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高二生活与哲学的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8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高中生政治小论文写作指导策略

口金银姬(余姚市第二中学,浙江余姚 315400)

撰写政治小论文,是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是高中政治开放性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架构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高中政治教师,应从小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到中期写作阶段再到后续修饰阶段,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辅导。

本文围绕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选题、素材、写作套路和后期修改这五个方面提出小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用“多”“亮”“实”“顺”“美”等美妙的“音符”,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一、提供撰写角度,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同一份素材,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避免了空洞说理,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大道理》两篇小论文,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

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倡导“生活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仔细研究背景材料,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联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确定标题。例如,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立题为《小杨梅大道理》,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显一个“实”

题目确定好之后,紧接着下一步,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小论文虽小,材料也不可少,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前提。教师在辅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题目不同,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可让学生从以下两个途径搜集和占有材料。

1.通过自身细致的观察和实地调查获取素材,得到第一手材料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天蓝了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这篇小论文时,带领该文章作者前去马渚镇沿山村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走访了该村村委工作人员,真实地了解了生态村建设实况,并向当地居民发放相关调查问卷,最后进行数据等材料的汇总、整理与分析。

2.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俄罗斯杰出的历史学家布罗索夫说过,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储存,不如说是善于在书海中找到需要知识的本领。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书目、索引、文献等工具书刊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得到有关论点的借鉴、印证和依据。搜集资料之后是整理资料,我们要把搜集到的资料、数据加以筛选,科学地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成为小论文的论据。高中生在对待资料的取舍上常有以下不当行为:或不分主次,贪多求全;或急于形成自己的观点,匆匆忙忙翻阅材料,断章取义,乱摘乱引。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己所写小论文的主题为中心,重点搜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截取其中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素材,按其本来面目,客观、真实地进行论证。在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材料这个环节,为了使论证更加有力,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题为《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的小论文时,事先从《余姚日报》和余姚生活网等报纸杂志和网站中搜集、整理与选题相关的新闻资料,使学生拥有充足的论据,彰显文章的真实性。

四、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突出一个“顺”

在搜集、整理材料之后开始进入写作阶段,此时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一般情况下,常规议论文写作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但与常规小论文不同的是,政治小论文的写作不能缺少“联系实际”这一环节。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首”,一般为一段,200字左右。以获得余姚市一等奖的《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这篇小论文为例(以下简称《报告》),笔者指导作者在文中首先介绍革命老区梁弄的区域特色,进而引入主题一梁弄灯具产业存在的问题,过渡自然。这表明,小论文写作必须针对特定的材料或主题,开门见山,明确中心论点,揭示本质问题,简洁而有概括力。

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干”,一般为2~3段,500字左右。以《报告》为例,笔者指导学生(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运用高二生活与哲学的论文)对制约梁弄灯具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多角度分析,分析要有理有据、深入本质,避免面面俱到;分析力求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具有说服力;要求论据充足,分析深刻,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腹”,一般为2~3段,600字左右。仍以《报告》为例,笔者建议学生根据灯具产业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措施,从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品牌和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多管齐下,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

4.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是政治小论文的“尾”,一般为一段,200字左右。再以《报告》为例,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处抒发了家乡情结,对灯具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展望家乡——余姚的璀璨明天,使读者内心产生共鸣。在文章结尾处联系高中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是政治小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它与语文议论文写作的主要区别。因此,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论题,首尾呼应,有效点题;要深化主题,充满感召力,把议论说理升华到情感高度,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五、提倡反复修改和润色,追求一个“美”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写文章的技巧,其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这说明,文章写完不代表论文的终结,还需要作者进行反复修改。一篇出色的政治小论文,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支撑,讲究文章内在的逻辑性,同时应有一定文采,具有审美价值。追求美,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重要目标。

政治小论文的美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一方面,让学生对小论文的说理内容——所说之理及其布局进行修改。修改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看文章观点是否鲜明、正确,有没有用观点统帅材料,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二是看文章层次是否分明、恰当,切忌偏离中心、思维混乱和重复堆砌。经过修改,让文章观点有明确的针对性,论证过程有正确的逻辑性,阐述道理有较好的启迪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小论文的组织形式——文字、修辞进行加工和润色。有言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虽然政治小论文不是文学作品,语言要求主要是准确规范、言简意赅,但适当的文采还是需要的。为此,可以借鉴语文议论文的用语特点,多参考优秀议论文的用词,以增强小论文的美感。在修改和润色这个环节,除了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修改,教师可通过“面批”等方式,指出不当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润色。

篇二:高中政治论文哲学方向

浅谈怎样看待高中政治哲学部分

东台市现代中学 政治组周维浩

内容摘要:很多人看来,哲学很深奥。高中生学习哲学更有一种畏惧心理:这么难的学科能学好吗?而且在一些老师的头脑中,

也存在着这样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教师究竟应该怎么样对待哲学呢?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哲学呢?这也就是本篇论文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政治 哲学 学习过程 教材 特点 看待 哲学当成是工具课来对待,虽然这么说不一定科学,但我觉得这样更便于学习和应用。语、数、外这三门被称作工具学科,已经得到公认。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实际上就是思维工具,利用它可以帮助你学好各门具体学科,可以帮助你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如果这样来理解哲学,就会注重应用。过去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同学在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时成绩挺好,可是参加高考却拿不了多少分。原因就在于平时学校的考试注重的是知识,对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考察不是很重视。所以,平时“听话”的学生,老老实实看课本、背课本的学生就能得高分。但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注重的是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这些死背知识的学生就要在高考中落马。这些同学高考失利后,总认为是自己没有发挥好,其实,自己就是这个水平,只是平时没有检验出来而已。

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有些同学认为这是空话、是老生常谈,没有实际意义,其实,这才是学好哲学乃至一切学科的前提。首先,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哲学是对各门具体学科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各门具体科学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具体认识,所以,哲学归根到底也是来自于客观实际。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来学习哲学更便于理解和接受。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经验证明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效果较好。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先用归纳法,即先列举几个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然后从中找出共性,也就是哲学观点。比如,老师先举出上和下、教师和学生、化合和分解、自由和纪律等,然后抽象出其中的共同点,即都存在对立统一的双方,从而引出矛盾观点。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用演绎法,也就是用矛盾观点联系新的实际加以分析和说明。经过这么几次反复,应该说一个哲学观点就算掌握了。其次,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有些同学把学科的界限分得特别清楚,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要想把哲学学好,在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时要有意识地应用哲学思想进行指导,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比如,我问“一加一等于几?”同学们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等于二。”如果我再问:“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二吗?”这时同学们可能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在力学中讲矢量时,当力有了方向时,就不能简单地相加了,这就是哲学教给我们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周国平说:一个人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学哲学。在不同的年龄,学习的方式和感受是不同的。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少年人和老年人会有很不同的理解。不过,就哲学是爱智慧而言,中学和大学低年级是开始学哲学的最佳年龄。有一本书的书名叫《孩子都是哲学家》,爱智慧开始于好奇心,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烈的,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人生,他们什么都要问,其中许多是真正哲学性质的。只是在小学时,年龄太小,好奇心虽然强烈,理性思维的能力毕竟还弱,应该鼓励孩子的自发兴趣,但不宜于正式学习。到了中学阶段,可以开始正式学习了。所谓正式学习,也不是一本正经地读教科书。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整天在街头与人聊天,最喜欢听他聊天的正是一些高中生、大学生年龄的人,他也最喜欢与这样年龄的人聊,认为他们的心灵是最适宜播下哲学种子的沃土。就在这样的聊天中,这些青少年学到了哲学,其中好几位成了大哲学家,柏拉图就是其中的一位。

可是,今天的中学生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苏格拉底啊,主要还得靠自己阅读。一开始当然只能读一些比较通俗的入门书,在选择这类读物的时候,第一要有趣,第二起点要高。既有趣起点又高,谈何容易。其实好的通俗哲学书是非常难写的,必出于大家之手。这方面有两本书值得推荐,一是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另一是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如果你想深入学哲学,读一本比较可靠的哲学史,比如梯利的《西方哲学史》,然后,选择其中谈到的你感兴趣的哲学家,去看他们的原著。学习西方哲学,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道理与此相同。要真正领悟哲学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大哲学家的原著,看他们在想什么问题和怎样想这些问题。你一旦读了进去,就再也不想去碰那些粗浅的启蒙读物了。 北京大学哲学系孙熙国教授谈到《生活与哲学》的教材特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

2. 贴近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学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时代感) 贴近学生,加强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针对性)

3.

4.

5. 贴近生活,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实效性) 着眼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的时间性和开放性。(主动性)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针对这些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俗语、日常生活的现象、感悟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抽象难懂的原理进行还原,足部让学生了解一系列哲学原理,并慢慢培养他们用原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这样就达到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和“哲学知道人们更好地生活”的效果。这样学生和老师都能乐意接受我们高中政治中让人头疼的“哲学”了。

篇三:高中政治论文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差异

赵艳霞

邯郸市第二十八中学

摘要:高中学段与初中学段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做好初高中学段的过渡,分析清楚初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的不同,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的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塑造出高素质的个体。

关键词:初中;高中;政治课;差异

高中学段与初中学段相比,在学习目标、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学法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清楚初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的不同,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的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塑造出高素质的个体。

政治这门学科具有特殊性。许多学生因为不了解高中学段与初中学段的特点,而遭到重挫。在此,我就初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差异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初高中阶段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比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初中三年的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结构分为三大板块: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公民个人的生活还是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初三为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国情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理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总之,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所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和社区生活以及更宽广的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和社会责任教育,以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高中政治的课程设置是从人的发展需要角度出发,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情景,或者所应了解的社会生活情景中提炼出主题,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过去强调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I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思想政治课还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还要学会做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人生观的问题随之产生。学生也在思考哪些行为和想法是高尚的,哪些行为和想法是 卑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内在知识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学生外在行为的问题,实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另外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培养学习知识与情感的认同。

二、初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比较

初高中政治课在知识结构上的总体特点是:高中阶段政治课理论性更强、更为抽象、对同学们来说是不是太难了?其实知识结构之所以变化是因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心理和思维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不同特点,具备了学习抽象复杂知识的内在基础。

由于还处在由初中到高中过渡期的同学,对自己了解不够,还习惯用初中生的能力来衡量自己,对自己潜在的能力不去挖掘,学习能力不能提高,学习任务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负面心理,表现在:

(1) 挫折心理:重点中学的学生集中了各初中学校的优等生,学习成绩都非常好。考入高中后,显得不那么优秀了,使他们的挫折心理不断递增,容易对高中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2)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完全是侥幸考入高中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他们知道自己的底细,心理压力特别大。

(3)心理不稳定:不适应新的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烦恼,甚至影响学习。

了解处于初高中过渡期的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特点,帮助他们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学生处于少年期,正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过度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其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冲动性与自觉性交错等。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半幼稚、半成熟向成熟过度。高中阶段,前期与青少年期相接,后期与青年中期相近,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互有交叉。所以将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归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性格特征趋向成熟。

(2)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

(3)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赖性逐步减少。这都为高中抽象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性,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 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到了高中阶段,思维具有更多的抽象性、概括性,辩证思维开始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维的片面性有所改善,注重理论依据。

三、初高中阶段政治课的学法特点比较

初高中政治课作为同一学科其学法特点具有相同的一面,但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所以其学法特点也不同。

初中学生思想认识、学习动机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目标是考高分,为老师、家长而学,为考试而学。而忽略把所学知识与自身的行为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没有把学习思想政治课作为修身养性的具体环节和过程。而高中阶段,由于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对问题的看法比较成熟,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

初中知识相对来讲,属于较低层面,比较简单、直观、形象,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学法侧重于记忆。而高中知识相对属于较高层次,比较抽象,重在理解、运用。如高一经济常识,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常识,其中很多知识离学生生活较远,很难找到浅显的例子加以说明,尤其是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 价值 价值规律》,几乎是纯马克思主义理论,抽象深奥,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

初中知识容量不大,教学课时相对宽松,教学节奏慢,教师有较充裕的时间对疑难问题、对重难点反复强调。高中教学课时相对紧张,教学节奏快,教师只能进行重点点拨,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课下思考解决。

初中学习相对被动,需要靠老师牵着走,学生对老师过分依赖,凡是靠老师,要求老师分要点、划重点,甚至要求老师领着复习,领着背诵。离开了老师这个拐棍就无所适从。高中学生的“学习自理”能力增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旨在通过对初高中政治课差异的比较,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使老师了解学生,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初高中学段的过渡,全身心地、愉快地投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4年3月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4年3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