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有关的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18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西方哲学论文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哲海拾贝

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导论

学 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学 号3113003436

姓 名 黄权峰E-mail 512053007@qq.com

教师姓名 秦瑜

2014年 4 月 20 日

哲海拾贝

探讨西方哲学中的中国古代思想影子

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在地中海爱琴海湾附近古希腊城邦出现了世界古代三大哲学源之一的希腊哲学,从此之后这里的哲学内容不断发展,传播不断扩大,最后形成了一个被人称为的西方哲学体系。依我看来,不妨先简短了解一下西方哲学的基本表征特点。西方哲学在历史的长河一直都像是一个理智的思想集体,从古希腊的无宗教哲学到基督教时期的宗教哲学,之后发展到与自然科学想结合的近代哲学。无不反映出理性这一鲜明的标杆,而且逻辑思维十分强(可能这与西方的海洋文明有关),语言的思辨性高,而且自从基督教诞生后,绝大部分人都有信仰,讨论的内容为世界的本源,什么是哲学,存在与否等问题的根本性。

而我们反过来看看在与欧洲大陆相隔甚远的东方古代中国(本文的古代中国指的是在清末之前的中国),那时我们是一个封建帝制皇朝,农耕自给自足的大河文明社会环境。我们的哲学并没有成为一个一个系统,而是有某些具有深刻思想的哲人口述或者写著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零散的,无序的,只能通过后人的总结才得出主体思想。一般内容则是与做人处事,思维方式有关。从这简单初步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西方的哲学背景,哲学观,哲学形式是很不一样的。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草率的下定论这两者没有交集,本文就是通过举出一些西方哲学的例子反映里面有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子,来说明两

者之间微弱的联系,以便以后根深入学习西方哲学,讨论西方哲学。 在公元前500年的时候古希腊有一位叫巴门尼德的哲学家其中一种思想十分深刻印在我的脑里,就是对“是者”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辨析。其中的内容可以简化为“思维与存在统一”。之中有这么一句原句:“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是者不是,而不是的东西必定是,我要告诉你,此路不通。”这里的“是者”可以一般的理解成存在。看到的心里想到的东西一定存在,存在的也一定在心里存在(对世界的普遍认知)。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日本一部轻小说Fate Zero里有这么一段关于主人公向圣杯许愿的时候却无法成功,因为主人公是想拖圣杯的奇迹力量去实现全人类没有邪恶的存在,但是圣杯拒绝的理由是他本人并没有确切方法去如何实行这一奇迹。这就好比作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同步,只有心里存在的东西现实才存在,也就可以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我在这里就发现到了南宋的时候有一位叫朱熹的大儒对“格物致知”的深刻理解和解释中可以体现到微妙的巴氏哲学。原句是“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虽然这里指的是先为格物,后而致知。但他们都如同一撤的对事物的存在与思维的统一性表示了认同。朱熹认为我们可以在条框的世界感受自由的思维王国。也就说存在的事物与思维是相对应的。巴门尼德的“是者”里有了一些朱熹对个格物致知认识的影子。

下面我在介绍另一个让我对生活有新的体验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斯

多亚学派初祖并创办了名为画廊的著名学校--芝诺。以精密的逻辑论证斯多亚学派那种乐观生活伦理学。“幸福就是按自然地活着”就是这一句多么经典的句子打动了我。不过在这里先解释一下关于芝诺所说的“自然”的哲学概念是指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规律生活。虽然在斯多亚学派中他们主张我们不能违背命运,就是要服从命运。但是在我看来,命运在回事是无法在现在叙述的,一切都依据死后的盖棺定论来评论命运。我认为命运永远也只有一个,就是死后人们所总结得出的一段经历。因此顺应命运并非无为,而是更加“自然”地有为。与此相差近100年的东方中国古代世界存在着一位史称伟大哲学家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有着与斯多亚学派的自然伦理观想近的德道哲学。同样老子也是倡导自然而且有规律的生活,他曾说:“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包括人的思维都应顺应自然并且遵循万物规律,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老子的那种朴素唯物主义在芝诺的哲学上有所体现。

西方哲学的发展已经有了将约2500年历史,我们不得不对西方人这种追求永恒的真理,朴素的根源问题里思考探索的精神所敬佩。严谨的思辨能力,系统的科学思维是我们东方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当然我们古代中国所产生让人思考终生的人性思考精髓是值得发扬的!从本文的简单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其实中西哲学文化在整体相对不同方向的情况下,仍然有许多相交融的地方。这也是哲学在人类社会如此被高度认同和作为全人类所终生追求的精神科学的原因。

篇二:现代西方哲学论文星期四交

现代西方哲学论文

学 校:安庆师范学院

院 系: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 级: 2011级自动化(1)班

姓 名:尹海罗

学 号:080311001

2012年5月31日

这一部分是近代哲学开端,也是许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但是更多的是问题的解决。另外就是这个时期基本上是人物思想为主线所展开的,这种人物主线就形成了,这个部分意见后面部分思想脉络。

从走入近代哲学以后,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每个哲学家都有一套自己解释世界的体系,而且基本上都是自成体系的。在分析和发现别人解释世界体系有问题后,那么就是自己搞一套,从而形成不同的哲学体系,这些哲学体系,最终构成了哲学丰富的内涵是思想方法。

根据传统的分法,近代哲学之父是笛卡尔,因为笛卡尔开启近代哲学的大门,为近代哲学的奠定了主体性基础,也为近代哲学留下难以解决的二元论的困难。这可能就是近代哲学的主旨。另外近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受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力图用科学和技术的方法解决哲学问题,或者说是将哲学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就引出了方法论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是近代哲学另外一个主旨。

这一部分的学习,基本上能学到许多新的科学思维的方法。可以对以前那些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垃圾进行清理。这样我们才能进入世界文明的主流意识。其实我们接受垃圾的思维模式在格式化我们的头脑后,进行清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只有清理,才能接受。才能读懂今天现代化的语言。否则只能用垃圾的思维和观念对这个世界进行误解并进行错误的行动。

西方现代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

唯名论与实在论

西方现代哲学的主题是人和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则偏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两极。

“科学主义”偏重于自然,崇尚科学、经验、逻辑,认为科学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人对自然只是一种认识关系,哲学要研究的只是认识方法的问题,而人对自然地改造,自然作为人的异化和对人的束缚问题被排斥在哲学之外。因而,科学主义忽略对人和社会的研究,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归结为逻辑问题、语言问题及科学方法等问题。 “人本主义”偏重于人,崇尚人的非理性和人的本能,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解释为人的非理性本质的存在问题。特别是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完全脱离社会去研究孤立的个人,把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看作是摆脱自然束缚的绝对自由,人本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只片面强调人的非理性因素,强调从时代背景

随着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这时,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特别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促进了

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思想等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人们的认识发展进程。

面对社会的各种矛盾和自然界新的现象以及科学上的新发现,人们迫切需要理论的解释和哲学的概括。到了19世纪40年代,黑格尔学派已经解体,德国古典哲学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但是,这一古典哲学仍然被后来的哲学家们所继承、利用、改造和发展。19世纪30~60年代形成了以Α.И.赫尔岑、Н.г.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主要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在以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和后半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以及它在欧洲的传播和发展时期。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迅速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逐渐产生了其他的哲学派别,如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等,这些哲学流派总称为“西方现代哲学”。这是西方哲学史中现代哲学发展的另一个侧面。

西方现代哲学的特征

西方现代哲学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对中国的现实思潮影响巨大、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基本特征:

(1)不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局限在与科学有关的范围和领域。认为人的经验、感觉就是世界的本质,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因此,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关注自我的感觉。

(2)回避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明确回答(物质精神问题)

(3)否认人有认识经验以外实在事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4)推崇人类知识的力量

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的哲学相比,具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逐步抬头

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取代一元主义和决定论

普遍重视对语言问题的研究

西方现代哲学的流派之分

分析哲学运动

运动的先驱和创始是弗雷格。

分析哲学是伴随着弗雷格建立现代一阶逻辑而兴起的。

分析哲学运动的灵魂人物是维特根斯坦。他的两部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开创了分析哲学的两大基本研究向度:人工语言研究向度和日常语言研究向度。

现象学运动

现象学运动的无可争议的创始人是胡塞尔。

在1900年这个世纪之交的年份,出版了三部重要的世纪性著作,分别是:罗素的《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作),是分析哲学运动的基石之一;弗洛伊德的《释梦》,是西马哲学运动的理论基石之一;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开创了整个现象学运动。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马运动的先驱是卢卡奇、葛兰西等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家们。西马运动最成气候的是法兰克福学派,通常说起西马哲学一般就是指的法兰克福学派。

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运动

结构主义运动的创始人是索绪尔。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了结构主义的一般方法。

重要代表和思潮

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和思潮。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究其根本,是试图以一种新的哲学方法,即语言分析的方法重建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哲学,赋予哲学新的本质和任务。 现象学

现象学大师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

1、扩大直观的范围。

2、进行现象学还原。

存在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的渊源、问题和价值作了些有剪裁性的探讨和评析。总的来说:

1、现代西方哲学,沿着笛卡尔和康德所开创的方向,从语言分析,纯意识活动和存在问题上,对主体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和清理,对我们了解和把握主体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深度。

2、这种对主体的发掘和清理工作并不会由此结束,哲学的运动仍将会以新的主体方式的揭示,对我们的主体进行永恒的发掘和清理,获得新的哲学创立。

3、我们的主体及其主体方式并不是纯自身阐发和建构的,它是在人类历史长期的主客观化合活动中逐步生成和发展出来的,并随主客观化合的实践和历史的不断活动而获得它的不断更新的新的性状。因此,哲学需从主客观化合的建构上,改变西方现代哲学注重主体,扬弃客体的偏执,把我们的主体;我们的心灵方式,意识活动和此在;概念和实在的建构,放到主客观化合的基础上来思考。

4、现代西方哲学仍然有着它的价值意义或者说革命性的意义,这种价值意义或革命性的意义在于:它主张人的主体对世界、自然、生命、历史、文化的概念建构和实在建构,要求恢复人的主体性状的本真,进行主体性状的自我更新。

重要代表人物

亚瑟·叔本华(1788年—1860年)

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其代表作为:《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900年)

著名德国哲学家。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其代表作为:《悲剧的诞生》

他被视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相对主义的最早典型。他认为一切推理都是合理的,一切“真理”都是源于某一占支配地位的“意志”的视界。 尼采早在19世纪末期就反对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的实证主义,他针对实证主义者“有的只是事实”的口号说:“不,恰恰没有事实,有的只是解释”。

篇三:西方哲学家论文

解读柏拉图

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有大量著作并流传至今,其中《理想国》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柏拉图的主要思想,其代表作《理想国》,从而对柏拉图进行解读。

关键字:柏拉图;理想国;理念论

1.柏拉图的生平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有大量著作并流传至今。《理想国》是柏拉图留给我们众多的礼物中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哲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柏拉图出身于奴隶主又是较显赫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喜欢艺术和哲学,又受到奴隶制政治的影响和吸引。在他成长的年代中,当时正是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创建时期,也是奴隶主间争权夺利,主张要更民主些还是更专制些,相互间血腥较量,垂死斗争的时期。残酷的斗争现实,给予了柏拉图思想的深刻影响。

另外,希腊的两个较主要的宗教,如奥林匹克神和俄耳菲斯教的宗教意识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再由于他成年中热爱诗歌和戏剧等艺术,所以古希腊以神话为题材的史诗和戏剧等,也在柏拉图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审美的种子。总起来说,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其中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深的是苏格拉底无惧无畏的恂道精神,对柏拉图思想的成熟和以后的志向确立影响最大。因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又是挚友,所以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的学说和品德,基本上就成为柏拉图学说建立最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上这些就是形成柏拉图思想较为直接的现实基础和原因。柏拉图吸收如此丰富的古希腊文化,与他一生中勤奋学习读书,多次出游,广集人材,兴办学园有关。

2.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在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等哲学家的影响下形成的,同时他的思想还包含着对当时流行的智者哲学的批判。但总体来说,柏拉图的思想包含着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2.1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怎样,是柏拉图毕生探索的重要问题。

在《理想国》中,他把不变的理念看作唯一真实的原本,把变化的事物看作理念的摹本和消极的产物。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他提出两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是床的比喻。他说理念的床是唯一的真实的床,是工匠制造的床的摹本,而艺术家画出来的床则是摹本的摹本。另一个是洞

穴的比喻。他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比作在阴暗洞穴里的居留。洞穴中的人们戴着镣铐,背向出口,只能勉强看到被火光投射在洞壁上的东西的模糊的影子。在柏拉图看来,感性实物只不过是变幻不定的影子,人们必须摆脱这些影子,走出洞穴。这两个比喻说明,“永久不变”的理念是第一性的[1],生灭变化的事物则是第二性的。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

2.2灵魂论

柏拉图的论述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柏拉图赋予灵魂以人格化的神的意义。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甚至花了近十页的篇幅来描绘灵魂受审和轮回的情况。这显露出强烈的宗教神话色彩,是柏拉图灵魂论中的糟粕。

另一方面,柏拉图同时又赋予灵魂以理性实质。他认为灵魂的意志及欲望部分和肉体是不可分离的。这说明灵魂不朽,实质是理性不朽。柏拉图还进一步把灵魂的本质认作共相。他所说的灵魂不死,也就是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在它赖以存在的个别事物灭亡之后,它还能继续保存下去。灵魂论的另一合理因素是强调人们在进行理性思维时,必须尽可能摆脱肉体的干扰。

2.3回忆论

柏拉图的回忆论一方面具有先验主义的内容。他认为人的灵魂进入肉体之前就具有理念知识,因此,认识的过程也就是回忆这种先验知识的过程。同时,他认为回忆是只有少数人才有的本领,这就给回忆涂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回忆也具有反省、类比、联想、思考的涵义。

柏拉图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但是他的思想中包含着许多唯物主义和科学因素。这在《理想国》中也有所体现。

3.《理想国》的主要内容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综合政治、哲学、伦理学、美学、辩证法、理念论等各方面内容为一体的政治哲学经典,他所设计的理想国以正义理念为基础,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既有其建树,又有其局限。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故事为题材,叙述苏格拉底到贝尔斯祷神,归途被派拉麦克邀往家中,宾主滔滔谈论起来。两人的辩论从各个角度暴露奴隶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及教育思想。故事中的苏格拉底是虚拟的、假托的,实际上就是柏拉图的代言人。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理想国》共十章。第一、二章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为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章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章后半到第三章,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章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章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章和第七章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章、九章谈论政体。第十章谈论艺术。

《理想国》中的核心比喻是“洞穴比喻”[2],全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回应着它的隐喻。在《理想国》全书希腊文原本的第一个词是“下降”。也就是说,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一开始就是下降,从高于此处的“洞穴”之处下降。在苏格拉底的谈话中,构造了城邦的政体,从第一部分摆脱最低处,第二部分则开始上升到最好的政体,第三部分处于最高处,详论最好政体的秘密,第四部分开始下降到最坏的政体乃至下降到地府。在《理想国》的“大洞穴”的建构之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洞穴比喻”不是柏拉图一个简单的文学意向,它是以现实世界为明确指归的“隐喻”。“隐喻”是哲学的方法,它的意象的造就、运用可以视为哲学,而隐喻的指归所体现的隐喻的制造者的现实维度,则是现实的生活,可以视为政治。所以,《理想国》的隐喻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4.《理想国》的解读

4.1专业化原则

城邦存在的理由乃是人们相互间的需要。每个人需要的东西很多,但谁也不能自给自足,因此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生活,取长补短,由此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就是城邦。为了使城邦生产的东西更丰富更容易,每个人只能做一样符合他性格的手艺,并在适当的时候去做,放弃其它的事情。这实际上是就专业化原则,也是符合人的“自然”的社会分工方式。城邦中由于交换的需要而需要商人,商人分两种,一种是大商人,做城邦间的“ 国际贸易”;一种是小商人,在城邦内部的市场上,这种工作适合身体最弱干不了其它事的人。从专业化原则的意义上来说,城邦中的哲人王,护卫者也是做适合于他们做的事情,因为统治和军事都是技艺。

4.2等级制

柏拉图将城邦居民分为3个等级,其一是从事生产的农民和工匠,他们天生适合做工但不适合统治,然后是护卫者,他们适合统治,但只能在别人的指导和控制下去统治,最后是统治者,他们承担最高的职责,因为他们具有最高的智慧,精通统治的技艺。当然,柏拉图所说的等级并不是世袭的,理想的城邦会让每个孩子得到最适合于他的教育,充分发挥他的天赋,并使他能处在他所适合的等级之上。等级说容易让人诟病的地方是其中蕴涵的专制主义思想,首先是城邦的政治权力为统治者和护卫者所垄断,虽然少数才智卓越的工匠等级的人也可能上升到统治阶层,但是如果你只是工匠身份的话,那么你是没有资格参加政治活动的,你只有服从命令的义务,这和现代民主政治中主权在民,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一定政治权利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其二,柏拉图在第三章中提到过高贵的谎言,即让城邦的人们相信这样的传说,统治者身上天生搀有黄金,护卫者是白银,而农民工匠是铜铁。后世的学者由此认为理想国中的行的是愚民政策。比如波普尔就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猛烈轰击柏拉图的学说,认为柏拉图是极权主义政治的始祖。

4.3整体主义

柏拉图把国家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分裂为穷人国和富人国。柏拉图将城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常将它比喻为人的身体,比如农民工匠的能力相当于食欲或者营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腹部;护卫者的能力是长于行政或者富于勇气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胸腔;统治者的能力则是理解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存于头脑之中。柏拉图还将城邦和人

的灵魂做比较(注意:这是柏拉图找寻正义定义的一个方法,即先在城邦中找出正义的合理定义,然后看这个定义是不是适合于人。柏拉图认为,仅就正义的概念而言,一个正义的个人和一个正义的国家是没有区别的),统治者相当于灵魂中的理性部分,护卫者相当于激情部分,而农民工匠则相当于欲望部分,理性统治着激情和欲望,并且激情还起到帮助理性统治的作用,灵魂的三部分各司其职,这样的灵魂才是和谐而正义的。同样,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统治者代表着智慧,护卫者代表着勇敢,统治者和护卫者这些优秀的人物统治着的其它下等人则代表着节制。这样的城邦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起各的作用,这样的城邦可谓正义。由此,柏拉图给出了一个正义的定义: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这样,这个城邦就具有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品质,因此也就是一个善的城邦。同样,后世的自由主义者诟病柏拉图时也会严厉抨击他的整体主义观点,认为这将会直接导致国家机器干涉、损害到个人的权利。

4.4教育

教育是理想国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柏拉图认为国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机构,并且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垄断,它不由私人或者任何其它商业性的机构来提供。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中的优秀者能得到高等教育,其中的优秀者可以选拔出来进入护卫者甚至统治者的行列,教育不分男女,女性有同样的机会晋升护卫者和统治者。对于儿童的教育主要有体操、音乐和数学(还有几何,天文)。教育的内容必须经过统治者严格的筛选。音乐教育即文艺教育,主要指诗歌,古希腊一首完整的诗歌,包括歌词、和声和节奏,其中内容不良容易让小孩错误模仿的歌词要去掉,包括荷马史诗中的一些内容;和声即调子,但不能包括萎靡不振的伊奥尼亚调和吕底亚调;至于节奏则应该配合好的歌词。关于体操即健身运动,柏拉图强调女人也应该和男人一起进行裸体操练,因为“她们以美德做衣服”。参加战争,保卫国家,尽护卫者的义务就是她们的美德。

4.5财产和家庭

禁止军人和统治者阶层拥有私人财产,包括房屋,土地和金钱,废除一夫一妻制,妇女和儿童公有,代之以按照统治者要求的有节制的交配,其目的是获得尽可能优秀的后代。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甚至描述了如何将不同性格的男女编织在一起以培育出最好的后代的方法。柏拉图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消除财产,婚姻对统治者阶层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使得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国家服务。对于农民工匠等级,柏拉图没有禁止他们拥有财产和家庭。

4.6法律的地位

理想国中是没有法律的地位的。理想国中的统治者是凭借他们的智慧进行统治,而不是听命于死板的法律。柏拉图认为用法律去限制哲人王的手脚是愚蠢的,无异于经验丰富的医生从医书上抄药方。 从中也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和当代政治思想的差异,理想国中统治者统治的合法性来自于他们的智慧,而现代民主国家则认为统治的合法性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被统治者并不是服从的另一个人的意志,他们服从的乃是法律,在服从法律的统治之下,他们获得自由。

4.7政体分类

除了自己描述的理想整体,还存在4种政体,分别是类似斯巴达和克里特的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这四种政体是逐渐退化的,并和四种人物性格类型相关。荣誉政体的人爱好荣誉,寡头政体爱好金钱,民主政体则无所谓,个人选择可以很多,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因此民主式的个人容易被煽动家利用,煽动家摇身一变成为民主领袖,这些民主领袖从控制民众中得到乐趣之后,就会渐渐沦为暴君僭主,而僭主式的个人则释放了人类最隐秘的邪恶欲望,而他们自己也成为欲望的奴隶,在柏拉图看来他们是最不幸福的人。 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根据有没有法律,将一个人掌权的政体分为君主立法的政制和僭主政制,将少数人掌权的政体分为贵族政制和寡头政制,多数人掌权的政体为民主政制。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西方哲学有关的论文)提到判断一种政制的真正标准不是少数人统治还是多数人统治,不是强制的还是自愿的,也不是统治者是贫穷的还是富裕的,而是看有没有一门指导性的统治技艺,而这门技艺必然只是由城邦的极少数人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拉图根本没有考虑过一个好的城邦会采用民主的统治,因为民主的统治不可能是一种好的统治。

5.《理想国》的意义

《理想国》的内容一方面集中地体现了柏拉图中前期思想的全貌,是柏拉图哲学体系走向成熟之后的第一次全面总结,另一方面表现了这部著作的内涵的不可穷尽性,虽然历经千年,仍然有无数的哲学家、政治家热衷于研究这部著作。

第一,《理想国》对各种传统正义观的批判对现实有借鉴意义。在《理想国》中分析的几种关于正义的观点,表面上看浅显并且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十分合理,但是经过柏拉图的剖析、解释,阐明了观点的谬误和缺陷。今天的人们再遇到真伪难辨的观点时,可以借鉴《理想国》中的观点来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在《理想国》中辨明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用一种探索的耐心的研究方法引导人民迈向真理的彼岸。这种研究方法深刻地展示了人们获得知识、探索真理的路径。另外,柏拉图通过对“不正义比正义更有益”的观点的论证[3],深刻地告知每个人一生的道路该如何选择,究竟做哪种人更为有利。

第二,《理想国》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柏拉图所构建的理想的城邦是一个正义的城邦,是能够实现全体公民最大幸福的城邦,是和谐发展的城邦。他认为理想的城邦应具备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品质,并详细论证四者的关系,正因为不同成员具有不同品质,在城邦中适宜从事不同工作,所以个人应当竭力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而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

6.总结

柏拉图,是一名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杰出的哲学家。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他的理论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也是我们学习《西方哲学家故事》这门课的原因,通过学习这些哲学家们的故事,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人生的经验与感悟。这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意义。我很高兴得到学习这门课的机会,它的确让我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1]王莹章. 柏拉图《理想国》新探[J].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1).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