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它是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1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是(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

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

A .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4. 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 .唯心论 B 。不可知论 C 。诡辩论 D 。二元论

5. 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C .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

A .客观存在的 B 。人的意识创造的

C .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 。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7. 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

A .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 。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8.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9.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A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离 B 。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际相分离

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 D 。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 B 。中世纪经院哲学

C .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D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整体与局部关系 B 。一般与个别关系C .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关系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阶级性 B 。科学性 C .革命性 D 。实践性

14 .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了否证 15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实事求是 C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 。为人民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 .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 )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C .物质世界是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D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 .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物是观念的集合 C 。理在事先

D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 。吾心即宇宙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它是( )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E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4. .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的新成果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体,各门具体科学是部分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内容,各门具体科学是形式

E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具体科学只是相对真理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 .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 .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 .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 旧历史观的主要缺点是( )

A .看不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B 。看不到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C .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D 。看不到阶级斗争的作用 E 看不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7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

A .自由和必然B 。真理和客观规律 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D .理论和实际E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8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

A .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B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C .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D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E .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

9 . 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

A .主张世界的可知性B 机械性C 。直观性D .形而上学性E 。不彻底性 10 。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是

A .思维辩证法 B 。朴素辩证法 C 自然辩证法 D 。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 11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 ( )

A它的研究对象发生深刻变化 B .它的理论内容日益完备和科学化

C .它的功能不仅是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D 它具备了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E .它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2 . 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科学发展的状况C 。阶级斗争情况

D .哲学自身的发展状况 E 。宗教信仰的变化

13 .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是( )

A .那时社会发展没有客观规律 B 。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斗争不力

C .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难以揭示比较隐蔽的经济根源

D .剥削阶级思想家有意歪曲解释社会历史

E .社会领域人们有意识活动造成意志支配历史的假象

第二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 .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 。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C .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 。是对物质的自我猜测

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3.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

A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5.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6.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 “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 这两种观点 ( )

A .是相同的 , 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 。前者是辩证法 , 后者是诡辩论

C .前者是形而上学 , 后者是辩证法 D 。两者都是辩证法 ,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7. “动中有静 , 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8. 空间是指 ( )

A. 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

C. 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 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

9 .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 )

A .是客观的 B 。是有限的 C 。是可知的 D 。是相对的

10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A .手脚分工 B .语言的产生 C .社会的出现 D .劳动

1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唯意志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2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 .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13 .意识是 ( )

A . 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 。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 .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 。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14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

A .它的存在性 B 。它的物质性 C 。它的可知性 D 。它的矛盾性

15 .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 )

A .形而上学唯物论 B 。辩证唯物论 C 。折衷主义 D 。二元论

16 .事物的规律是 ( )

A .事物的特殊的联系 B 。事物的普遍的联系

C .现象之间的联系 D 。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7 .客观规律和人的关系是 ( )

A 人可以改变规律 B 人可以创造规律 C 。人可以消灭规律 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8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现实世界是在( )

A .以自然界为前提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 B 。人的能动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

C .人的实践基础上生成和发展的 D 。正确思想的指导下生成和发展的

19 .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人化自然有属人的性质,自在自然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属人的性质

B .自在自然是既成不变的,人化自然是随着人的实践而变化的

C .人化自然经过人的实践改造,自在自然则没有经过人的实践改造

D .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前提,在人的实践中向人化自然转化

二、多项选择题

1 .恩格斯说时间和空间即“物质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 (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 .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D 。时间和空间概念是客观时间空间的反映 E .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主观概念

2 .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 ( )

A 。意识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 . 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会产生出比人类思维更高级的思维

C 。辩证唯物论关于意识本质规定的科学性

D .由于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因而是可能的 E .人类思维将最终发展到机器思维 3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 )

A .葵花向阳 B 。饥餐渴饮 C 。雄鸡报晓 D 。岩石风化 E 。蚂蚁搬家

4 .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 ( )

A .机械唯物论 B 。庸俗进化论 C 。庸俗唯物论 D 。各种唯心论 E 。折衷主义 5 .非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反映特性的区别表现为 ( )

A .非生命物质是改变自身的形态或转化为他物

B .生命物质通过新陈代谢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C .一切物质的反映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D .非生命物质的反映具有选择性和主动性 E .生命物质的反映是机械的、死板的、没有选择的

6 .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 )

A .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 。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物质范畴是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D 。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

E .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

7 .人的大脑是 ( )

A .思维的物化表现 B 。意识的源泉

C .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 D 。意识的物质器官 E .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实体 8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表现在 ( )

A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 , 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B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 , 而且能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C .意识不仅能反映当前的事物 , 而且能追溯过去

D .意识不仅能认识现在 , 而且能预见将来

E .意识不仅能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 而且可以构造一个幻想的世界

9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

A .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运动和静止不同时存在于一个物体中 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

E .运动和静止可以截然分开

10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 ( )

A .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 B 。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C .时间和空间随着人们的观念变化而变化 D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是不变的 E .“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不能否定的

11 .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 )

A .反映世界 B 。创造客观规律 C 。改变历史规律 D 。改造世界 E 。创造宇宙万物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坚持了唯物辩证法

C .反对了客观唯心主义 D 。反对了主观唯心主义 E .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缺点 13 .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A .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B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绝对时空”

C .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 。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E .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

14 .在意识能动作用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 ))

A .意识在一切条件下都有能动作用 B 。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

C .只有错误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 D 。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能改造客观世界 E .意识越符合人的愿望,能动性越大

15 .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 .纸上谈兵 B 。画饼充饥 C 。实事求是

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E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16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的基本观点认为 ( )

A .自从有了生命就有意识 B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 .意识是来源于最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的大脑 D 。有了动物的感觉就有了意识 E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7 .所谓“机器思维”是 ( )

A .指用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完全取代人脑的思维 B .说机器能象人脑那样进行思维

C .说机器能够进行独立的思维 D .人所给予的,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E .人的思维的物化表现

第三章

一? 单项选择题

篇二:高二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3

高二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政治试题2009.10

命题人:高二备课组审校人:姜远勤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4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8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小题4分。

1.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一观点表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辩证法思想是人脑所固有的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哲学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2.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看它是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④

4.“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5.“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与“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两句话的共同错误

在于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C.否认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相对静止,导致不可知论

6.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8.“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

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9.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规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

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启示我们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0.“你的心念意境,如果能时常保持开朗阳光,你就会感觉你周边的环境是美好而善良的”。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C.人的意识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感觉而自我生成的

D.人的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11.事物自在联系与人为联系的区别在于

A.事物的自在联系是客观的,人为联系是主观的

B.是否有人的实践参与

C.联系的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

D.前者是真实的,后者是主观臆造的

12.“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或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启迪。”下

列成语能正确地概括这句话的是:

A.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08年是不平凡的年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回答

13—14题。

13.金融危机是目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国际社

会共同应对。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②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 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2008年11月5日 ,基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国务院决定,将从紧的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

①一切从实际发出,实事求是

②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及时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5.“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16.广东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但光能利用少,下一步要大力抓好新能源的开发工作,

加大太阳能利用的力度,优化能源结构,从哲学生活上看,之所以要优化能源结构,是因为

A.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局部

B.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1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著名论断的哲学寓意是

A.新事物开始十分弱小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过一个长期过程

D.事物发展的前进行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18.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就算是向同一方向迈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

②量变超过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事物必然发生质变

③只要事物发生量变,就必然引起质变

④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虽是一路曲折,终究大势所趋。2008年12月1 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

面启动。这是一个实质性的突破,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三通”实现后对于促

进台湾的发展,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说明: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规律办事 ②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制约和相互

影响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图漫画能直接说明的哲理是

A.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C.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坚持了量的积累,就一定会有发展

D.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地做好量的积累

第二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本大题共2小题。

21.2007年11月26日,中国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

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首次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我们进一步

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与创新积累了以下宝贵的经验:第一,坚持以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

带动研发、制造、应用整体水平,探月工程是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的直接探测,是

世界科技领域的前沿项目。第二,坚持勇于探索科学求实的精神,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若干领域深入发展,促进了众多技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探

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第三,坚持多部门协作,

形成科学高效系统管理模式。探月工程实施过程中,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勇挑重担,刻苦攻

关,是工程研制的中坚力量,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运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10

分)

22.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有关人士“建设节约型社会与交通节能国际柴油发展论坛”上透

露: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在今后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

中国将采取三大措施,一是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二是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三是广泛

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请结合上述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们应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0分)

第一次月考答案

1---5 ABDAD 6---10 DBDDB11---15 BCCDD 16---20 BBBAD

主观题

21.答案: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2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分)②我们要树立观念全局,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同时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分)③探月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与发射过程中坚持多部门协作,形成科学高效系统管理模式,为完成中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任务创造必要条件。(3分)

22. 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我们既要看到这一战略美好前景:它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但是同时又要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和长期性。(5分) ⑵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这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每位公民、每个企业都要节约资源,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5分)

篇三:马克思哲学原理1~3章选择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 B)。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人类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它是

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哲学是( 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6、马列主义毛泽东东思想的精髓是( C)。

A.对立统一B.革命性和批判性

C.实事求是D.理论联系实际

7、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

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B)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以观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D)

A、历史性 B、真理性 C、科学性D、实践性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B)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C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D、绝对真理的体现

20、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C)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不可知论D、反映论

2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D)

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

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

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

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23、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D )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2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B、古代唯心主义与近代唯心主义

C、辩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D、中国的唯心主义与西方的唯心主义

2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B)

A、等同的B、一致的

C、可相干的 D、整体和部分关系

2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态度应是( B)

A、剖析它的根源,从局部上保留它

B、具体分析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以它为对立面,作为批判的靶子

D、它是根本错误的,要全部抛弃它的内容

28、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C)

A、对立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

C、实事求是 D、理论联系实际

29、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B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思想

C、共产主义精神 D、无私奉献

30、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

A、是否坚持唯物论 B、是否支持唯心论

C、是否坚持辩证法 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31、世界观就是( B))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32、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C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33、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D )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3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 A)

A、只有剥削阶级的哲学

B、既有剥削阶级的哲学又有被剥削阶级的哲学

C、只有劳动人民的哲学

D、哲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二、 多项选择题

1、一个哲学素质较高的人(ABCD )

A.能高瞻远瞩 B.有宽广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

C.有很强的全局与整体观念 D.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秋毫的能力

E.能全面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

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ABCDE )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BD )。

A.《新民主主义论》 B.毛泽东在思想 C.《论持久战》

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一国两制”理论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使之成为中国一种崭新的哲学形态是由于( ADE )

A.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涌现出一批先进分子的宣传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思想和理论适应了迫切要求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落后状况 的需要

E.与中国传统哲学中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世界大同思想相结合

5、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哲学的发 展主要表现( ABCDE )

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B.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D.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 E.提出科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BCDE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BCE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牛顿力学

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D )

A、阶级性 B、系统性

C、矛盾性 D、实践性

E、先进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它是(AD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E、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D )

A、康德的认识论 B、黑格尔的辩证法

C、培根的经验论 D、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E、狄德罗的认识论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BE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E、历史唯物主义

1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ABE )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直观性 D、肤浅性

E、不彻底性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AB)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C、它使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E、它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

14、历史唯心主义( BDE )

A、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只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是这些关系的根源

E、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15、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ABDE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

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

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

D、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

E、马克思主义哲学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ABCDE)

A、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B、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推进哲学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一系列全球问题的正确方法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正确的哲学

18、下列著作属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和发展的有( ABCDE)

A、《实践论》B、《矛盾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E、《反对本本主义》

19、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在哲学上

的发展主要表现(ABCDE )

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B、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D、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

E、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ABC )

A、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B、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产生了优秀成果,必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产生巨大影响

C、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业队伍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在于(ABCDE )

A、培养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B、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C、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D、提高人的素质

E、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22、理论联系实际就要(ABCD )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E、用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就立即用什么

23、下列各项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有( ABD)

A、朴素辩证法 B、唯心辩证法

C、思维辩证法 D、唯物辩证法

E、自然辩证法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CD )

A、坚持实践的观点是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B、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公申明自己的阶级性

D、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E、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BC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已经过时

B、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

C、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括提供了新材料

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括提供了新材料

E、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可以代替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6、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ABCD)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的状况

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

E、宗教信仰的变化

27、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ACE)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