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指导与模拟试题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7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3、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D)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4、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D)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

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指导与模拟试题

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第一部分)

1、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C)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D.客体、主体、客体

2、意识的本质是(A)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C感觉的总和 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D逻辑的集合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

A.存在 B.精神 C.物质 D.原子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B)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D)。

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6、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C)

A.都是辩证法观点

B.都是诡辩论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产生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1.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

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B)。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1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14、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承认世界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第二部分)

1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C)。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1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19、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C)。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篇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征是

A、客观性 B、实践性 C、历史性 D、社会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经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5、感觉、知觉、表象是( )的三种形式

A、意识B、反映论 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

6、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

C、一个共同的本原D、共同的形式

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B、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

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

A、运动的 B、发展的C、实践的D、矛盾的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13、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会导致

A、庸俗进化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D、均衡论

1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有形和无形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16、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7、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是

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医生诊病D、运动员训练

1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A、物质和意识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认识和实践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9、辩证的同一是

A、不包含任何否定因素的同一 B、不包含任何差别的同一

C、事物与自身的完全等同D、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2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本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16分)

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A、唯理论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不可知论 E、经验主义

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识是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存转化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C、声东击西、欲

擒故纵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5、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A、客观辩证法B、主观辩证法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在于

A、它结束了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地位

B、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

C、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D、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具体规律

E、它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的指导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相互区别 B、相互联结

C、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D、共性寓于个性之中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8、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包括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E、生产资料所有制

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简述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涵及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2、试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运用这一原理联系抗震救灾的实际,说明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D 4.D 5.D 6.C 7.A 8.A 9.D 10.D

11.C12.D13.A14.A15.A16.A17.A18.D19.D 2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ABCE 2.ABCE 3.ABCE 4.ABDE 5.CDE 6.ABCE

7.ABCDE 8.ABC

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有两个:第一、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3分);第

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分);答出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3分)。

2. 物质范畴的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3分)重要意义:第一、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分)第二、它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2分)第三、它坚持了物质的辩证性,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2分)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4分)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2分)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能够把主观同客观沟通起来的桥梁和纽带。(3分)

4. 规律的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5分)意义:①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分)②它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 答案要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8分) 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只见同一不见对立或者只见对立不见同一的形而上学观点。(6分)

2. 答案要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6分)联系抗震救灾的实际,答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并说明其重要意义。(8分)

篇三:海大2014年6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海大2014年6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做好理论准备的是( )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定律

D 进化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

A资产阶级的发展 B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C大资产阶级 D中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但它又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因为

( )

A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哲学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B 它必须和各个国家具体

的革命实践相联系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万能的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一般的发

展规律。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先进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D、全体

劳动群众的世界观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近代以前的哲学的基础问题 B、欧洲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6、“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这是()

A、神秘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范畴是()

A、一切哲学的基石 B、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C、辩证发展观的基石D、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基石

8、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句话体现了()

A、唯物主义时空观B、形而上学时空观 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D、客观唯心主义时

空观

9、“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

A、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一切联系 C、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各种联系 D、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所有联系

11、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是()

A、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B、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 C、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的内部矛盾

13、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

A、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的诸要素的总和 B、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C、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 D、事物之间联系的环节

14、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把物质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属于(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C 唯心主义 D 一元论

15、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对象化活动称之为( )

A 改造B 实践C创造D 臆想

16、人们为了获取某种物质生活资料而变革自然界的活动称之为( )

A 生产实践B 科学实践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 生产活动

17、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

A 是否发生在前B是否受到人们的欢迎 C 是否获得利益 D 是否同历史发展的趋势相符合

18、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指的是( )

A 矛盾的独立性 B 矛盾的统一性 C 矛盾的斗争性 D 新事物的发展

19、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之为( )

A 重要矛盾 B 主要矛盾C 次要矛盾 D 矛盾的次要方面

20、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片面的认识

称之为( )

A 理性认识B 表面认识C感性认识 D 真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集中和综合 B、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 D、具体科学从哲学取得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E、哲学也是具体科学

22、下列科学发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 )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 宇宙大爆炸论 D、 细胞学说E、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3、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 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

24、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

A、 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2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26、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生产实践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D、审美实践E、文艺和体育活动

27、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是( )

A、数量上的增减引起的质变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结构、排列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E、对抗

28、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9、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

A、 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 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E 、它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关系的性质

30、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E、它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四、辨析题(共10分)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五、材料分析题(共14分)

1、材料:对当前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发展西部经济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西部的资源,努力发掘西部人才,即把发展立足自身。另一种观点认为,西部发展最根本是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最大限度地争取外援。

请用相关哲学理论简要分析上述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论述(共16分)

1、试述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个人价值。

海大2014年6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3、D4、B 5、C 6、D 7、B 8、C 9、B 10、A 11、C 12、

D 13、A14、A15、B16、A17、D18、B 19、B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CD22、 A D E 23、 A B E24、 C D E25、 B D E 26、ABC27、 AB

28、 BD 29、 A B C D30、A B C D E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坚持真理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的近似的正确性,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1)相互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过程的两种状态,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量变主要表现为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体现事物发展的间断性。

(2)相互依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和体现着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一方面,量变中包含着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中包含着量变,即质变包含着旧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收缩和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

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是量变到质变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过程。

四、辨析题(共10分)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世界的本原问题,或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则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而划分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因此,唯物主义都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当然是错误的 ,但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思想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因而也是可知论。只有少部分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不可知或思维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家。

五、材料分析题(共14分)

1、请用相关哲学理论简要分析上述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材料中的第一种观点只看到内因的重要作用,第二中观点只看到了外因的作用,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其实,西部地区的发展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立足自身,充分利用西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自己,因为内因是根本的;同时争取外援,因为外因是重要条件。

六、论述(共16分)

1、试述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个人价值。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