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化论文 > 列表页

盐文化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6  分类: 文化论文 手机版

篇一:三峡巫溪大宁盐文化故事传说释读论文

三峡巫溪大宁盐文化故事传说释读

摘要:巫山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无论是历史还是传说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关。

关键词:巫溪;盐文化;棒老二;起阳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94-01

本文笔者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对巫山有关巫

盐文化论文

溪通往巫山境内大昌、起阳及湖北、神农架、巴东、秭归、宜昌的陆路盐道的民间传说进行考察,尝试以传说研究三峡地区的区域文化互动与整合。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先以起阳乡盐业文化故事为释读。

一、故事一:巫山起阳乡“袁大汉与大宁盐厂传说”

巫山起阳乡(今平河乡起阳村)传说:“很久以前,起阳坝的人自‘湖广填四川’后,到大宁厂背盐吃,不要钱,只因为咱们祖先有一个外号叫袁大汉的猎人,在山上打猎,发现坝中有一只雪白野羊从一个岩石洞中(在今天起阳坝龙洞)跑出来,他便持弓紧追,追到一个小山岗,该地就叫野羊岗,(据袁大恩和黄权喜讲,具体位置在今起阳袁家湾,笔者舅舅袁孝平和袁大电屋后),追到一个岩屋(洞),羊子顶了一下,叫羊子帽,追到一条河中(指今天大昌洋(羊)溪河),野羊在河中打了一个滚,洗了一个澡变成一只白鹿,撒了一泡尿,洋溪河边便有一股盐水,追到一个坪,就叫鹿子坪,袁大汉仍紧追不舍,白鹿跑到大宁厂钻进洞里不见了,洞里却哗哗流出白花花的盐水,从此,人们便把袁大汉看到野羊的地方称

篇二:中国盐业赋

中国盐业赋

张银河

天不密宝,地不藏秀。中国盐产,渊源最古。世界东方,华夏西隅;亿万斯年,碧波深邃。白垩猖獗,天地盈虚。喜马运动,阖辟不息。沧海桑田,混沌初始。《书》曰:水曰润下,润下作咸[1]。

青藏之巅,昆仑之墟。中国祖先,发轫繁育。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乾之黄河,浊水淼淼;滨河上下,曲地多盐池。坤之长江,洪流涛涛;湄川岩壳,终年浸白玉。原始部落,沿水迁徙。《传》曰:山泽林盐,国之宝也[2]。

神农结绳,《世本》记事[3]。世界盐业,中国祖始。宿沙氏族,煮海作盐。黄帝蚩尤,血战盬池。仓颉鹽字,臣人卤皿;风云千年,形影弗离。《礼》曰: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4]。

舜歌南风,解愠阜财。夏禹贡盐,时尚风靡。伊尹珍馐,调味夏盐。武丁盐梅,伯乐识骥。吕尚修政,辐辏归齐。厉王垄海,民说曲直。周人祭祀,形盐入席。《史》曰:因盐成邑,因邑聚人气[5]。

管仲盐策,齐国称雄。李冰凿井,蜀饶得誉。屈原兴辞,怀念盐驱。始皇酷政,昭帝议息。武帝减鹾,郭璞赋池。唐宋榷制,税赖咸弥。《齐民》《本草》[6],纵论妙用;《梦溪》《熬波》[7],记述科技。《集》曰:国家财赋,盐利为盛[8]。

明清灶户,牢盆血泣。笕管惊天,燊井动地。世凯饕餮,贪荣其利。时至圣朝,淡食渐息。寰球新举,碘盐防疾。中盐恪守,百姓福祉。五洲称赞,四海宾至[9]。《说》曰:西方谓之卤,东方谓之斥[10]。 1

盐曰咸鹾兮[11],古今多魅力。上能资富郡国,下可惠兆民意。生命难缺,佳肴增奇。化工之母,农饲壮肥。品质超群,栋材无期。社稷命脉,由以是起。

盐曰咸鹾兮,广袤多其地。上乘日月之光,下秉山水之惠。价值如金,形态雪玉。绚丽如画,壮美如诗。邑以是建,人以是聚。不云蔽日,不言成蹊。

壮哉宏哉!人类文明由盐肇始。

伟哉雄哉!中国盐业煌煌屹立。

(作者单位:河南省盐务管理局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盐业特邀编委。出版有《河流》、《中国盐文化史》、《张银河文艺文化论文集》等。)

注释:

[1](上古)《尚书〃洪范》。

[2](上古)《左传〃成六年》。

[3](上古)《世本〃作篇》最早记载:宿沙作煮盐。

[4](上古)《周礼〃天官冢宰〃盐人》。

[5](汉代)司马迁著:《史记〃货殖列传》。

[6](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记述许多有关盐的日常生活使用常识。(唐代)苏敬等编著:《唐本草》(又名《新修本草》、《英公本草》),(宋代)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又名《证类本草》),(元代)张存惠整理:《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述许多有关盐的日常治病常识。

[7](宋代)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述许多有关盐的地理、历史文化、生产技术。(元代)陈椿著:《熬波图》47幅图配文、各附诗,记述海盐生产全过程。

[8](元代)陶安著:《陶学士文集》卷十一《送胡达卿序》。

[9] 中国实行食盐加碘专营消除碘缺乏病,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被国际组织称赞为“里程碑的成就”、“世界的典范”。2009年9月,第九届世界盐业大会在北京召开。

[10](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盐》

[11](汉代)郑玄《三礼注〃曲礼》。

2

3

篇三:论安康的文化本原兼谈文化自信.doc2014

论安康的文化本原兼谈文化自信

· 丁 文·

内容提要:作者以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发掘、田野调查及名家论述作为坚强支撑,阐述了有关巴文化的重要学术命题,理顺了巴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顺序,作者认为陕南安康属中国古代巴地,巴人是安康的原住民,宗姬巴国建在安康,安康是巴文化的发祥地。质疑了巴文化“三峡中心说”,提出了巴文化“巴山中心说”;质疑了巴文化“清江源头说”、“四川源头说”,肯定了“陕南汉江源头说”。在剖析区域文化类型时提出,必须做本土文化的守望者,提升文化自信心。

关键词:安康 巴人 巴国 巴文化 文化自信

目录

一 安康有无古代文明

二 古代安康属巴地 三 安康先民是巴人

四 巴子国在安康

五 巫溪与巴人的盐文化

六 秦楚争霸中的巴子国

七 巴人亡国没亡种

八 巴人经典的文化符号

九 巴子国与?数巴并存?

十 巴文化的源头与中心

十一 巴文化的传播及路径

十二 安康文化的梯级演进和文化守望

(正文)

笔者在《在鄂西土家族习俗与安康习俗比较中看安康的本原文化》⑴的论文中,提出了“巴文化是安康本原文化”的论点,在此之前写的几篇论文有同样的说法。笔者的观点得到了本土部分学者的响应,但多数学者并不认同,他们坚持认为安康文化是移民文化,自然也是安康的本原文化。学术上的问题需要百家争鸣,疑义相与析,故对“巴文化是安康本原文化”的论点有再次论述的必要,以期在争辩中求得真理。此举不仅可以裨益于地方学术建设,也可为政府旅游部门或商家提供某种文化视点和支撑。

本原即本源,指根源、根由、根本、根底,哲学意义上的“本原”指世界的

来源和存在的根据。安康文化的本原是安康文化的源头活水,文脉延续的凭藉和依据。不弄清安康的文化本原,谈安康的文化定位就有些不切实际。

有下列几个问题需要讨论:

一 安康有无古代文明

其实这个问题,世界著名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⑵(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已作了回答,他说:“汉水上游是古代世界的盛地,因为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从这里有道路通往渭河流域,北面的关中地区和西南面的四川地区。因此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汉水流域是长江流域和上述几个地区之间的著名通道,同时也是古老华夏文明的源头地。”

按李约瑟博士的说法,安康既是古代文明的通道,又是文明的发祥地,因此我觉得“安康是移民文化”论者将安康历史文明的标尺定得很低,他们将上限定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解除“山禁”,并委派都御史原杰出京安抚流民,安康竟“得户十一万三千有奇,口四十三万八千有奇” ⑶,人口骤增似乎自此安康有了文化。移民输入文化是历史事实,但若以成化年作为文化的发端,那迄今不过五六百年光景,按华夏五千年的时间算,只是这漫长历史的十分之一。安康其余那十分之九的时间哪里去了?若对十分之一的时间浓墨重彩,珍视有加,而对十分之九那部分忽略不计,那对安康公平吗?对安康先民公平吗?

检阅安康古代留下的典籍、地面遗存及地下考古发掘,安康的辉煌何止五六百年!

你难道没有看到数万年前安康的原始先民在打造简单而品类多样的石器是何等的辛劳?你难道没有看到数千年前安康的原始先民在阮家坝烧制细绳纹里黑外红陶钵和细绳纹夹砂灰白陶器工艺是何等的精湛?——人类创世纪时期安康原始先民积极参与过创世纪;

你难道没有看到安康的伏羲山、没有听到伏羲氏在安康的神奇传说?你难道没有看到人类的母亲女娲在平利中皇山“抟土作人”时的慈祥而幸福的面容?——纪元前27世纪之前的神话时期安康有神话;

你难道没有看到伟大的虞舜在汉江中渡台(妫墟) “陶渔河滨”时躬着的背影?你难道不记得是大禹治理了汉水并留下了“禹穴”供后人缅怀?——在纪元前27世纪至纪元前23世纪500年间的传说时代安康有传说;

你难道没有看到牧野之战安康兵在军阵乐舞声中厮杀的雄姿?你难道没有聆听到汉江沙洲那“窈窕淑女”“关关雎鸠”的吟唱?——在纪元前23世纪至纪元前8世纪约1500年的半信史时代安康有史话??。

位居汉水上游的安康,作为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文明史可追溯到七、八千年前。华商报安康讯(记者 毛明博)2012年8月7日报道:安康市日前新公布了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9处,,其中古遗址208处、古墓葬190处、古建

筑119处、石窟寺及石刻100处等。例如岚皋肖家坝,紫阳县曹家坝、白马石、马家营,汉阴阮家坝、陈家坝、饶家坝,汉滨区柳家河、柏树岭,旬阳李家那等,都留下了大量古先民生存的遗留之物和遗址;安康自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在安康设西城县,正式有建制设郡置县至今约2300年。秦统一六国后,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领12县,治所在西城。直到东汉建武六年(30),郡治改迁南郑。安康称“汉”最早,且历时300多年。⑷大汉文明能与安康无关?

安康人缺乏文化自信,难免短视,所以在时光隧道看到了这头看不到那头,看这头是风景“那边”独好,而且“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看那头是两眼茫然,沉沦于历史虚无。其结果就是不知安康先民是什么人?来自何处?加之今安康人多是移民的后代,本非嫡系部队,既是人家的祖先热情自然顿减,寻根之旅也就止于五百年前。更何况安康从古至今似乎都是文化输入。说到本土,对不起,用两句话形容:“巴山没有千年树,汉江难寻百岁龟。”似乎秦巴汉水间安康这一块文化土壤特别的瘠贫,生于兹长于兹的皆是芸芸众生。纵冒出几个出类拔萃者,一查就垂头丧气了,原来皆有移民背景。而这里的山民又执拗地拒绝官方的书写,他们自得其乐地不事张扬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享受自己的文化,没有也没打算要进入史官的法眼然后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笔,没有也没打算将大众的智慧集中在少数精英和权威身上然后为地方出彩。这里的确没有精英文化,有的只是山民文化、庶民文化、草根文化、老朳文化,如陕西理工学院梁忠效教授在《清代秦巴山地文化的多彩画卷》(《癸巳文存》)论文中所下的结论:陕南“山地人口特有的流动性、分散性、复杂性,进而形成了山地文化的边缘性、多元性、草根性,使山地文化呈现出质朴劲勇、开放包容的特殊风貌。”你要读懂安康这个缺少亮点的“四塞奥区”,想弄明白它究竟有没有文化,就得采用更为客观合理的标准判知。如同奥运会的金牌数量固然吸引眼球,但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全民健身水平和生命质量。安康有安康的文化特别之处,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皆不足取,低下身段向外地名人借光不如用心耕耘脚下的土地。

父老乡亲们!不要那么底气不足。若用一双慧眼看安康,这里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里月亮依旧是圆的!

二 古代安康属巴地

问问安康人: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古代究竟属于什么地方?

查阅古代典籍,考量著名学者的论述,安康古代还真格大有来头。

得从一个古代族群——巴人说起。

巴人,古巴族人的简称,是古羌的一支,和蜀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巴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巴人曾经生活过的地域很广大,包括今重庆地区、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地区。史前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

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其代表性文化是“巫山大溪文化” ⑸。

巴文化源于大巴山,巴文化古老山更古老,安康位置在大巴山北麓,川北在大巴山南麓,安康和川北属于巴地,如同钓鱼岛属于中国一样无须论证,毫无疑义。

学界有一种说法,巴人之“巴”原于巴人喜欢居住的地方——山间坝子“坝”的读音。巴人谓山间平地为“坝”。凡是巴人生活的区域内,便含有许多“坝”字的地名。安康各县区叫“坝”的地名就非常多,如汉滨的东坝、西坝、谭坝、晏坝、田坝、李家坝等,岚皋的杜坝、大沙坝、花坝、明珠坝、中坝、田坝、月坝、铁炉坝、兰家坝等,汉阴的长坝、中坝、南坝、军坝、沙坝、杨家坝等等。汉滨还有叫坝河的地方,实际就是巴河。大巴山的“巴”更是货真价实,为一种文化烙上了印记。观察岚皋、紫阳、镇坪、平利等山区县的居住条件,那些巴山老林的人们选择居住地有共同之处,或则依山傍水盖吊脚楼,或则山间坝子修石板房,想必古代巴人也大体如此。

古代巴地有不少神话传说。安康民间流传的“伏羲山”、“女娲山”、“比翼齐飞”、“巴蛇吞象”、“巴蛮子”等神话和传说故事,都与巴人有关,应当属于巴地的传说。

安康市境内出土的巴人代表性文物有:三皇时期的陶塑巴蛇,五帝时期的夹沙红陶人面塑像,夏代巴式玉斧,商代蛇巴濮人人面纹青铜钺,虎纹空首青铜钺,西周时期青铜矛以及《史密簋》⑹铭文“卢、虎会”,春秋时期双鸟纹青铜釜,战国时期巴人文字铭文青铜戈,战国时期的虎钮錞于、虎纹戈、虎形提梁等确证了文献记载的“虎之首帅在西城”。錞于,它是古代巴人的典型乐器,而安康出土的西周时期巴国錞于,钮为虎头,是稀世之宝。巴人的典型武器是“巴式短剑”,长约五六十厘米,虽然川渝湘鄂出土有巴式剑,但与安康出土的巴式剑比起来相对档次较低,安康有一巴式剑柄镶有红宝石和玉,而其它剑无。巴人代表性文物现于安康,安康能不属于巴地,岂非咄咄怪事!

早在3300年前殷墟甲骨文有三片“伐巴方”的记载,有一片“巴甸”的记载。黄家玉先生分析指出:《尚书?禹贡》载五服“甸侯绥要荒”各五百里,“巴甸”表明“巴方”为殷商“甸服”,是与殷商首都河南安阳距离不远的一服,当为汉水流域,从巴山北缘出土殷商时期虎纹钺的镇坪到汉北华山的彭戏氏为虎巴彭国活动地域,其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聚邑遗址在汉滨王家坝;而清江则位于边远的“荒服”之列。”⑺著名古史学者顾颉刚⑻先生等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巴方”置于汉水流域上游,包括安康地和汉中地。

顾先生的论断是有根据的,上溯五千年前,巴人就在巴山立国了。《山海经?海内经》⑼云:“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路史?后纪?太昊伏羲氏》⑽记载:“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也就是说,安康古代属巴地,巴地的最高领导人是后照。后照的位置是谁给的?是伏羲。伏羲何许人

也?综合关于伏羲的诸多史料和传说,大体知道:伏羲是中华龙的第一传人,是三皇五帝之首。他推动了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他和女娲“别姓氏,制娶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创造了先天八卦,是我国易学的鼻祖。有学者通过《左传?僖公廿一年》、《路史》、《氏族略考》、《古今姓氏书辨正》、《姓源》、风俗通》、《姓源》、《元和姓纂》等典籍的综合研究,认为伏羲分封并建立了许多氏族方国,还赐其姓氏。例如韦隰氏、京包氏、阴康氏等,其它封国有伏、宓、后、石、视、须、酉、酒、蹇、于、东方等,皆由伏羲为其命以国号,并以国号为姓氏。⑿伏羲分封的巴国当为其一。

伏羲、女娲既然是巴人的老祖宗,那么他们留下遗迹的地方一定属于巴地。罗泌《路史?女皇氏》云:“包娲乃立号曰女皇氏,治于中皇山之原,所谓女娲山也。”书注:“山在金州之平利,上有女娲庙,与伏羲山接,庙起伏羲山在西城,女娲山在平利”。《元丰九域志》⒀:“金州古迹:西城本妫墟之地,伏羲山,女娲山。”妫墟为五帝虞之都城,即今安康。《华阳国志?汉中志》⒁:“晋梁州⒂有作道九君抟土作人处。”即指伏羲八卦作道女娲抟土作人。梁州,也即安康及周边地区。《录异记》⒃:“房州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宋代学者罗泌《路史》载:“女娲立,治于中皇山,山在金州之平利,与伏羲山接,伏羲山在西城。”汉滨区境内有伏羲山,平利县境内有女娲山,山的命名就有纪念先祖的意思,伏羲、女娲或许没有亲临,但他们的部族迁居安康就大有可能,若全无瓜葛,我想我们的先民不会傻到把这个美誉白白送给与安康无关的两位外地人,除非我们的老祖宗脑子灌了水。以伏羲命名的山全国仅有三处,安康记载最早,见于唐初;以女娲命名的山全国大致在12个,而受皇帝禅封(唐武则天仪凤二年)的唯平利女娲山。伏羲、女娲两座山相距不远,史书上说他们是兄妹又是夫妻,这小俩口的部族在安康繁衍生息,成为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蛇巴”,以蛇为图腾。伏羲是中国的文化象征符号,与神农炎帝的农耕符号、黄帝的政治符号、女娲的人类符号、蚩尤的战神符号并称中国五大文明符号。五大文明符号安康有两大文明符号的存在,值不值得骄傲!

如上所述,伏羲、女娲与安康的关联度很高。中国惟一的伏羲山就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东南郊,汉水之南的大巴山北坡,位于汉滨区、平利县、旬阳县的三县交界处。一位本地学者说:“巴山北坡安康市汉滨区和平利县及旬阳县巴河(或谓汝河、坝河)流域有伏羲山、女娲山、汝皇山遗址,伏羲山有太皞包、羲皇洞、羲皇城、咸巴祠、厘民沟、照毕山,与古典一一吻合。”平利、安康交界处的关垭子有华胥庙。《春秋世谱》⒄中写道:“华胥氏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路史》“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华胥是伏羲、女娲的母亲,称为华胥氏。相传华胥踩雷神脚印,有感而受孕,生伏羲。在中国陕西一个叫华胥(今陕西蓝田)的地方。古往今来,上百种中华典籍中均记载着一个叫华胥氏的氏族女首领及其儿女伏羲、女娲的故事。全安康地区有数十乃至数以百计的地名与伏羲、女娲、华胥、虞舜、巴之类的关键词有联系,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