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列表页

小学教育管理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管理论文 手机版

篇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行为

浅谈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行为

新课程指出: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学校教学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分数管理改为等级管理;教学活动起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学生摆脱了“分数”的枷锁,兴趣发展了,学习轻松了。那么,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下的教师行为又应是如何呢?我就此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教学运转,重在尊重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旨。教师的角色改变了,观念改变了,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也就随之改变了。这改变包括语言、动作、教法、流程等。新课程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智力、创新、创造,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提升。那么,我们教师就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1.语言.语言的表达要以尊重、赞赏学生为主。学生在质疑、解答过程中,正解和错解是交错在一起的。这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激励的语言(赞赏的、幽默的),既表扬了正解的同学,又婉转地鼓励了错解的同学,保持住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课堂始终兴趣盎然,生动愉悦。

2.动作. 教师的教学动作是随着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往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赢得学生愉悦的笑声,可以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和有趣,它让学生从生硬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因而,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引导者,而不是一个墨守陈规、毫无生气的说教者。只要教师的动作符合教学活动的需要,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和使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始终如一地展现着勃勃生机。

3.教法.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而确定教学方法,就是同一课题也往往由于教师不同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试做这样一个探讨:举办一次同课题的教学比武,结果是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而教学方法却各有千秋,就此而共同探讨出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由此而言,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说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主要任务,坐享其成的教法已经没有,只有去创新、去创造,才能达到预期之目的。

4.流程. 原先教案确定之后,教学流程就随之而定。因而学生就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强制在老师制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而现在不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素质的组合和提升,往往会有新的活动因子的产生,这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而随机应变,活动方式和教学流程即可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应用知识,主动拓展知识。虽然教学流程改变了,但教学目标却更圆满地实现了。

二 寻找童心,爱护学生

你一定非常羡慕魏书生老师能和学生结伴而行,在谈笑中赋予启迪和教育。你也许会认为李镇西能和学生一起去郊游、捉迷藏、做游戏,直至被“活埋”有点不成体统。其实,这就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童心”。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曾把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归结为“童心母爱”。在孩子们看来,他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甚至,学生已不把他们当老师看了。正如陶行知所说:“当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时,您就成了真正的先生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童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

1.要爱护学生. 我们要做教育领域里的环保主义者。要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不仅爱孩子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不仅爱那些各方面都优异的学生,更爱那些不被人喜欢,又有一些

缺点的“问题学生”。这种爱是对所有学生的广博而深沉的爱。因为只有生活在爱的环境中的孩子,才能领悟爱的价值,才能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自己将来的事业。当然这种爱不是纵容和迁就学生,是通过爱让学生接受“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这就是育人。

2.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孩子又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他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去认真解读,只有童心才能去破解这些密码。因此,理解孩子既是形成童心的前提,也是获得童心的必然结果,你理解了孩子,就会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会对他们心中的困惑及时进行疏导。

童心的缺失是可怕的,我们应努力找回这片绿地,而当你能够爱护、宽容、理解孩子时,你会被孩子所感染,你会把自己看成是孩子世界的一部分。老师找回了童心,也是帮助学生找回了童心,到时,将会有更多的学校成为人们向往的帕夫雷什、盘锦和石室,欢乐将充满校园,童心将会凸显其巨大的价值。

三 赞赏评价,激发自信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评价,另一种是落笔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和学生的自信心连在一起。由此,教师的评价行为应寄托在学生的自信上。有了自信,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智慧;有了智慧,就有了探索;有了探索,就有了创新和创造。新课程的教材空间不拘一格,十分广泛,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赞赏为主。

1.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一般是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提问、解答、质疑等往往是多角度的,且对错交替。由此,教师评价学生也要因人而异,以多角度去评价学生。特别是对解错的同学,教师的评价就以另一个角度上去说。比如:“你虽然答错了,但你勤于思考,积极发言是很好的,希望你继续努力!”不难理解,一堂课成功与否,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孕育着课堂的勃勃生机,使课堂生动、活泼、开拓、延伸,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落笔评价 .落笔评价通常是指对作业和测试的评价,评价时要针对学生的成长来落笔。如果要落“合格”或“不合格”的等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闪光点在等级旁边写一两句激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在温馨、和谐的评价中得到自信。只要学生坚信自己“我要学,我能学,我真棒”。那么,我们新课程教学将会在不断地探究中得到创新和创造。

四 展开教研,创新活动

认真钻研教材,在教研活动中探索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是教师进入新课程的首要行为。原先的教研活动被应试教育所抑制,教师几乎在“定式”、“定法”的研究上打圈圈,成了传统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因而教研活动就成了机械的、单向的、死板的教研活动。而今,新课程的教研活动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自主性、民主性和创造性。由此教师的教学观就不是单一的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多项的、互动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学管理中依据新课程开展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学发展的生命线。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是主人,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延伸、创新、创造等方式方法定出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既是实验者又是创造者。实验者——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现,在实验中发展,在实验中成熟;创造者——通过实验去伪存真,创造出符合新课程和本校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课题一旦被验证、确认、结题,即可在校园内铺开。由于民主,大大地激发了教师走进新课程后的教研热情。群策群力,各抒己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新课程的实施一步一步地走上正轨。再加上实验课、汇报课、

同题交流课等课堂活动交替探讨,这就赋予每个教师展示才能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教研活动的平台。这样,一个个新的理念产生了,组合了,提升了,一个个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油然而生。教无定法的说法终于在持续不断的教学研究中得以证明。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也就将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带上了成功之路。

五 加强进修,提高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自己要全面发展。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由此,教师应自觉地进行自我进修。除了参加自考外,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把自己培训成为高素质且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实践中自我解剖,自我评价,发现短处,加强学习,取长补短。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应该是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有慈母般的博大胸怀。请记住:业在于勤,勤能补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信任。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管理中,教师的行为也就随之改变了。而这改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面向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这样学生的多向能力就会不断生成、不断组合、不断提升。那么,让学生全面发展将不会是一句空话,新课程的实施也就能从成功走向成功。

篇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提高质量必须靠管理,教学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靠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小学教育管理论文)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它们概括起来有四条:一是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二是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三是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四是以民主和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一、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什么叫全项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两大要素,教和学是教学工作的两个基本方面,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

学的质量决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学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教的管理

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有三方面,即教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教学环节质量和教学研究。所以,我们在教的管理上就紧紧抓住了教师素质提高,教学环节和教研工作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素质提高。重点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 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了检查措施。为了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还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

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另外还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递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把每人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制度贯彻执行,并把论文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认真评选、奖励并记入本人的教学档案,同教学成绩一样成为教师职务评定、评选和提干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 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而举行各种公开课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好形式。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逐渐形成了系列公开课的制度。这些公开课按档次、目的和内容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类。一类叫观摩课,这是最高层次的公开课,请高水平的教师担任,在全校范围内举行。目的和作用有三:一是展示特色,鼓励创造特色;二是展示教改成果,推动教学改革;三是树立典型,指导教学。这类课每学期文、理科各举行一次。另一类叫研究课。由教研组

安排,推荐本学科专题研究承担者或由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目的是开展专题研究或成为本学科存在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这类课在教研组范 围举行,每学期2-3次。对这类课要求是,要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课堂教学要进行集体设计,课后对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类叫试验课。这类课在备课组内举行,每学期每人一课,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都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这三个层次的公开课均实行一课一研讨的办法,就是每次公开课后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讨会。这样就形成了每学期的公开课系列和研讨系列,每学期全校仅校级和学科级的公开课就有20多个,要举办20多次研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篇三: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论文

谈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

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