与“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表达内涵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B.“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好马不吃回头草”D.“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

27、(05福建)既说“此矛锋利,无坚不摧” 又说“此盾坚固,任刺不入”,这就违反了()

A.充足理由律 B. 同一律 C. 矛盾律 D. 排中律

28、(12国家)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C.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D.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融为一体

29、(12国家)作家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去品味和体验”。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观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30、(10国家)下列对哲学家及其思想的认定不正确的是:( )

A.老子早于庄子,庄子早于韩非子

B.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C.毛泽东的实践观同于列宁,列宁的实践观同于马克思

D.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叔本华,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培根

31、(12河北)近年来,“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防线的失守告诉我们,光是整治企业,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在监督方面,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攻关。这表明:

A.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 B.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D.事业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32、(12河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相同的是:

A.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B.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

C. “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D. “富贵而姿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33、(10河南)下列成语全部蕴含辩证思维的是( )。

A.居安思危仰观俯视藏器待时 B.群龙无首水火不容生龙活虎

C.否极泰来革故鼎新祸福相倚 D.周而复始刚柔相济龙吟虎啸

34、(10黑龙江)宋玉在形容他的邻人东家之子时说,这个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貌反映了()的辩证关系。

A.质量与数量B.运动与静止 C.时间与空间 D.肯定与否定

35、(10黑龙江)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山易改,秉性难移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6、(10黑龙江)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运动的 B.时间与空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C.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37、(10黑龙江)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8、(09辽宁)在波普尔理论中,将世界分为三个:第一个是物质世界,第二个是心理世界,第三个就是所谓的心灵产物的世界。从哲学上来说他的划分( )。

A.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B.调和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D.本质上是唯心主义

39、(09黑龙江)117、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伦理学上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争论的实质是把什么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下列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标准的是:

A.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B. 仓廉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0、(06黑龙江)“性善、性恶”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对立的概念,讨论的是人的本性天生是善良的还是恶的。下列话语属于性恶论的是( )。

A.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仁义忠信,乐此不倦,此天爵也

41、(06黑龙江)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主张“无为而治”。请判断下列话语属于老子的主张是( )。

A.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B.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

C.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D.以无事取天下

42、(05黑龙江)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是( )。

A.英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3、(10湖北)“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本质

44、(10湖北)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联系起来表述,更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放性,体现了它的()的统一。

A.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革命性

C.理论性、实践性和革命性 D.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45(10湖北)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 )。

A.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B.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产物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46、(10湖北)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 )。

A.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B.改造自然与人类活动存在着矛盾的关系

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

D.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

47、(10湖北)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