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江苏年政府工作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16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2015年江苏南京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军转干考试时政热点:江苏南京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导语】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军转干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也是军转干考试命题的出发点。为了帮助广大2015年参加军转干考试的军转干考生熟悉省情,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您提供江苏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广大2015年军转干部参考。

【时政热点】

2015年江苏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全文】

2015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18日在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缪瑞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南京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和困难压力交织并存的特殊挑战,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围绕打赢“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改革创新实质突破、青奥盛会精彩圆满”三场硬仗,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把办好青奥会和保障服务国家公祭仪式作为重中之重、头等大事,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扎扎实实做好城市运行、综合保障、现场组织等各项工作,推动两件大事永载史册。青奥会精彩圆满,赢得了海内外高度评价,兑现了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体现国家形象”目标,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好声音”,为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积累了“南京经验”,提升了南京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国家公祭活动顺利举办,实现了“正正规规搞公祭”目标,展现了南京开放自信、和平博爱的国际形象,展示了南京人民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强意志。

一年来,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核心要求,坚持把经济工作重心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把经济增长动力转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上,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转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0亿元,增长10%,增速高于全省和苏南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3.5亿元,同口径增长11%;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1.7%。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均居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实现了进位;各项贷款和存款新增量均居第3位,比上年末分别上升1位和2位。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预计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4%,提高2.4个百分点;六类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5%,其中,新能源汽车、卫星应用、轨道交通等6个产业增幅超过2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500亿元。

——综合改革激发新活力。承接行政审批事项88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9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4项;70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不再保留,成为继天津之后全国第二座没有非许可审批城市;实施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多证联办”,出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1+5”政策文件,全年新增企业4.36万户、增长50.6%,新增企业注册资金2545亿元、增长81.8%。

——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如期完成青奥重点工程建设,国际青年文化中心、青奥村、“南京眼”步行桥成为南京城市新地标;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滨江风光带、金牛湖成为市民观光休闲新景观;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机场高速、绕城公路成为整洁靓丽新通道;全面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快速化通道成为百姓出行新选择;精心做好展示策划,明城墙、夫子庙成为南京对外新名片。

——民计民生有了新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5%;分两大区域实施低保同标,城乡困难群体首次享受同等待遇;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47万平方米,竣工414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与和谐社区建设全国领先。

过去一年,我们科学应对宏观形势,强化经济组织运行,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形势研判,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强化政策创新,坚决落实国务院和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结合南京实际,加大政策创新和集成力度,市级层面共制定实施112个政策文件,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环境保护和民生事业发展。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把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有机结合,更加重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重大项目推进,对154个重大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对中电熊猫G108液晶面板等10亿元以上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全力扩大消费需求,着力培育信息服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养老、健康等消费服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制定并落实扶持外贸稳定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完成进出口总额572亿美元、增长2.7%;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增长33.6%。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转型升级导向,推动结构战略调整,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在结构调整优化中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更加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创业特别社区条例》,实行科技创新券制度,提升创业载体孵化功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51个,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新建载体201万平方米,集聚“321计划”人才1381名;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3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5件、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总投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建材、冶金和石化等高能耗行业投资下降2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8%,提高1.4个百分点;新增设施农业6万亩,新增家庭农场364家,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46亿元。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建立区域排污权交易机制,实施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完成20家中小工业企业搬迁关停;完成131家“三高两低”企业整治,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7%,煤炭消耗下降3%。

过去一年,我们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扎实推进第二轮综合改革,7大类48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方案制定,已审议出台30项。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同时,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现突破,组建东南集团和扬子集团,国有资本从传统工商业领域退出24家企业,完成14家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土地招拍挂等7类交易活动,公共资源交易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完成市级功能区体制改革,实施“市属区管”新体制,激发了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街道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职能,四城区街道全部取消经济指标考核,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社会管理服务之中。实施户籍制度一体化改革,市域范围内实现户口通迁。金融、财税、土地、社保、科技、教育、医疗卫生、资源性价格、社会治理等改革正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全方位对接互动,南京综合保税区开始实质性运作,龙潭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正式运行;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获国家批准。外事、对台、港澳、侨务等工作同步推进。

过去一年,我们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城市化展开新篇章。制定区域城市化规划,组织实施新区建设等九大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新区新城建设步伐加快,河西新城南部地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青奥博物馆等青奥配套工程全面建成,金融城一期、博览中心二期等重点项目如期推进,展现了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形象;江北新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空港新城、溧水新城、高淳新城和10个新市镇加快建设,城乡区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进展,7条轨道交通线路同步建设,地铁10号线、宁高城际、宁天城际一期等3条线路建成通车,全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由85公里提高到180公里,位列全国第4;禄口机场二期建成使用,机场高速扩建、江东路快速化改造、城西干道桥改隧、江北大道建设等工程全面建成,宁高新通道、纬三路过江隧道全力推进,火车站北广场、南京汽车客运新站投入使用。老城改造有序推进,下关滨江、铁北、燕子矶、铁心桥—西善桥等片区改造顺利推进,完成城中村、危旧房改造295.5万平方米。25公里明城墙本体修缮完毕,科举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一批文博场馆,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农田水利、国土整治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一年,我们聚焦环境整治,狠抓综合治理,城市管理逐步走向长效常态。坚持问题导向,全城动员、全民发动,大力开展“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和“再干两百天、环境再(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江苏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升、管理见长效”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完成22条主次干道、48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禄口机场、南京南站、玄武湖周边等窗口地区,以及进出城主要公路、铁路沿线环境全面提档升级;完成动迁项目110个、拆违1.38万处,拆违面积近170万平方米,拆除违规广告标识2.1万块,清运卫生死角垃圾50万吨。交通秩序大为改善,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76条,新增、更新公交车2530辆,新增公共自行车7400辆;推行公交换乘优惠政策,主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46%;调整背街小巷停车管理体制,实施分区分级停车收费管理,新增停车泊位9.1万个,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排名从年初第6名下降到第21名。长效管理初步建立,出台城市长效管理意见,制定33类、2000个条目的城市综合治理指导标准;市本级城市维护费用由6亿元增加到10亿元,城管执法队员配比由万分之1.86增加到万分之2.71;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我们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制定出台39项环境保护政策文件,严格落实相关治理体系和措施,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大气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大力实施50个大气减排重点项目,累计完成1012台燃煤锅炉的关停和清洁能源改造,南钢、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等一批脱硫脱硝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全面推行车用国Ⅴ汽柴油,淘汰黄标车6.1万辆;全方位治理在建工地扬尘,全密封管理3000辆渣土运输车,城区降尘量下降22%,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

5.38%。水环境治理得到强化,集中整治河西南河、南十里长沟、滁河、水阳江等一批河道,完成玄武湖生态治理一期工程,铁北污水厂二期、城南污水厂二期等污水处理新扩建项目顺利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得到加强,在全市划定13类104块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对老山、金牛湖等一批生态资源实施重点保护;推进明外郭—秦淮新河风光带等重点工程建设,52公里滨江风光带一期工程、玄武湖东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青奥森林公园、鱼嘴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工程顺利建成;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475平方公里,全市绿化造林6.2万亩。

过去一年,我们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市民百姓满意度不断提升。扎实做好民生工作,民生十件实事全部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新增城镇就业22.5万人,实现再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完善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中大学以上人员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再上台阶,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长11%以上;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4%、74%和75%。建成市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102个3A级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新增116个医护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师“区管校用”试点,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成为第一批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辖市;河西儿童医院、市中医院新院、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文化体育事业全面进步,文化产业增

加值增长15%,“文化建设工程”指标列全省第一;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全覆盖,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提前一年实现现代化指标。社会治理不断创新,诚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设取得新成效,群众安全感达93.4%。双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参事、社会科学工作取得新进展,计生、妇女、儿童、青少年、仲裁、残疾人、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一年,我们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规定,加强制度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作风。决策更为科学,制定实施《南京市人民政府议事决策规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民意征集、专家咨询,以及政府法律顾问、城乡规划管理等制度,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有了新提高。效能明显提升,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审批时限控制在45天以内;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用,全年办结率达99.8%,回访满意率达93.3%;在市级机关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省市政风行风热线联动直播走进南京”活动,与市民互动,限期督办了650条咨询、建议和投诉。作风得到加强,会议、创建达标、节庆论坛等活动大幅下降,规范性文件数量同比减少三分之一;市政府40个组成部门预算全部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决算数下降11.3%。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8件、建议392件,办理市政协提案673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提请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制定政府规章5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较好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驻宁单位和省级机关,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和支持南京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谢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薄弱环节。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综合改革工程仍需深入推进;内需不旺与外需不稳并存,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市民反映强烈的灰霾天气、河道污染、部分节点交通拥堵等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工作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改善民生仍需加大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既定的增收目标未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依法行政亟需提高,一些工作人员为民服务、勤政廉政、尽责履职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

篇二:10.江苏2014政府工作报告

江苏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27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 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三项重点任务,拓展深化八项工程,着力抓好十项举措,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1万亿元,总量折合超过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3.14亿元,税收占比达83%;全社会研发投入16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8元,分别增长8.7%和10.6%;城镇新增就业138.3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一)积极主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国企国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等8个专项意见,273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以“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为基本架构,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取得重要进展。省级层面减少行政审批事项506

项,精简幅度近40%,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关绩效管理取得积极进展。“营改增”试点企业达34万户,累计减税358.6亿元。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三证合一”试点,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4%和49.7%。同时,在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扎实推进。

抓住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重大机遇,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全方位对接互动,推动内贸和外贸、进口和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进出口总额5637.6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72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实际利用外资281.7亿美元,新增对外协议投资额72.2亿美元,各类开发园区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二)注重协同拉动,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适应需求新变化,以建设“智慧江苏”、“健康江苏”、“畅游江苏”等为载体,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消费新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服务业投资占比突破50%,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7.6%。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完工,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苏南硕放机场二期航站楼投入使用,沪通长江大桥、连淮扬镇铁路、宁启铁路二期开工建设,新一轮铁路建设项目里程达1600公里,其中高铁1500公里,新建成城市轨道交通320

公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目标四年完成。南京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营。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超过70万户,215万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以调结构稳定外贸增长,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和外贸综合服务体系试点,开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增长

2.3%,其中出口增长4%,对外贸易实现稳定增长。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持续开展江苏产品万里行活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社会融资总量13440亿元,完成直接融资4231亿元。

(三)突出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以调高调轻调优调强为取向,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4.19万人、高技能人才30.56万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9.5%,高新技术企业达7700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8%。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和质量强省建设,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保持全国前列。各地国家和省级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校企联盟”规模扩大、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3.2%。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扎实推进工业强省六大行动,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19.9%。全面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目标。

(四)加大统筹力度,现代农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全省粮食总产698.1亿斤,实现“十一连增”。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占比达45%,家庭农场达到2.18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37万户。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170万亩。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顺利实施,又解决农村31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各项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化率达到65.2%。积极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苏南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促进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政策意见,加大对苏中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支持力度,苏中整体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强化内生动力,主攻薄弱环节,苏北发展六项关键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科学开发导向,沿海开发六大行动取得良好进展。认真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工作,年度援建项目全面完成。

(五)坚持标本兼治,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以省政府1号文件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各类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青奥会后又出台了改善空气质量的九项措施,全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6%。加强水污染防治,完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持续达标,长江、淮河流域治污规划考核居全国前列。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累计完成3.7万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6.6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新增造林65.2万亩,新增城市绿地7.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2.2%。实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有效实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省级补偿专项资金增加到15亿元。建立绿色发展第三方评估机制,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明显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加强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保障,其中省级财政达到80%左右。认真落实促进居民增收的28条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深入实施就业服务体系七大行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失业人员再就业77.64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6%以上。社保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分别上调10%和12.5%,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4.2%、71.2%和76%,46%的涉农县(市、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7.75万套、基本建成26.55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4.2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630公里、桥梁1478座。加强对重点县、集中连片区和黄茅老区的扶贫开发,新增10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达89个,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实现六连冠,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核心指标跃居全国前列,高校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11类43项,卫生应急救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感染禽流感及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养老床位数达到50万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

篇三:江苏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江苏省委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紧紧把握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切实执行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扎实抓好大事实事,年度安排与五年规划紧密衔接,省域发展与国家规划有效对接,全面展开“十二五”工作布局。过去的一年,是攻坚克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重大步伐的一年。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我们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转方式,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区域协调、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一些反映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了重大突破,跨上了新的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粮食总产突破660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8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1万元。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在“十一五”发展的坚实基础上,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控物价,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认真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出台应对措施,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一是积极扩大内需。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扩大有效投入,突出抓好20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民生、环保项目。京沪高铁江苏段建成运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泰州大桥顺利合龙,苏中江都机场主体建成,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全线推进,淮河入江水道、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徐州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民间投资

占比达65.4%。二是着力稳定外需。在境内外举办一系列经贸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外贸出口3126.2亿美元,增长15.6%。大力调整外贸结构,一般贸易增幅高于加工贸易增幅19.9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增幅34.6个百分点。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实际利用外资321亿美元。境外投资同比增长65.5%。各类开发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加强物价调控。坚持综合施策,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加大价格调节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平价商店,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切实控制物价涨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困难群众的物价补贴由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全年发放物价补贴4.4亿元,有效减轻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正在显现。四是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18条政策措施,大力促进银企对接,全省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超过3000亿元,担保机构在保金额超过2700亿元。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6147亿元,增长13.9%。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全年直接融资总额达1700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7家。出台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每年可为企业减负9亿多元。加大煤电油气运调节力度。企业在外需市场波动、要素供应趋紧的情况下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我们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组织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一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时对接国家规划,制定我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6万亿元。制定实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百项千亿”技改工程,推进产品质量攻关和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7万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40家,其中超过500亿元的15家。二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2%,创投资金规模超过650亿元。出台鼓励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23条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47.6%和44.3%。国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苏州。新增两院院士6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占全国的32%,通过实施省“双创计划”引进402名领军人才、30个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6万立方米,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加大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力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加快绿色江苏建设,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2%,新增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国家森林城市、12个国家生态市(县、区)。着眼于增强发展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三、毫不放松强基础促增收,“三农”工作全面加强。我们坚持把“三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巩固和发展了“三农”工作的好形势。战胜严重干旱,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高效农业面积占比超过4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49%,农业龙头企业数和农民合作组织数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整体脱贫。扎实推进国家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六件实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了28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更具活力。

四、坚持不懈重统筹促互动,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我们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出台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10条政策意见,继续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落实“一市一策”,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苏中江海联动、跨江合作,增创特色发展新优势,苏中崛起明显提速。促进苏南加快转型升级,苏南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并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沿海,滩涂匡围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沿海地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达61.9%。全面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深化各领域合作。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工作,年度援建项目全面完成,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五、更加注重办实事建体系,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部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增幅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二是多渠道扩大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13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2%,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帮扶20.1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70%和70%。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新建477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7%的市、县(市)建成老年公寓或福利院。四是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45.3万套(户),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的年度目标,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六、多措并举增和谐促稳定,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支持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第七届全国城运会等国内外重要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大调解”机制,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信息网络等服务管理新举措,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广泛开

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和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双拥创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民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推行绩效管理,加强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认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必须紧扣主题主线,把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必须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幸福。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幅不同程度回落,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生产要素供给趋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物价涨幅仍处在高位。资源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