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哲学小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4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如何写哲学论文

如何写哲学论文

2009-09-20 12:01:42 来自: gufei

上午11:09(51 分钟前)

作者:chaiweijia

有 1 人喜欢此条目

译者:chaiweijia

这篇文章很好,虽然是讲如何哲学写作,其实也是讲如何哲学思考,跟我以前看的《大问题》一书中的观点相似。所以花时间翻译了,以飨读者,也给自己看。因英语和哲学水平有限,还望大家多多指教!:handshake

标题:哲学论文写作指南

哲学写作不同于你在其他课程所要求的写作。下面所描述的各种策略在你完成其他课程的写作时会帮助你,但是不要想当然认为所有这些策略都会起作用。也不要假设其他课程老师给的写作指南会对一个哲学论文的写作会很重要。这些策略中的一些在一篇好的哲学论文中也经常被违反。(例:详见下面的“语法指南”)

内容目录:

1.你要在一篇哲学论文里写什么

2.写作三阶段

早期阶段

打草稿

修改,一直修改

3.次要的观点

4.如何为论文评分

==============================================

你要在一篇哲学论文里写什么

1.一篇哲学论文是由 为一些观点的合理辩护所组成

你的论文必须提出一个论点。它不是仅仅描述你的观点,也不是仅仅描述你所讨论的哲学家的观点。而是你必须为你的论点辩护。你必须提出相信这些论点的理由。

所以你不能只是说:“我的观点是。。。”,你必须这样说:“我的观点是。。,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或者“我发现以下的几点考虑为我的观点提供了可信的论证”。同样的,不要说“笛卡尔说。。”而要这样说:“笛卡尔说。。。,但是,以下几个思想实验会表明。。。是不对的”或者“笛卡尔说。。。,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合理的,这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篇哲学论文可以有很多要完成的(论证)目标。它一般在开始时就把要讨论的论点或论证放在桌面上。然后继续完成以下各项中的一两项:

*批评那个论证,或者表明对这个论点进行这样论证是不好的

*针对其他人的批评为这个论证或者论点进行辩护

*提出相信这个论点的一些理由

*提出这个论点的一些反例

*对比关于这个论点的不同看法的优势和缺陷

*给出有助于阐释这个论点的例子,或者使其看起来更合理的例子

*论证一些哲学家是因为其他的一些看法而倾向于一个论点,即使他们没有明显地站出来支持此论点。 *讨论如果一个论点是正确的会导致什么结果

*在存在一些反对的情况下重新设计论点

不论你为自己设定了哪些(论证)目标,你必须明确提出你为这些观点辩护的理由。学生们经常觉得一些观念对他们而言如此明显地是正确的,因而就不需要加以论证了。但过分估计自己观念的力量是很容易发

生的。毕竟,你早就接受它们(自己的观念)了。你应该假设你的听众尚未接受你的观念,而你应该用你的论文尝试说服这些听众。因此,不要一开始就提出你的反对者一定不会同意的观点。如果你想要一些说服人们的机会,就必须从一些大家都接受的一般假设开始。

2.一篇好的哲学论文应该是谦逊的并做出一个小(范围的)观点/判断,但是要使观点清晰、直白,并且提出好的理由来支持。

人们经常试图在一篇论文里面完成太多(观点),这样通常的结果是论文变得难以读下去,到处都是不充分的论证和贫乏阐释的观点。所以不要过分自命不凡。不要试图在五六页的论文里建立一个震动世界的结论。踏踏实实地做,哲学是以一个缓慢速度发展的。

3.原创

论文的目的是使你表现得理解文本并且你能批判性地思考文本。为此,你必须表现出你的独立思考。 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提出你自己的理论,或者你必须为人类思想做出一个完全原创的贡献-----你以后做这件事的时间多得是。一篇理想的论文应该清晰和*直白*(见下面),应该精确地把一些*观点归于其他哲学家*(见下面),应该包含有思想性的批判以回应我们所阅读的文本。论文并不总需要打开新疆界。 但是你应该努力提出你自己的观点,或者以你自己的方式精确阐释、批判、辩护我们在课堂遇到的观点。仅仅概括其他人说了什么是不够的。

=======================================================

写作三阶段

1.早期阶段

早期阶段包括在你坐下来写你的初稿之前做的所有事。早期阶段和写作相关,但是你这时不会试图写出一篇完整的论文。你要做的是做阅读笔记,大致描画出你的观点,尝试解释你想要提出的主要观点,并且构思一个大纲。

和其他人讨论你的主题

正如我前面所述,你的论文应该表现出你能够理解和批判性思考我们课堂上讨论的文本。最好的检查你能否理解文本的方法之一是试图向那些不了解这个文本的人解释此文本。我在教授哲学时多次发现其实我并不能真正恰当地解释一些我曾自认为理解的文章和观点。所以相互讨论或者和那些没有上这堂课的人讨论我们在课堂提出的主题是件好事。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并使你认识到你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完

全理解。

相互讨论你将要在论文中讨论的观点是更有价值的。当你能很好地得出你的观点以至于你能口头上向其他人解释的时候,你就可以坐下来开始做一个大纲了。

做一个大纲

在你开始写初稿之前,你需要想想这几个问题:你应该以怎样的顺序解释众多你要讨论的术语和观点呢? 你将在哪里提出你的反对者的观点和论证呢?你将以怎样的顺序提出你对反对者的批判呢?有没有你在讨论一点之前预设了其他几点已经被讨论过?诸如此类。。

你论文整个的清晰程度取决于其结构。这就是为什么在你写之前思考这些问题这么重要。

我强烈建议你在写之前列一个论文的大纲,以及你的论证的纲要。这会使你认识到你在论文中要说哪几点以及感觉到它们之间是否搭配合理。这也帮你确保你会在写完整的初稿之前能把你的主要论点或批判说出来。当一个学生写作遇到困难时,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些什么。

要极其重视你的大纲,它应该足够的具体。(对一篇五页纸的论文而言,一个合适的大纲应有一页或更多) 我发现要写好一篇哲学论文,做大纲就占去了至少80%的工作。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大纲,剩余的写作部分就是顺利多了。

尽早开始工作

哲学问题和哲学写作需要细致和发散性的反思,不要等到剩两三天交论文了才开始,那是十分愚蠢的。一旦你有了一个完整的草稿,你应该把它放在一边一两天。然后你应该返回来进行修改,这样反复几次----至少三四次。如果可以的话就给你的朋友看看以得到他们的反馈。他们能理解你的主要观点吗?他们是否有对部分内容不清楚或者有迷惑吗?

所有这些都要花费时间。所以你应该一旦论文作业的主题布置之后就开始工作。

2.写草稿

一旦你已经思考过你的观点,并且写下了大纲,你就可以坐下来构思你的草稿了。

用简单的语句

不要试图用高雅的文学语言。用简单的、直白的语句。让你的句子和段落短点。用常用的单词。如果在简

单单词可以表达的地方却用了一些高深的词就会被人取笑。哲学的话题已经足够艰深,不需要你再用一些故作高深的、冗长的语言把他们搅浑。不要用那些你交谈对话中不用的单词----如果你不这样说,也不要这样写!

你可能想既然你的助教和我都已经很了解这一学科了,你就可以留下一大堆基本的解释并用一种“超级智慧”的方式写作,就像一个专家对另一个专家讲话。但我可以保证这会使你的论文无法理解。

如果你的论文听起来就像是为三年级学生写的,那么你可能已经达到(论述)足够清晰的程度了。

在你的哲学课堂,你有时会碰到一些文章含义模糊而复杂的哲学家。任何一个读到这些文章的人都会感到吃力和受挫,这样的一些哲学家在哲学上非常重要不是因为他们写作不好-----尽管他们写作不好。所以不要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

让你的论文结构明显可见

你应该让你的论文结构对读者来说明显可见。你的读者要不必花力气去理解你在说什么。要不断重复你的论证到烦死他。

你如何做到呢?

第一,用连词,

如:因为,由于,由论证可知

所以,因此,由此,可以得出,结果

然而,不过,但是

首先,另一方面

这些连词有助于读者了解你的讨论进行到哪里了。要确保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如果你说”因为P,所以Q“,那么你是说P是接受Q的一个好理由----希望你说的是对的。如果你不是,就会有人抱怨。不要想仅仅加一些”因为“所以”这样的词语就使你的论证比它本身看起来更加有说服力。

另一个使你的论文结构明显可见的办法是告诉读者你到目前已经完成了哪些(论证)以及接下来要做什么(论证)。你可以这样说:

我将以。。。作为开始

在我论述这个观点哪里出错之前,我想要。。。

篇二:哲学小论文

哲学小论文

——“对立统一”规律

学号:913115450126

姓名:安宁

王籍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人描写林静,不直接从“静”入手,而是从其反面“噪”下笔,用蝉的噪声反衬林之静;描写山幽,不直接从“幽”入手,而是从其反面“鸣”下笔,有鸟的鸣叫反衬山之幽。噪与静、鸣与幽形成鲜明的对比,又构成和谐的统一,意境高远,富含哲理。若用“寂静无声”“了无人迹”等词语来描写林静山幽,则过于直白,毫无诗意可言。据说,北宋的王安石也很欣赏这句诗,但在《钟山绝句》中将“鸟鸣山更幽”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友人黄庭坚看后大笑不止,评说道:“此点金成石之手也。臧可家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常识看来,一个人要么死了,要么活着,两者必居其一。诗人的说法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如把生与死仅仅理解为肉体存在与否,毫无疑问两者是对立的。但是,在辩证法看来,一个人的存在既指肉体上的,也指精神上的;一个人的死亡既可是肉体意义上的,也可以是精神意义上的。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说,生与死又具有统一性。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的肉体可以腐烂,但精神可以永存,虽死犹生;一个人虽然在肉体意义上存在,但却失去了精神支柱,如同行尸走肉,虽生犹死。诗人用通俗的语,道出了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上面举的两个例子也就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例子。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得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在哲学上怎么理解最好有时是好的敌人”,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接、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和趋势。首先,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其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存在着相互转化的趋势。好与坏是一对矛盾,他们既相互依存,没有好就没有坏,反之,没有坏也就无所谓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好与坏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会相互转化,“最好”本来属于“好”这一方面,而其是好的极致,但是如果达到到“最好”后人们开始骄傲,固步自封,不再继续前进,那这时候“最好”就会变成“坏”,就成了“好的敌人”,矛盾的一方变成了另一方。矛盾双方的转化最难的就是注意转化的条件,因为不是所以的矛盾双方都会转化,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转化,所以题干说的非常有道理,“有时”就体现了转化的条件,如果达到“最好”后还继续前进,那么最好还是好,如果不前进了,那就成为“坏”,这就是 转化的条件。

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单表述。有一个西方的寓言故事很好的表明了这个道理,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坊,给乡亲们染布。巴依见大家都夸阿凡提布染得好,十分妒忌,小要刁难他一下。一天,巴依挟着一匹布,来找阿凡提:“听说你的布染得好,能不能给我染一染?”“你要什么颜色?”阿凡提问道。“我要染这样一种颜色,它不是红的,不是绿的,不是黄的,也不是蓝的,不是紫的,不是黑的,连白的也不是??不知道这种颜色你能不能染?”巴依洋洋自得地说道。“当然能染,染完后保你满意。”“什么?你能染?那好。我取布的日期是哪一天呢?”“日期嘛!”阿凡提微微一笑,顺手把布扔到柜里:“不是礼拜一,不是礼拜二,不是礼拜三,不是礼拜??更不是礼拜日。我的巴依,到了那一天,你就来取吧!”阿凡提的故事故事揭示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比个性抽象、深刻,矛盾的个性比共性具体、丰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特殊总是普遍中的特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

上升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导个别,所以,在认识过程中,把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是认识的根本方法。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最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肯定与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运动本身就是不平衡的,但为什么物质的运动又遵循平衡规则呢?

我们知道: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绝对的平衡就是静止。既然我们承认事物的运动,实际上就已经否定事物的绝对平衡(即静止)了。我们讨论的物质的运动平衡不是指的绝对的静止平衡,而是事物运动过程中也即事物发展的平衡性。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那么我们就认为事物在运动方向上即前后是运动的,是不平衡的,而在其他方向上,或说上下、左右四周方向上是平衡的。这就是事物运动的规律。事物不可能无规律的乱运动、或四散运动。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的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以上就是我对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

篇三:哲学小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摘要:在马克思之前,很多中外学者都早已使用过实践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作过论述。如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从其本体论上的二元论和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出发对“实践”进行探讨。而马克思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也对实践进行了探讨,并产生了一套科学的实践观。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概述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深刻揭示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无法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时间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毛泽东选集》中也说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阐明了时间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征性的世界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一)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这是由构成实践活动的诸多要素性质决定的,即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存在;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此外,时间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

(二)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作为目的在实践者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这个目的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

(三)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任何人的活动都不能离开与社会的联系。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限制的,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实践又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

三、实践在当代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助于我们党制定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其次,实践的观点使我们具备批判的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说都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概念的,只有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认识,才能自觉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具备批判的精神,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恩格斯进一步解释:在本质上现存的一切都应该是灭亡的,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对现存的一切都具有批判精神.科学的实践观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具体的历史的活动中,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抓住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特点,就必须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的对待一切事物.

,在批判的同时还要作创新,发挥人们群众的首创精神.马克思的实践观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 社会历史是人类不断实践的结果.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批判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和破坏,而是为了创造和发展,事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在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同时建造一个新世界.特别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能源的开发都需要人在实践中具有创新的精神.

四、以大学生实践为例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可以说,学生在学习这一阶段中,大部分只是都是来自课本,也就是间接经验。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所以说大学生想要获得一番成功,必须要重视实践。

而现阶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做的事情,但可以说这种实

践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只是用所学过的只是联系现实社会实际,在社会实际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已学知识的层面。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更为(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怎么写哲学小论文)重要的一点是,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认识,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改进。而大学生,可以说是长期被动接受知识,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正恰好能帮助她们在知识上的局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书本上的知识是由前人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获取得到的,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故其正确性应有待确定。只有自己通过不断实践,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结果如何而定。毛泽东主席曾如是说:“判断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根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大学生毕业踏入社会,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难以想象的各种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态泰然处之,不会忙乱而无所适从。人是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实践的存在物。在实践中总有人们尚未认识和加以利用的东西,将牵引着人们走向实践的深处。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为指导,引领青年学生融合到社会实践中,影响环境改变自我,使思想、心理、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与社会需要达到和谐与统一,凸显人性,张扬个性,并使实践的未来意识尽显其中,在社会适应的路上越走越远!

(指导教师:贾丹)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