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7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2013年修订版)

一、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3页)

(1)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③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①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②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③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4-8页)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德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①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③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4-19页)

(1)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主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4、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21)

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②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③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28)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2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29)什么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0)

(1)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发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①对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对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①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②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 什么是物质和意识?( 31)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理论

意义?(32)

(1)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威武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 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3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意

义?(34)

(1)因为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起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社会活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们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是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客观实际是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4、 实践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35-36)

①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②特点: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③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实践性的表现)?(39)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时候发展的动力

6、规律及其特点是什么?(40)什么是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有哪些?(4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42)

(1)规律:就是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 ①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②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③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④规律是客观的

(2)意识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联系的概念、特点(普遍联系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意义?(44-45)什么是发展、新事物和旧事物?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46)

(1)○1概念: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关系。

○2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2)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3)○1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2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3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①新事物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们就是无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②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有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应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7)什么是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二者的关系是什么?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各是什么?(48)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 ①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统一性,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中,没有统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4) ○1统一性作用:第一、统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统一性是矛盾双方性呼吸去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统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斗争性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50)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离开共性的个性

10、什么是质、量、度、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1)

(1)○1质: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量: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3度:指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4量变:是事物数量是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5质变:是事物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是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2)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11、什么是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51-52)

(1)肯定因素: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2)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的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④辩证法的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进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食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发动,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就是经过两次的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12、必然性和偶然性、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3-54)矛盾分析法主要包含哪些内容?(56-57)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什么是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57-58)

(1) ①必然性: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

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 偶然性: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相互关系:两者相互联系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辩证关系: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并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认识。

(2)矛盾分析法主要包含: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和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3)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4)○1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2分析和综合: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

第二章

篇二: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考试必考点

2014年马基必考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重点)

1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的科学真理;

2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3广义:由马克思创立,由列宁推到新阶段,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化的

观点和学说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统一的。

? 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

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

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

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这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

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

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

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的在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

起来的。

三、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大学

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国家

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是确保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2.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

大的问题需要回答,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

3.(重点)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大

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A.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

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

导实践上下功夫;b.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十三、(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的对立表现在,两者是认识过程的

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两者对事物的反映程

度、特点、形式是不同的,二者有着质的区别。

2、它们的辩证联系表现在: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

认识相互渗透。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忽视理性认识,唯

理论则轻视感性认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分别犯了类似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十四、(重点)真理及其客观性

1、真理(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

哲学范畴。

2、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

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十五、(重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及意义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解答题)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

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十六、(重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 价值: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二)价值及其特性:

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

(三)简述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如下:1 评

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2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

点而转移的。3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四)正确的价值观1.含义: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

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要求)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树

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五)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

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

导、相互促进的。

十七、(重点)如何理解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

导,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

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

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

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

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

开展。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注重理论

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

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

损害,甚至发生挫折。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

大力量。

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恩格斯多次强调,马克

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我们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列宁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但是创新又是以坚持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种一脉相承就是既不断继承、坚持,又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把继承和创新统—起来,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重点)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统—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

价值规律的作用: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A.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a.自由人;b.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无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B.劳动力的价值: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4.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垄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作和控制。

A、垄断产生的原因:a.生产集中;b.企业规模;c.激烈的竞争

篇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重

导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主要内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含义?(P2),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主要内容)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含义?(P2);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P14)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P3-P4)

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马克思主义的历程:(P7-P9)

1848年2月,《马克思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西方科学技术取得重要成果的时候,产生了两大阶级。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的、科学的、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实践性,同时它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是真正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实践性和阶级性 。 6、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1-P12)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也具有高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7、 为什么说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嘴鲜明的

政治立场?(P12-13)

8、 为什么说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P13-P14)

9、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第一章

1、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2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P23-P25)

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现代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 运动与静止;(P25)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静止是从特定的关系考察运动时,运动所表现出的特殊形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并不否认静止。静止是运动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什么?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P26)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物质范畴。客观实在性。运动、时间、空间。 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26)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其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时对象性的活动,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6、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26)

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践。

7、意识的本质及特点;(P28)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

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8、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P2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生,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的统一。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9、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P29-P30)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原理(P30)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1、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现实意义(P30)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2)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3)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