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9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D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 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A、否认世界可知性 B、机械性

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D、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

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 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 D、宇宙精神 E、绝对观念

三 、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2.简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简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分歧的根源。 4.简述哲学的基本特点。 5.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6.简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历史缺陷。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D)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 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

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C)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

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逻辑推理的方法

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

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C) 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ABE )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 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 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 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

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B) A、黑格尔 B、尼采、叔本华 C、萨特 D、费尔巴哈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CD)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人本主义 D、科学主义 E、非理性主义

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BDE)

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 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

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 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C)

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

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AD) A、唯意志主义 B、实证主义 C、马赫主义 D、存在主义 E、逻辑实证主义

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 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 D、毛泽东思想 E、邓小平理论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E) 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 ABD) 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 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

C、全盘抛弃

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 E、与其融为一体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 BCD ) A、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三、简答题

1.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重要派别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伟大意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四、论述题

1.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 2.试论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C)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C)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8.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9.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

多项选择题

第1、2页为所有题目的汇总,考试时,先在目录中寻找,然后找到对应的题目,一定要核对选择项是否一致

1.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贡献包括( AC )。

A.深刻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为社会发展有一定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 C.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主张和天才设想 D.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变革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 E.找到了一条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道路

2.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BD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E.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BD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BE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文化斗争 D.思想斗争 E.理论斗争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BCDE )。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E.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大大增强

6.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BC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E.它们的历史任务是不一样的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BD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E.我国的社会主义是较为发达的社会主义

8.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BCD )。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E.无产阶级是人数最多的阶级

9.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BCD )。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E.剩余价值学说

1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CD )。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E.剥削制度的彻底消灭

1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

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BCD)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3.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BCD)

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ABCD)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15.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A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6.下列各项属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BCD)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7.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ABC)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

18 、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BD )

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 C.奥地利 D.匈牙利

19、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C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E.找到了一条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

2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CD )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E.剥削制度的彻底消灭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BD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E.我国的社会主义是较为发达的社会主义

2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BCDE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E.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23、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ABC )

A.前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E.人道的社会主义模式

24、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BDE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E.民族特性不同

25、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DE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E.剥削阶级的消灭

26、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人社会主义是( BCD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E.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27、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BC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E.具体领导

28、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BCDE )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E.赞成思想多元化

29、 经济文化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

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ABCD )

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30、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BC )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

E.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BCDE )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E.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大大增强

32、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BCD )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E.剩余价值学说

3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BE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文化斗争 D.思想斗争 E.理论斗争

34、《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BCDE )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E.逐步消灭三大差别,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5、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BC )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E.无产阶级是人数最多的阶级

36、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D )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E.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37、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8、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BCD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BC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0、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AB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4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2、在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中,被称为姊妹篇的是(A C)

A 《乌托邦》 B 《自然法典》C 《太阳城》 D 《论实业制度》

43、十八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BD)

A摩莱里 B 马布利 C 闵采尔 D 巴贝夫

44、恩格斯评价:在马克思之前,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进行这样深刻批评的只有(B)

A 圣西门一人 B 傅立叶一人 C 欧文一人 D 他们三人

45、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动派别的著作有(AC)

A 《哥达纲领批判》B 《共产党宣言》 C 《反杜林论》 D 《共同章程》

46、列宁关于过渡方式探索模式包括(AB)

A战时共产主义 B 新经济政策 C “全面进攻”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47、苏联解体的特殊原因(或直接原因)可以归纳为犯了一下错误(ABC)

A前拒绝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B 选择了以机械制造业为突破口,见效慢;

C 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对立起来;D 屈服于东欧剧变的压力。

48、欧洲共产主义的主张是(ABD)

A 否定一党制,实行多党制; B 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C 坚持马列主义 D 实行“按劳分配”

49、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模式包括 (ABDE)

A 政治民主 B 经济民主 C 文化民主 D 社会民主 E 国际民主

50、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BC)

A 发展资本主义 B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D 引进资本主义

51、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两次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BD)

A 民主,科学的理论; B 毛泽东思想;C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 邓小平理论

52、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BD )

A. 南斯拉夫 B. 罗马尼亚 C. 奥地利 D. 匈牙利

53、 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是( AC )

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5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CD )

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 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BD )

A.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C. 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6、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BCD )

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 按劳分配

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57、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ABC )

A. 苏联模式 B. 南斯拉夫模式 C.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58、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BD )

A .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 .历史传统不同 C .指导思想不同 D .地域环境不同

59、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D )

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夺取国家政权 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60、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BCD )

A .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 .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 .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6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BD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62、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BC )

A .政治领导 B .组织领导 C .思想领导 D .集体领导

6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BD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 .坚持改革开放

64、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BCD )

A .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

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6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BCD )

A .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 .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 .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 .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66、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BC )

A .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 .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 .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巧.

6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BCD )

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68、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BCD )

A . 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 .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 .德国古典哲学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69、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B )

A .经济斗争 B .政治斗争 C .文化斗争 D .思想斗争

70、《共产党宣言 》 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BCD )

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 .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71、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BCD )

A .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 .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 .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72、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 )

A .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 .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73、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D )

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74、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BC )

A. 16-17世纪早期科学社会主义 B.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 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75、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BCD )

A. 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 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 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 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76、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BD )

A.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77、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BCD )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篇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2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期末复习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3.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成立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绪论》参考答案:一、 1、D 2、C 3、B 4、c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

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主

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3. 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5.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 C.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7.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8.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

9.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

10.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

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 时间的特点是()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12. 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13.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

14.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5. 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B.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

16. 意识的本质是( )

A. 各种感觉的综合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

17.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产生 C.生产劳动D.社会交往

18. 规律是( )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19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 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C. 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 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2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普通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2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

23.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4.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25.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6.“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27.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二.多项选择题(正确选项2-4个多选少选无分)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 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

3.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 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4.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 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 否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 C.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E. 主张时间和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5.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

A.新旧事物之间“容不得又离不得” B.“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C.“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D.“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E.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6.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 )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E.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7.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8.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9. 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0. 实践的特点是()

A客观性 B有用性 C创造性 D社会历史性 E主观性

11.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辩证否定的观点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定规律E.因果作用规律

1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15.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 )

A. 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16.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E.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7.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E.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什么错误观点?

5.简述意识的本质。

6.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什么特点?

7.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

8.简述实践及其特点。

9.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12.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3.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第一章 习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C 5.C 6.A 7.B 8.D 9.D 10.B 11.B 12.A 13.C 14.D

15.B 16.B 17.C 18.A 19.D 20.A 21.A 22.B 23.D 24.D 25.A 26.B

27.B 28.D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AD 3.ABE 4.CD 5. ABCD 6.ABDE 7.BD 8.ABCDE 9.ACE 10.ACD

11.AB 12.ABD 13.CDE 14. ABC 15.CDE 16.ABE 17.ABCDE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一切事物和现象最一般、最普遍的概括。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一切哲学体系之中,任何哲学都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第三,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3.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最科学的表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什么错误观点?

答:(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的,有条件的,相对的。运动和静止互相依

赖、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相对主义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抹煞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无条件地讲“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陷入诡辩论。绝对主义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往往表现为教条主义。

5.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原型”,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是庸俗唯物主义。

6.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什么特点?

答:规律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特点是:第一,客观性。规律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消灭、改变、改造。第二,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第三,稳定性(重复有效性)。规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只要条件具备了,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7.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

答:(1)意识的能动性或能动作用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力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主动的创造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四,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和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2)实现主观能动性的的途径是实践。

8.简述实践及其特点。

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其特点是:第一,客观性和直接现实性。构成的主体、客体(对象)、手段(工具)和结果等是客观的物质形态。第二,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创造性活动,与一般动物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有本质区别。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实践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