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18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真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真题

2000年

一.辨析题(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 物质就是看的见,摸得着的物体。(7分)

2.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7分)

3. “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实际相结合。”(6分)

二.简答题(30分)

1. 简述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10分)

2. 简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10分)

3.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10分)

三.论述题(50分)

1. 用质量互变的有关原理,证明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道理。(25分)

2. 用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理,说明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正确态度。(25分)

2001年

一.辨析题(20分)

1. 每个人在人生的历史舞台上,“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7分)

2.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杰出人物的作用就是人民群众作用,二者完全一致。(7分)

3.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辨证法在本质上是同一的。(6分)

二.简答题(30分)

1. 如何理解哲学上的党性?(10分)

2. 如何理解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10分)

3.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0分)

三.论述题(50分)

1. 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25分)

2. 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明我国人口既定的国策的重大意义。(25分)

2002年

一.辨析题(20分)

1.“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是否是正确的,试说明理由。(7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本质的特征是把实践作为一个环节纳入了认识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7分)

3.“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改革并不是社会革命”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6分)

二.简答题(30分)

(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

1.简述意识的本质。(10分)

2.简述质与量的辨证关系。(10分)

3.简述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10分)

三.论述题(50分)

1.试述矛盾同一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25分)

2.试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发展是硬道理”(25分)

2003年

一.简答题(40分)

1.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10分)

2.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理论的关系。(10分)

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及意义(10分)

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10分)

二.辨析题(60分)

1.坚持客观真理同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同一意义的问题。(15分)

2.人口生产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物质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15分)

3.“民本思想”是英雄史观的理论表现。(15分)

4.正确的思想来源客观世界,而错误的思想则来源于头脑的主观虚幻。(15分)

三.论述题(50分)

1.关于认识的本质有“反映论”、“选择论”和“建构论”之说,你如何评价这些学说?(25分)

2.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何重要意义?(25分)

2004年

一.简答题(40分)

1.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10分)

2.质与量的辨证关系。(10分)

3.真理的辩证法及其意义。(10分)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发展的规律。(10分)

二.辨析题(60分)

1.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征。(15分)

2.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有通过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才能表现出来。(15分)

3.真理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15分)

4.既然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而社会运动无主体。(15分)

三.论述题(50分)

1.“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你认为,马克思在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对辩证法本质的认识。(25分)

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道理。(25分)

2005年

一.简答题(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0分)

2.运动和物质的辨证关系。(10分)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辨证关系。(10分)

4.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10分)

二.辨析题(60分)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象化活动的关系。(15分)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15分)

3.一切物质都具有同感觉相类似的反映特性,这是唯灵论的观点。(15分)

4.改革是一样深刻的社会革命。(15分)

三.论述题(50分)

1.用真理的辩证法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5分)

2.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25分)

2006年

一.简答题(40分)

1.意识的起源。(10分)

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及意义。(10分)

3.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思维方法。(10分)

4.国家和氏族组织的本质区别。(10分)

二.辨析题(60分)

1.差异并非就是矛盾,只有具备内在关联的本质差异才是矛盾。(15分)

2.通过社会调查可直接获得系统的理性认识。(15分)

3.现代科学证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是一切信息过程的最高的形式。(15分)

4.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15分)

三.论述题(50分)

1.试说明现代的或然决定论的规律观对传统规律观的变革及其意义。(25分)

2.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辨证关系,分析对待自然的两种相反的错误态度。(25分)

2007年

一.概念(25分)

1.意识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哲学

4.政治结构

5.矛盾

二.简答(75分)

1.简述运动和静止之间的辨证关系。

2.如何理解质变和量变的复杂性?

3.简述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4.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论述(50分)

1.根据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原理,阐述先进文化对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作用。

2.论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008年

一.概念(25分)

1.空间

2.量变

3.度

4.价值

5.理性认识

二.简答(75分)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

2.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3.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4.简述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及其区别。

5.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50分)

1.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2.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西方哲学史历年真题

2000年

一.解释概念、命题(20分)

1. 人是万物的尺度

2. 奥康剃刀

3. 四假相说

4.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二.简答(30分)

1. 经院哲学及其特征

2. 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3. 爱尔维修“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命题的涵义

论述(50分)

1. 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的提出及对认识论的贡献

2. 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分歧

2001年

一.解释哲学概念、命题(20分)

1. 回忆说

2. 新柏拉图主义

3. 异质元素说

4. 神是人的本质异化

二.简答题(30分)

1. 洛克关于两种经验、两种性质的思想。

2. 莱布尼茨单子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3. 卢梭关于国家人民主权思想。

三.论述题(50分)

1. 康德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限度的论证。

2. 黑格尔“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辩证法思想及唯心主义性质。

2002年

一.解释下列哲学概念、命题(20分)

1.“种子说”

2.“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是非存在者非存在的尺度”

3.“人为自然立法”

4.“我思故我在”

二.简答题(30分)

1.如何理解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2.康德哲学的革命性应如何理解?

3.亚里士多德的“三实体”与“四因说”的内容?

三.论述题(50分)

1.论述黑格尔哲学史的辩证法。

2.试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思想的进步意义。

2004年

一.解释下列哲学概念、命题

1.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2. 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

3. 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说

4. 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

5. 培根的“四假象说”

6. 黑格尔的“理念”

二.简答题

1.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及其认识论意义。

2.说明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者。

3.说明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三.论述

1.论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对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的发展。

2.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

2005年

一.解释下列概念、命题(每题7分,共42分)

1.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和虚空”

3.笛卡儿的“实体”

4.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

5.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6.黑格尔的“真理是全体”

二.简答题(每题16分,共48分)

1.经院哲学及其特征。

2.斯宾诺莎的“实体”

3.亚里士多德的“三实体”及“四因”说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康德的“三批判”学说。

2.试论柏拉图哲学中的辩证法。

2006年

一.解释下列概念、命题(每题7分,共42分)

1.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

2.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

3.洛克的“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

4.康德的“先验自我”

5.费希特的命题:自我设立非我

6.黑格尔的“具体同一”

二.简答题(每题16分,共48分)

1.简述唯名论与唯理论的主要分歧。

2.休谟思想的本质特征及影响、作用。

3.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善”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比较论说欧洲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区别。

2.试论说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们是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的?

2007年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皮浪的怀疑主义(7分)

2.教父哲学(7分)

3.天赋观念(6分)

二.简答题(30分)

1.简述柏拉图关于认识的“四线段说”(15分)

2.简述斯宾诺莎“实体”的特点(15分)

三.论述题(25分)

论述黑格尔“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命题的实质及意义。

第二部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离坚白(7分)

2.华严宗(7分)

3.《大同书》(6分)

二.简答题(30分)

1.孟子的性善说(15分)

2.王弼的以无为本(15分)

三.论述题(25分)

篇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简介

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中国哲学的重点问题为主要内容,开设先秦诸子哲学、两汉哲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近现代哲学等专题,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在具有中国哲学史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哲学思想研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研究;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研究;董仲舒、王充、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王夫之等人物的哲学思想研究;此外,集中评介中国传统中最基本、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内容,主要是伦理、宗教、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着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任继愈,人民出版社,1979年。

3.《中国现代哲学史》张文儒、郭建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张应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根据实践的发展重新审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解读体系,发现诸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局限,有效地指导实践,在多年研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建构了新的解读体系。本课程吸收了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把理论与实践联结起来。

通过学习和研究,力求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要同研究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而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的理解,并注意把握哲学理论的前沿动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注意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界限,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将马克思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版) 》陈先达、杨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黄蔼明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选读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重要哲学著作及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发展进程,全面、准确、深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重要哲学著作及其思想的理论意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恩格斯合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节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反杜林论》(节选);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马列著作选编内容提要和注释》中央党校教务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2.《马列哲学著作摘编》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研究生部辑印。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中共中央文件选编》中央档案馆,人民出版社,1991年。

5.《毛泽东哲学思想新论》杨春贵、万景荣,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6.《邓小平哲学思想读本》沈冲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对时代性的准确把握上。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分析和认识一些新问题,如何解决一些时代性课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开设本课程,一则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二则开阔研究生的学术眼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理解。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后工业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述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下册)袁贵仁、杨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孙正聿,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

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人民出版社,

2008年。

西方哲学与现代思潮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西方哲学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西方哲学史是哲学知识积累和哲学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且通过学习西方哲学,我们可以了解西方文化中对于人、世界、历史不同于中华传统的理解,因而也有助于理解中国哲学的个性和特点。最近二十多年来,国内西方哲学研究突飞猛进,已经深入到各个学派的细致脉络以及重要哲学家的思想核心中。本课程力图吸收近二十年来国内西方哲学研究的成果,通过介绍西方文化的特殊背景,使研究生对西方哲学史的概貌有一个大体了解。中国正处在一个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经验的时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研究生理解当前文化交往中各种冲突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文化各自的利弊、优劣,从而增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现代中国文化的自觉性。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德国唯心主义、当代西方现代化与现代性思潮、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等社会思潮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西方哲学导论》张志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洪晓楠等,人民出版社,2009年。

管理哲学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人的管理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也是哲学研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哲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开设管理哲学,目的在于培养研究生对管理现象本质的把握能力和思辨能力,进而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管理哲学是行动的哲学,也是组织文化的精华。在管理哲学中,管理的规范性与应用性、团队精神与个性化、技术与市场相适应、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统一等得到深入的思考。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哲学;管理思想论;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系统论;管理决策系统和组织系统;管理方法论;调查研究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管理价值论;组织文化与诚信价值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管理哲学》袁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管理哲学》钱学成、全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3.《管理哲学通论》何捷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中外管理理论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中外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涉及众多的理论流派,有着深刻的哲理性、广泛的应用性和长久的可鉴性。本课程力求通过对中国和西方主要管理理论派别的多层次分析及综

合性评价,使研究生对中外管理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管理思想演变的脉络能够有基本的把握,并正确认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传承意义,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精华,提高研究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管理思想;《周易》管理思想研究;《管子》管理思想研究;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管理理论流派和思潮;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及趋势。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宋锦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

2.《中外管理思想史》赵志军、赵翰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

3.《西方管理思想史》郭咸纲,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社会哲学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在对“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界分的基础上,使研究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的本质、一般结构和历史上存在的不同制度的普遍价值,进而在宏观上了解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发展阶段性特征、社会转型特殊性,以及特定领域的组织、制度、政策等现状;通过对后工业社会背景下西方社会哲学理论的评介和中西比较,掌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一般性特征。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分界:学科分野与学科整合;当代世界后工业社会来临:符号化、资本化与霸权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市场经济驱动”与“公民社会发育”;社会自组织与政治控制:以汶川地震为例;政治社会、民族国家、公民社会评介;西方社会哲学评介:主题与理论;NGO经典案例分析:“自然之友”与“阿拉善”;和谐建设与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与“被”时代。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社会哲学》涂可国,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2.《西方社会哲学(修订本)》王守昌,东方出版社,1996年。

3.《解构学科的神话—透视沃勒斯坦的学科理论》江华,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德]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政治哲学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政治哲学是适应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崛起和社会转型的客观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兴哲学。它研究市场经济背景下,现代政党政治、公共领域以及社会治理与政府服务等具体社会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揭示和解释上述社会政治现象的深层本质与意义,并尝试提供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政治活动的一般性理念。政治哲学产生的现实动因是私人领域(市场体系)的壮大与公民社会的转型。私人领域的壮大,对国家的发展提出规范性诉求,即限定国家存在的领域与范围;而公民社会转型不仅对国家发展提出限制,还同时对私人领域划定界限,促使整个社会发展趋向“公民授权、民间自组、国家有限”的基本态势。

学习和研究政治哲学及有关问题,在理论上,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政治现象及其未来趋势;在实践上,可以为社会政治决策、社会政治行为提供理念导引。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概念框架—哲学、政治哲学入门;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与研究课题;政治哲学的思潮演进:中西比较;当代中国思潮流派与传统政治哲学;公民社会概念框架及中国的愿景;社会主义的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民主问题及其实践;合法性问题及前景。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政治哲学》宋惠昌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

2.《政治哲学:理性反思与现实求索》王岩,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3.《中外政治哲学研究》王岩,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4.《观念的发明者——西方政治哲学导论》[美]唐纳德·坦嫩鲍姆、戴维·舒尔茨,叶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文化哲学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形态,从宏观上讲,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从中观上讲,就是指观念文化形态;从微观上讲,文化又无孔不入,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进入文化的视野。鉴于此,对文化现象,尤其是观念文化形态,如道德、宗教、科学、艺术等进行哲学的观照和分析,进而探索其中的本质和规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更可以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

该课程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重对观念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内在逻辑性及其规律性进行深入探讨。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漆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

2.《实践的文化》张凤江,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

美学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对美的探讨从古代就开始了,直到近代才形成了独立的美学理论,并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

美学作为一门有其独立研究对象的科学,一方面依赖于人们的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的实践,从理论上概括社会的审美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反过来影响社会的审美意识的发展,推动艺术实践的发展。学习美学理论对我们全面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美学基本理论;中外美学史知识;审美心理学;艺术美学;审美教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美学概论》董学文,人民出版社,2003年。

2.《美学入门》黄德志等,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习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实战演练】

【1998 年,单选】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唯物史观

B.剩余价值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答案】C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实战演练】

【1992 年,多选】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

B.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1994 年,单选】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性是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1995 年,单选】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1998 年,单选】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1.BCD 2.C 3.D 4.B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核心考点】

第一节 哲学

一、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1992 年,单选】1.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993 年,多选】2.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答案】1.B 2.ABDE

【命题规律】 着重考核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着重把握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性质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二、哲学研究的问题(世界观)

【高频考点】 两大观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两大运用——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实战演练】

【1992 年,单选】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1995 年,单选】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997 年,单选】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都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1.D 2.C 3.C

【命题规律】

本部分着重考核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涵以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四、哲学思想的发展

(一)唯物主义

【实战演练 】

【2000 年,多选】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答案】BCDE

【命题规律】 本部分着重考核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形态。

【1993 年,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答案】ABCE

【命题规律】 本部分着重考核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

【高频考点】 物质是东西还是不是东西?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不是东西,是所有东西中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唯有这个共性、唯一特性,体现了世界的统一性。

(二)唯心主义

【实战演练】

【1997 年,多选】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2001 年,单选】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993 年,多选】3.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一切经验科学的要领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

B.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与社会

D.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

E.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1996 年,多选】4.《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2000 年,单选】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 1.ABDE 2.D 3.AB 4.AB 5.A

【命题规律】

本部分着重考核主观唯心主义中主观精神的表现形态。

【1994 年,多选】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答案】CD

【命题规律】本部分着重考核客观唯心主义中客观精神的表现形态。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哲学物质范畴的演变

唯物主义的发展(内容详见第一章的相关内容)

二、物质范畴的含义

物质是一切实体的总和。(√) 【高频考点】

【1994 年,单选】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内涵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002 年,多选】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2002 年,多选】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2005 年,单选】4.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

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1.A 2.ABE 3.DE 4.B

【命题规律】 本部分考物质范畴,最根本要考核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审查题干时,要明确考的是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联系。

三、哲学物质范畴的意义

【高频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强调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纳入对物质的理解,既把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又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一、运动范畴的含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二、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割

【实战演练】

【1999 年,单选】1.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