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c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8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4.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

5.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6.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工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5.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A.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

D.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

1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物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精神

2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由的属性

D.意识特性

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的观点

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这三大形态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3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万物在我心中

32.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3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D.量变和质变没明显的区别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3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7.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医生在医院诊病

C.农民在田野种庄稼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E.矿工在矿井采矿

38.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是

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

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

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

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E.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

39.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

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

E.观念上层建筑

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

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一切人的活动

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篇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第一章 哲学基本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c)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D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A、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

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A、否认世界可知性 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D、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

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

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

D、宇宙精神 E、绝对观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D)

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 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

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C)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

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逻辑推理的方法

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

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

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C)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 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

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 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

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B)

A、黑格尔 B、尼采、叔本华 C、萨特 D、费尔巴哈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CD)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人本主义

D、科学主义 E、非理性主义

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BDE)

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 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

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ABE )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

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C)

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E、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

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AD)

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 C、马赫主义

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

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 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

D、毛泽东思想 E、邓小平理论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E)

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 ABD)

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 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

C、全盘抛弃 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 E、与其融为一体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 BCD )

A、 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第三章 辩正唯物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C)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C)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8.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9.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D)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种观点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念是

( D)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B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14.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 )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c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d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b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c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d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b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C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C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 A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 a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ac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bcde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de adeabcdbe acde

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abcde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abcde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e、道德水平的提高

4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abc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每题7分,43、4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7分)

41、[参考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2分)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7分)

42、[参考答案]

(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分)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6分)

43、[参考答案]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分)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