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根本的特点是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3、《马哲》终极模考三(各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是( 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

A.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B.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如何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

4.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 C )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世界是精神的产物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D )

A.诡辩论B.二元论 C.唯心论D.不可知论

6.哲学的党性或派别性是指( A)

A.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B.哲学派别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C.哲学史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D.哲学分为三派:左派,中派,右派

7.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C )

A.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B.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实在决定的物质世界

C.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D.整个世界是主观精神创造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D )

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B.人类发现了最终真理

C.世界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D )

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

A.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空想社会主义D.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12.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D)

A.逻辑学 B.自然哲学 C.历史哲学 D.辩证法

1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 )

A.唯物论 B.认识论C.历史观D.伦理学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主要区别是( D )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B.前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后者否认这点

C.前者坚持辩证法,后者坚持形而上学D.前者强调改造世界,后者只是解释世界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因为它(B)

A.吸取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 B.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把新的科学结论作为自己的哲学观点 D.经常改变基本原理

1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是(D )

A.革命性 B.科学性 C.阶级性 D.实践性

17.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B )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

18.马克思主义具有( C )的理论品质。

A.博大宽宏B.吐故纳新 C.与时俱进D.科学严谨

19.人生观是( D)

A.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B.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C.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D.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2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 C)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B.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D.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1.认为世界是由原初物质构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派别是( C )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

22. 客观实在性是( B )

A. 运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的唯一特性

C. 存在的唯一特性 D. 意识的唯一特性

2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二元论的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

24.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说(B)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运动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5.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C)

A. 属性 B. 形式 C. 主体 D. 源泉

26.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 )

A. 根本属性B. 主观形式C. 内部结构 D. 唯一特性

27. 时间和空间是(C )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B.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C.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 整理感性材料的主观形式

28.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C)

A. 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B.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 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9.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 B)

A. 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0.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世界统一于( C )

A. 实践还是认识 B. 运动还是静止 C. 物质还是精神 D. 存在还是非存在

31.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A )

A. 运动的绝对性 B. 静止的绝对性 C. 运动的有条件性D. 静止的无条件性

32. 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的观点是( D )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辩证法D.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3. “绝对时空观”的错误在于(D)

A.否认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 否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C. 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

D. 不承认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34.狼孩不能思维的事例说明了(D)

A. 狼孩的脑子天生愚笨B. 狼孩的脑子根本不是人脑

C. 狼孩的大脑虽是人脑,但是其思维却不是人脑的机能

D. 狼孩没有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35. 把意识看作是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 庸俗进化论的错误观点

36.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

A.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 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37. 在意识作用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C )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D. 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38. 电脑的出现,说明了( C )

A. “机器思维”能够完全代替人的思维过程

B. “机器思维”能够超过人类的思维并统治人类

C. “机器思维”可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思维

D. “机器思维”对人类思维不起作用

39.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反映特性,这是(A )

A.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B. 唯心论的观点

C. 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40. 根据物质统一性原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B )

A. 从理论原则出发 B. 从客观实际出发

C. 从主观愿望出发 D. 从已获得的成功经验出发

4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42.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 B )

A.以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B.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C.指精神现象之间的联系 D.指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的联系

43.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 B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44. 发展是指( C)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事物运动中的数量的变化

C.事物前进性上升性的变化D.事物的任何方向的变化

4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事物从一种质态发展到另一种质态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46.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B )

A.人们制定和必须遵守的规则

B.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趋势

C.经常出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

4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48.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C )

A.对立和统一B.普遍性和特殊性C.同一性和斗争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49.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B )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偶然向必然转化D.由简单向复杂变化

50.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C )

A.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的关系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5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B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关于( A )

A.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5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5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5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 C)

A.内在动力和源泉B.方向和道路 C.形式和状态 D.原因和结果

56.“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 C )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7.事物中的肯定方面是( C )

A.该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B.破坏现成事物的方面

C.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 ) )

58.辩证的否定是( A )

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 C.外力的否定 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

59.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C )

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B.坚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6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是(C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61.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A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周期性

C.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否认了间断性

6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B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

63.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D )

A.指出人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指出本质与现象是统一的

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 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6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65.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

A.农民播种小麦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法官审理案件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6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

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6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6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验

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

6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70.感觉、知觉、表象,这是( C)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B.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7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C )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7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篇二:马克思绪论部分试题及答案

绪 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根本的特点是

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8、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

A、 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C 2、 A 3、A 4、A5、C 6、B 7、C 8、A

9、A 10、C 11、A 12、C

单项选择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 榜首的是(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 D.牛顿 【正确答案是】:A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正确答案是】:B

3、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D.《神圣家族》

【正确答案是】:A

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正确答案是】:C

5、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正确答案是】:A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正确答案是】:A

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正确答案是】:C

8、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 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这是()

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

B.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

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

9、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 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这是()

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

B.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

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 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C

10、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 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这是()

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

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

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 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

【正确答案是】:A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是】:C

1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 )

A.逻辑性 B.理论性C.战斗性 D.实践性

【正确答案是】:D

1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 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正确答案是】:B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正确答案是】:A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C.实践性 D.科学性

【正确答案是】:C

1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正确答案是】:C

17、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是】:B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正确答案是】:B

1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论 C.辩证法 D.历史观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正确答案是】:A

2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 学的(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

【正确答案是】:B

2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正确答案是】:C

2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正确答案是】:B

24、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

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是】:D

25、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是】:D

2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

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答案是】:D

2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人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

【正确答案是】:C

2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C.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

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正确答案是】:A

2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正确答案是】:A

30、在19世纪的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正确答案是】:B

3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于无产阶级的重大意义之一是( )

A.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必然 B.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使无产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 D.使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正确答案是】:C

3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首要的观点是( )

A.矛盾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D.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正确答案是】:B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

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D2、ABC 3、CD 4、ABCD 5、BCD

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正确答案是】:ABCD

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正确答案是】:BCD

3、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 分的有( )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4.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

5.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6.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工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5.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A.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

D.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

1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物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精神

2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由的属性

D.意识特性

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的观点

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这三大形态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3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万物在我心中

32.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3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D.量变和质变没明显的区别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3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7.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医生在医院诊病

C.农民在田野种庄稼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E.矿工在矿井采矿

38.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是

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

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

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

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E.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

39.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

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

E.观念上层建筑

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

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一切人的活动

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