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范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4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

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 分:

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

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

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

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

前期(教父哲学)

后期(经院哲学)

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

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

前期(19世纪中后期)

中期(20世纪前期)

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

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 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

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柏拉图:建立起了一个以理念论为本体论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亚里士多德: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大综合和大发展。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三大哲人。

古希腊哲学的后期发展阶段: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芝诺、皮浪分别代表了古希腊哲学在其后期发展阶段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在古罗马前期,尚有一些受希腊哲学传统影响的哲学余波,如以数学家阿波罗尼为代表的新毕达哥拉斯主义;以普罗提诺为创始人的新柏拉图主义。

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成就:本体论、自然观和具有方法论属性的逻辑学,堪称古希腊哲学中最具影响的主要成就。

本体论:具有唯物论倾向的本体论、具有唯心论倾向的本体论、具有实在论倾向的本体论

自然观:数理论自然观和目的论自然观

逻辑学:形式逻辑

古希腊哲学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孕育了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各种思想胚胎。

2.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表现为前期的教父哲学与后期的经院哲学两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 教父哲学是中世纪前期的主要哲学形态。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伊里吉纳。 奥古斯丁:以“三位一体”说为理论核心的基督教神学体系。

伊里吉纳:自然即实在具有四种相关形式:第一是能创造但不能被创造的“自然”;第二是能创造也能被创造的“自然”;第三是被创造但不能创造的“自然”;第四是既非创造又非被创造的“自然”。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后期即10世纪至15世纪的西方哲学的主要形态。中世纪后期西方哲学的主要进展,是经院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唯名论这两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争论焦点:一般是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还是个别事物的名称?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还是后于个别事物?这是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核心内容。

争论实质:一般和个别那个更实在的问题。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继续近400年。 实在论的基本论纲,是认为表述一般或共相的概念不仅是一种客观实在,而且是一种先于个别或殊相的客观实在。

唯名论的基本论纲是:用以表述一般或共相的概念只不过是个名词,只有个别或殊相即具体事物才是客观和真实的存在。唯名论的早期代表人是:贝伦伽尔、罗瑟林和

阿贝拉德。后期唯名论代表人物如罗吉尔.培根、约翰,司各脱、以及威廉.奥卡姆等人。

3.近代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进展:16世纪的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人文主义、17世纪的以认识论为主题的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以及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相继兴起和发展。

人文主义实现两大根本性转向:一是从神到人的转向;二是从天国到自然的转向。 17世纪是西方哲学正式诞生时期。主要进展是培根的经验论和笛卡尔的唯理论。 培根的经验论:一体两翼,即是一种以经验论的认识论为中心,以唯物论的本体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为两翼的哲学体系。

培根之后,霍布斯和洛克继承和发展了培根的唯物论的经验论。但到了18世纪初年,贝克莱和休谟等人则发展出了唯心论的经验论。

笛卡尔的唯理论:一体两翼,即是一种以唯理论的认识论为中心、以心物二元论的本体论与演绎推理和数学分析的方法论为两翼的哲学体系。

笛卡尔之后,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唯物论的唯理论,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则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唯心论的唯理论,从而使17世纪的欧陆哲学具有一种整体上的唯理论倾向。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法国在18世纪中后期逐渐从哲学革命走向政治革命,作为对法国形而上学唯物论的扬弃和对法国政治革命反映的哲学,便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创建了他的二元论本体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论以及以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形而上学基础的伦理学和美学,从而建构起一个具有唯心辩证法属性的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

康德之后,费希特通过批判康德的本体论和自然观中的唯物论,而建立起主观唯心论的“自我哲学”,而谢林则通过继承康德和费希特的先验论而建立起客观唯心论的“同一哲学”。

黑格尔建立起了他的以“绝对精神”为本体论,以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为基本架构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

继黑格尔哲学之后,费尔巴哈为以辩证法为合理思想内核的德国古典哲学,嵌入了一个它所必需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核,并以此为德国古典哲学画上一个终结性的句号。

4.现当代哲学

西方哲学进入现当代发展后,出现多中心和多流派错综复杂和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 “语言的转向”:一个是指哲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性策略;另一个更重要的是指哲学性质认识的转变。

现代哲学中的“语言的转向”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首先,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看,“语言的转向”带给西方哲学的不仅是一种新的研究

方法,更是哲学观上的革命性转变,转向之前的哲学家关心是认识的内容以及对象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哲学家的主观动机上看。现代哲学中出现“语言的转向”,主要动因是,由于哲学家们对传统哲学无法清晰提供支持或反对其观点真实性的论据而感到失望。

最后,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看。“语言的转向”又是哲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特征

其一,西方哲学史具有一种总体上的科学主义倾向。

其二,西方哲学史具有一种总体上的思维科学特征。

其三,西方哲学史还具有一种总体上的人本主义倾向。

篇二:关于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三个基本阶段

关于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三个基本阶段

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反思,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能够从最高层次上反映出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过程的每一个特定发展阶段,人类必然具有这个阶段所特有的思维现象。西方哲学史以其具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而著称,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一个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 在这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直至现代西方哲学,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下面三个大的阶段: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近代认识论哲学阶段和现代人类学哲学阶段。

(一)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

从欧洲哲学的起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兴起这一阶段的西方哲学,是哲学家们在对自我缺乏认识的情形下进入哲学领域的,因而必然带有自发性和蒙昧性,通常把它称为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哲学形态。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客观世界本身(即纯粹客体)的问题。他们试图从万事万物的多样性存在中寻找出一种共同的本质性的东西,从而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由于他们还处于人类思维发展史上的童年阶段,对人自身的认识极为贫乏,而且还受到各种宗教意识形态的侵蚀,因而,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范畴必然具有直接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反映了古代哲学家的思维方式:直观、比喻和猜测。而这恰恰说明:人类的认识是从感性的直观开始的。在这个阶段,由于人类的认识圆圈还比较狭小,哲学家们便易于发现,因而对存在问题表示乐观。

古代本体论哲学家们尚处于反思前或非反思的我思哲学阶段。通俗地说就是:“我去思索世界”。随着人文哲学的兴起,“人”的地位逐渐从哲学中突出出来,特别是笛卡儿我思哲学的诞生,标志着古代本体论哲学的终结。

(二)近代认识论哲学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康德、黑格尔所生活的时代)。从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的过渡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培根以“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宣告了这一时期的真正开始。对人类来说,纯粹客观的知识是无用的,只有那些使人类得以不断地从自然界的必然力量的包围圈中解放出来的学说才是真正深刻的。这也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展新科学的要求。因而,哲学家们仅仅研究客观世界(即纯粹客体)是很不够的,而要努力地研究真理的主体--人。“我去思索我的世界。”

在认识论哲学阶段,思维和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考察的核心内容。哲学家们充分研究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主体认识能力的考察,使人类在纯粹理性的层面上穷尽了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识。因而这一阶段的哲学是以对主客体之间内部关系的分析为主。对主客体之间的同一关系的自觉,是人类走向成熟思维方式的前兆。

在认识论哲学阶段,哲学家们醉心于建立关于存在的体系性学说--从主客体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寻找客观世界的最后根据。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必然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但从总的方面来说,这个时期却是人类认识领域不断开阔的时期。西方人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中心状态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中心状态),使自我意识的空间不断拓宽。否定宗教迷信,突出科学与理性的位置。在认识论哲学的最后阶段终于出现了人类认识领域里最优秀的成果--对一切独断论、决定论思维方式的全面否定。在认识论哲学阶段,哲学家们易于把哲学视为一门真正的事业来追求,因而在这个阶段必然呈现出充满着理性的冷峻的精神特征。

(三)现代人类学哲学阶段

马克思主义、唯意志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诞生宣告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终结。

康德之后的西方哲学界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各种学派风起云涌。大致说,现代西方

哲学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路线、人本主义哲学路线。科学主义哲学路线。但殊途同归,它们都在各自的哲学领域里探讨着关于人的问题,处处隐藏着人类学的本质。

马克思把实践概念引入哲学领域:“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无疑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使命不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在于为自觉的人们寻找一种在现实世界里站立起来的方法。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青、老年两个马克思的争论,其实所有这些争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青年马克思自发地研究人(由于受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中老年马克思自觉地投身于对人的本质遭受异化的社会现实进行改造的革命洪流中。狂飙突进的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其根基就是马克思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同于一切以往时代的旧哲学的地方恰恰在于,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人作为整体--主要地把人视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考察,人面对自然世界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方面,相反,人如何面对社会现实的问题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关于人类的自我解放的学说。据此,我们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存在着最为严重的问题仅仅在于: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离开人--主体来抽象谈论纯粹客观世界本身,从而形成本体论哲学与认识论哲学的争论。

人本主义哲学路线则醉心于从本体论到人生哲学的圆圈中寻找人的存在内在根据。人如何在世界中存在是这条路线的根本问题。应该说,叔本华等是西方哲学史上把人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第一批哲学家,他的哲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对人与客观世界的整体把握的时代精神已经降临。具体地说,所谓整体的“人”,一方面是指人与客观世界构成统一关系的整体(非常近似于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中的“人”;另一方面是指,人是理性与非理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中的整体的“人”。整体的人的出现,从而使哲学领域里的“人”达到了人类学意义上的人学范畴,“人”在人类学哲学阶段不再是纯粹抽象的。

科学主义哲科路线侧重于对人类知识经验的逻辑实证,具有一种纯粹的方法论化的倾向。如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等许多流派,从实质上说,它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形而上学。他们所论证的各种方法已深入到人类知识界的各个领域。科学主义哲学路线的基本理论仅仅充当了人类学哲学阶段的最高逻辑形式。

在现代西方学术界,哲学已前进到它的人类学哲学阶段。人类学即“关于人的科学,”在不同国家里有不同涵义。如美国认为,人类学可分为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两种。我们认为,人类学的定义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和人类分类及其(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范文)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广义上的人类学就是指人类在各个科学领域里关于人的学说的综合体。所谓人类学哲学就是要把各个科学领域里关于人的学说从总体上整合起来,从而提供出关于人的最一般的理论阐说。在人类学哲学阶段,哲学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而是对人类在几乎一切领域里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行整体意义上的系统反思。哲学已经成为人类寻找其存在根源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行整体意义上的系统反思。哲学已经成为人类寻找其存在根源的工具。如果说,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反思前的我思哲学,笛卡儿--康德这一阶段的哲学则是处于反思过程中我思哲学;那么当代西方哲学就是反思后的反思哲学--一种关于反思的我思哲学。现代西方的哲学家们都试图从不同领域里回答人的问题,寻找人的存在的种种根据。

我们稍稍归结一下,现代西方对人的探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人作为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关于人的本体论哲学式的探讨;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存在的根源,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从个体性的角度来寻觅人的存在的根源,把个体的人从庞大的社会必然之网中突出出来已经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倾向;从社会性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从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了对这

一领域的探讨。

在人类学哲学阶段,人类的精神事业已经趋于成熟,充满了各种要求自由发展的心理骚动。在纯粹哲学领域,哲学家们非常深入地研究了纯存在与人的存在的关系,突出人的非理性(主要是潜意识层次)行为的一面;人类学研究也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学者不惜花费毕生精力扎根于落后民族,了解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心理学已经独立地形成了一个学科,某些最重要的哲学难题是通过心理学的发现来解决的。弗洛伊德的著作所涉猎的领域极为广泛,并具有一种强烈的寻根意识,大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皮亚杰的研究是从儿童的行为活动开始的,并创立了心理学与哲学的结合体--发生认识论。他深刻地指出,人类几百万年的思维发展的历史被一个个体的人缩减在几年、几十年的人生旅程中,他从人类学的立场出发把人类发展的历史演绎为一个逻辑的过程;自然科学领域里最令人激动的发现是关于人的发现,生物化学的发展一反过去的缓慢不前的状态,有不少科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人们更容易参与社会、表达个人意志、感知个人的自由......

所有这些学说,如果不从人类学哲学的眼光去考察它们,我们就无法能够真正理解它们是如何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关于人类,所有的伟大思想家们都不难获得共同一致的见解。

因此,当我们一旦把人类的整体存在作为现代哲学的出发点,我们就会解决许多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争论。现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名名言:所有大思想所阐述的都是同一个思想。“人”是一切学说的最终目的。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不再仅仅是认识世界的人,而是自为的在世中在的人,是理性的人与非理性的人的统一、社会性的人与个体性的人的统一(现代西方人学的诸多流派都充分地研究了人的非理性活动的一面,并把人的个体性从宠大的社会必然之网中突出出来)。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把意义和价值引入了人的存在。

现代西方哲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当然,现代西方哲学还处在分析的时代,在分析的时代里,哲学的工具化倾向将得到加强(这主要是由于哲学的思维方式泛化到人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哲学的功能逐渐被其他文化形式所替代)。纯粹哲学(即对传统的本体论命题、认识论命题的研究)将不再对现代人类的文化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旦我们自觉地认识到哲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就不难从那华而不实的形而上学迷梦中惊醒。

对人类来说,纯粹客观世界是没有意义的;对一个整体的人来说,由纯粹理性所笼罩的世界也是没有意义的。

篇三:西方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西方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摘 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从封建时代到改革开放前夜,我国市场的发展一直受到压制,未能充分发展,它的发展和完善将会是一个长期过程。本文梳理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其现代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特征,为完善我国市场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西方市场;发展历程;特征

市场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市场的发展则是人们通过对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完成的。当一万年前的偶然交换发展为有固定场所的、经常的、大量的交换时,市场就产生,而它的发展持续至今。到目前为止,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较我国要成熟与完善,且西方市场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市场存在区别。因此,研究西方市场发展历程对完善我国市场建设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早期西方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最初的市场仅指交换比较集中的场所。随着交换的规模、内容、方式等不断丰富,市场的内涵也不断扩大。现代意义上的市场是广义与体系的集合。在广义上它不再局限于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是因买卖行为而形成的所有交换关系的总和。在体系上它是以商品市场为主体,包括各类市场在内的有机体系。从广度看,市场包括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文化市场,其中要素市场由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构成;从空间看,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从时间看,市场由现货和期货市场构成。

西方市场的最初发展要从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说起,它是当时欧洲文明的代表。此时,古希腊的氏族制已经瓦解,财产私有化观念随之滋生。人们可以占有土地和拥有奴隶,但土地财产受制度限制,不准自由买卖,奴隶可以通过市场买卖。奴隶的市场价格因家庭出身、本人技能和美丑而不同。氏族政治集会的场所已经逐步成为商品交易场所。国内贸易仍以物物交换为主,交换过程出现了一般等价物,其中家畜是交换的主要价格标准。例如,金制甲胄的价格高达一百头牛,而铜制甲胄则仅值四头牛。国际市场开始萌芽,一些航海家在海外从事掠夺并将攫夺物运回国内进行交换。

这时西方市场的特征表现为:第一,随着私有观念的产生,人们可以买卖奴隶,这或许是劳动力市场的萌芽也或许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市场。但土地交易限制使土地市场并未形成。第二,国际市场萌芽于海外掠夺。第三,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

到中世纪,封建领主庄园经济形成。其特点是:封建主拥有庄园(包括庄园内的公共设施如磨坊、烤炉等)与土地,在庄园内雇用农民进行生产,经济上自给自足。因此,市场被人为切割,土地不能买卖。农民只能偶尔带着他们的剩余产品到庄园或者城堡周围进行交易,以满足家庭需要。随着交易的扩大,村庄市场随之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