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9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哲学是人的科学,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也是为人的学问。因此,人要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进入哲学领域。只有哲学才能找到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恰当位置,从宽广的视野、从最深最高的曾地来理解和把握人生。

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统一的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界说。按照这个界说,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系统化的世界观理论。

然而,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可分。在世界观之外,不与任何世界观相联系的绝对独立的人生观是不存在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对作为整体的世界的总的看法。而人生观则是对于人生问题,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以及人生态度的看法。它们各有特点但是又不可分离。

人面对的宇宙广阔无垠,无始无终。如果仅仅着眼于人形体,就会把人看成置身其中转瞬即逝的一粒芥子,微不足道。所以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而应该顺从人的内在的和外在的自然。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黄老哲学认为:人面对的宇宙广阔无垠,无始无终,世界的本质是神秘而不可捉摸的“道”。人不过是置身于其中转瞬即逝的一粒芥子,微不足道。从这种宇宙观得出的人生结论就是人只能顺其自然,安时处顺。它教人不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应顺从人的内在和外在的规律;它会使人摒弃社会责任,摒弃人生理想,其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人生观。儒家学说在天人关系中,重视人,特别重视人的人格力量和道德作用,把人与天地放在同等地位。荀子提出人最为天下贵和人定胜天的思想。儒家强调人 “与天地同参”, “为天地立心”,不贵天小人,从而引伸出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结论,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倡导积极的入世态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追求。

世界观影响人生观在西方哲学中也是如此。例如,叔本华、尼采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与他们唯意志主义的世界观是不可分的。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万物的本源,是宇宙的本质,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意志的表现。人生而具有求生意志,因而有欲望。这个欲望是无止境的,永不满足的。因此,人只能永远在失望中挣扎,在痛苦中煎熬。存在主义认为人是世界唯一真实的存在,而人存在的基本状态就是恐惧、厌烦、忧郁、绝望。这就是说,人从本性来说就是空虚、痛苦的,从而导致悲观主义人生观。佛教关于人生如苦海的人生观与四大皆空的宇宙观是分不开的

篇二:哲学与人生论文

目录索引

·摘要???????????????????????????????3 ·关键词??????????????????????????????3 ·正文

一、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3

(二)《辞海》对哲学的解释???????????????????·3

(三)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3

(四)道家以自然为本的哲学思想?????????????????4

(五)现代理解?????????????????????????4

二、人是什么

(一)人是向死而生的??????????????????????4

(二)人是“超人”???????????????????????·4

(三)人生即苦,苦海无涯????????????????????5

(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

三、哲学引导人生

(一)要有合适的人生定位

1.要制定合理的志向?????????????????????6

2.要扬长避短????????????????????????6

3.要在出世和入世间保持平衡?????????????????6

(二)要有一颗爱心???????????????????????7

(三)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7 ·结语???????????????????????????????8 ·参考文献?????????????????????????????8

摘 要:哲学有两大领域,一个是对世界的思考,追问世界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对人生的思考,追问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因此,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炼的人生态度之学。

关键词:哲学;人生;哲学与人生

一、哲学是什么

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没有出现。它来自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思想翻译为“哲学”。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最早把“哲学”这个词从日本介绍到中国。“哲学”是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个说法。下面试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哲学”。

(一)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合成,原意是“爱智慧”,爱慕智慧就是哲学。“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意思,情爱,友爱和博爱。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智慧”有两个特点,一是“完整”。完整指的是生命的完整,不要期待一帆风顺,在失败的地方反省才能有所改善。如此一来,面临挫折时才能很快振作起来。二是“根本”。人活在世界上,有些问题是小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属于根本的大问题。人为什么会死?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受苦难?这些都属于根本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在生活里也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需要以开放的心胸准备接触智慧。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追问,永远在惊讶。

(二)《辞海》对哲学的解释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三)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巨大的学术流派,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魅力深受世

人关注。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就是爱人,是一种内在修养的功夫和境界,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恭、宽、信、敏、惠五种德行。孔子对礼十分重视,

【1】 多次告诫弟子要“知礼”“立于礼”。在《论语》里,“仁”这个字有时泛指人

的所有德性。在这种情况下,“仁”就是“品德完美”。孔子对自己的德性修养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学说也是以人为其出发点,由此而建立了一种融会认识论、修养论、天人关系论为一体的生命道德哲学。主要内容有:尽心、养性、事天、立命。他认为人性修养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主张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稷次之,君为轻”。儒家注重个人修养,主张经世致用,推崇教化。 (四)道家以自然为本的哲学思想

道家将“自然”与“无为”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非常重要的范畴。“大器晚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成语都与老子有关。老子有“三宝”:一是慈,慈代表母性的特质,因为万物都来自于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说:“慈故能勇”。二是俭,俭就是对侍万物的一种态度,也代表着节制欲望。三是不为天下先。

(五)现代理解【2】

“哲学”在理论上,就是教人学习“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的总体学问;在实践上,就是教人学习“做人”、“处事”的学问总纲。所谓哲学思考,就是看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

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应该如何生活才有意义。

二、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在卡纳基调查中,500次通电话,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是“我”,共出现3900次。一个心理测试:集体照中你先注意谁?黑格尔的名言:“熟知非真知”,自以为最为熟悉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最不了解的。我们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人是什么?这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哲学家们都从各自的偏好的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人是向死而生的

这是海德格尔的观点。“向死而生”,从字面上来说,很容易明白。人总是要死的,人从出生那一时起,就一步步迈向死亡。所以,人的最终目的地是死亡,人人都无法逃避。这就是向死而生。但他认为,死亡是另有深意的。他称生理上的死亡为“亡故”,而哲学上的死亡是一种存在方式。向死而生的“向”,实质上

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显现,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

(二)人是“超人”

尼采提出“超人哲学”,认为历史的进程就是强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在于“扩张自我”。所谓“超人”,是指具有旺盛的创造力的人,是生命的强者。按尼采的解释,“超人”是平庸和停滞的反义词。人类已经太平庸了,是应该克服的东西。只有克服自己的人、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是超人。

(三)人生即苦,苦海无涯

这是佛教的观点。中国有的佛教徒说:人的五官就生就一副“苦”像――眉像字头,鼻眼像十字,嘴就是口。还有的说,我们来到世上的第一句话就是哭着喊“苦啊”。佛主释迦牟尼讲人生有8苦:生、老、病、死、怨憎会(冤家路窄,不喜欢的人或事找上门来)、爱别离(你喜欢的人或事反而得不到团聚)、求不得(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五取蕴。佛教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对本性的觉悟。只有觉悟了这一本性,人才能实现生命的永恒,从而进入解除人世烦恼的美好境界。 【3】【4】

(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征。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来认识人的本质,并认为:“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人的价值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个人价值是指个人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三、哲学引导人生

哲学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它不以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应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的一生充满矛盾斗争和痛苦,而哲学就是教人经得起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态度之学。所以,哲学不应与人生相分离。

人毕竟是有灵魂的,没有谁真正不在乎活得没有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美好的东西置若罔闻,人际关系紧张,抱怨生活无聊,人生意义迷惘。

篇三:哲学与人生论文

哲学与人生

上了一个学期的哲学课,我或多或少的对“哲学”这个

话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之所以最终确定这个题目为论文标题,是因为我通过这个课程,初步领悟到了一种新的人生态度。一个学期下来,我理解了一些以前不懂得东西,也学会了思考人生态度,虽然还不够成熟。以前我很浮躁,很多时候都在追逐一些功利的东西,现在我不敢说我完全改变了这种追求,但是至少我的确少了一些功利的心,没有那么的世俗了。心境也相对的平静了,想得开一些事情,也看得开过去很不顺心的事情。我想借这个机会对我走过的人生道路做一些总结,同时也对未来做一些简单的规划,阐述现阶段自己的思考过程与想法。

哲学与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生的每一个言行 ,

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实际上都贯穿着哲学 ,没有一个哲学家是绝对脱离实际的。哲学确实有玄虚的成分 ,不能完全离开推理、抽象的概念 ,但更是对现实的推论 ,是追问之学 ,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之学。一个人只要爱思考 ,他就有哲学头脑。西方和中国的传统哲学有两种不同的道路。中国传统哲学从来和实际人生是紧密联系的 儒家最讲现实 ,儒家哲学和人生紧密相联 ,主要从人生谈人生 ,讲社会政治生活、伦理道德。道家则从宏观的角度 ,从世界的整体 包括 自然 来探讨人生 ,追问人生。西方传统哲学是比较脱离人生的 ,将哲学看作是追问概念之学。在哲学与人生不同程度相分离的今天 ,我们应回归中国传统哲学之路 ,讲求哲学与人生相结合 。哲学是人生的态度之

学 ,研究人对世界应该持什么观点 ,采取什么态度 ,追求何种境界 ,用 比较正确与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世界与人生。不同的哲学决定了不同的在世方式,不同的人生态度 、人生境界体现了不同的哲学。因此 ,要区分不同的哲学派别所追求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中,哪一个是高的 ,哪一个是低的。关于人生境界高低的划分有各式各样的看法。

有人认为一部哲学史便是人类自我觉醒、自我发现与成

长历程的纪录,当人类在自己存活的自然环境中觉醒,发现到人与自然的区别之后,便开始尝试去了解自然、了解自己,发掘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类幡然醒悟到认识人自身、解开生命之谜、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人生命在自然中奋斗、存活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认识人本身,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人终极关怀的首务。从刚开始素朴的理解到现在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一言以蔽之,无不是在探究与解释人类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而已。

一个人想要活出生命意义的人,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自我

立定志向、目标去找寻一个总体计画或是总体生命蓝图,依照这个总体生命蓝图去构画自己的生命,同时能够贯彻实行自己的构画,才能活出自我生命的意义。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会根据宗教的计画来构画自己的生命,并活出具宗教意义的生命;一个注重传统的人,可能选择根据传统的计画来构画自己的生命,并活出承袭传统的生命意义;一个凡事要求合理化的人,可能根据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型来构画自己的生命,过著他所认为的合理的生活;??。无论我们从事什麼

样的选择、找到了什麼样的总体生命蓝图;然而依照该计画来构画生命,进一步活出有意义的生命,并不是件简单的工作。因为总体生命蓝图不是现成的罗列在眼前,任由我们随意去评比拣选,就可以对我们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力的;总体的生命蓝图必须要内化为自己坚固的世界观、人生观或人观才能影响生命的方向

感谢老师能开设这个课堂,在我即将决定自己的未来道路时,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导向。哲学与人生,这个课堂也许不被大多数人重视,但是通过认真的学习之后,真的是对自己的心灵是一个很好的净化,对精神世界是很大的升华。希望我身边的朋友们也能时刻自省,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希望大家有更好更正确的道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