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1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一)文章开头部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

(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

这个理论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个理论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因此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的仇视和憎恨。

(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这个理论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封闭的僵化的理论。这个理论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而是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3)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那些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优秀成果,是科学上的最新成就。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构成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文章简明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 在哲学方面,( 1.1— 6)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1.1— 3)

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八世纪末叶同中世纪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法国唯物主义,又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成果,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认为,这些成果中主要的是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2)、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1.4— 1.5)

列宁认为,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说明,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在于研究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条件及其物质活动。生产力是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马克思证明了社会关系的制度取决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向另一种更高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必然性。

列宁还指出,马克思的哲学理论证明,人们为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的社会意识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法律的和政治的制度、组织和机构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政治形式都是为巩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1.6)

列宁特别指出恩格斯在1886年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77-1878年撰写的《反杜林论》最明确最详尽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恩格斯在这两部著作中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积极作用,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了经典概括,提出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标准,论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列宁认为恩格斯的这两部著作是觉悟工人必读的书。

列宁最后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2、在经济学方面( 2.1— 2.10)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直接地研究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上的。要变革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首先就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而研究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就必须研究它依赖建立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代表作《资本论》就是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与其直接理论来源的关系( 2.2)

马克思利用了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初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成就。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论证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他们不能阐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马克思在他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中专门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证明了资本主

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基本观点( 2.3— 2.8)

马克思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商品)的地方,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从分析资产阶级为经济细胞——商品出发,阐明了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关系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分析了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发现了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揭示了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劳动在它的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大于它本身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这样马克思就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继唯物史观之后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承担者资产阶级,通过剥夺小生产者把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起来,造成大资本家同盟的垄断地位。这样,生产成为社会生产,产品不再是个别人的产品,而是许多工人的共同产品。但是,共同劳动的产品却为私人即资本家所占有。资本主义制度使工人愈来愈依赖资本,使生产日益社会化,同时创造了联合劳动的伟大力量。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作的科学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验根源。他根据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无政府状态、激烈竞争、周期性经济危机等等的科学分析,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代替。

3、 在社会主义学说方面( 3.1— 3.8)

(1)、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与根本局限( 3.1~ 3.2)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欧文(1771~1858)的学说。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大发展,使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这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产生的冲突开始形成时,就看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继农奴制度之后压迫和剥削劳动者的一种社会制度。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批判,对未来社会制度作了详细的设想,并通过宣传、示范和实验把它从外面强加

于社会。尽管他们的著作中包含有许多关于资本主义矛盾和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特征的正确思想,但是他们不能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创造新社会的力量。他们否定阶级斗争,宣扬和平改造社会的道路。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3.3— 3.6)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和根本区别,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这样,他们就揭示了阶级斗争是划分为对抗阶级的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明确指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列宁归结说:“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有感

其实很早就接触马克思主义了,只不过当初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真正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概念是在高二,当时我翻开《思想政治》课本第一眼看到的一句话是很醒目的黑体字: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句话说的多经典啊!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句话,进而喜欢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在1913年作的。当时俄国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沙皇政府统治腐朽,阶级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的工人以及各个阶级展开了革命斗争。列宁撰写此文一是为了纪念马克思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逝世30周年;二是进一步向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的开展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本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也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列宁在文章开头就指明了: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恨,也不能指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这看似“调侃”的说法恰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性。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正确的,因为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绝不同于任何迷信、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作辩护的学说的完整的世界观。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德意志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的哲学虽然包含辩证法思想,但是是唯心主义辩证法,是不彻底的。费尔巴哈进一步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出色代表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这个观点是十分正确的,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避免不了其局限性。在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问题时,他们的“公正性”就消失无踪了。他们极力掩饰在工业革命中就已经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就暴露无遗。

篇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七章 列宁的哲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

第七章 列宁的哲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等著作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列宁哲学思想。

1、《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捍卫和发展。

(1)列宁提出的“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的结论”。P245。

A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

B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

C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

“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的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个结论是关于认识的唯物主义前提,肯定了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是对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思想在认识论中的贯彻和发挥;第二个结论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个结论是关于认识的辩证法。这三个重要结论,准确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贡献。

(2)列宁的物质定义。P249。

列宁给物质下了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定义,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个定义概括起来有三层意义:

一是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把握物质,揭示了“客观实在性”这一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定。

二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把哲学的物

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区别开来。哲学的物质概念是对一切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共同本质的概括,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是对特定的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认识。

三是既概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也概括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物质观上完成了自然和历史的统一,为系统地、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基础。

2、《哲学笔记》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发展。

(1)唯物辩证法实质。P255~256。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作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他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实质的这个认识,实现了关于辩证法的认识由结构到实质的跨越,提升了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对立统一规律的意义:第一,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法的其他范畴的钥匙。

(2)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P256~257。

在《哲学笔记》中,列宁对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作了充分阐述。在列宁看来,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一般概念,是一个过程,一个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过程。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一般、概念以及关于任何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都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概念一定会在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得到检验、修正、充实和发展。

列宁从概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的角度对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的说明,已经涉及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问题与认识论问题的联结,表明作为唯物辩证法范畴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又是认识论的,是具有一般世界意义的关于认识的对象与认识的结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P264~265。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阐发和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经济是基础,但决定事物的性质及其表现的还有该事物的政治方面。

三是社会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关系的“交织”。

四是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把一定对象的认识放到该对象存在的一定历史条件下,因为客观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是历史的现象与结果。

五是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一种客观事实。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实质是阶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根本方面,是阶级社会中一切现象的本质的、内容的方面,因为又是决定的方面。

4、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P272。

列宁认为,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性、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是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便不配拥有这个称号。

5、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P276。

列宁在揭露和批评了布哈林的观点的折中主义性质后,提出了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这就是:第一,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他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第二,从事物发展、“自己运动”、变化中来考察事物。第三,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第四,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6、《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中的“两个联盟”的思想。P282、284。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是列宁晚年的一篇重要哲学著作,是列宁为俄共(布)理论刊物《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第三期撰写的一篇指导性文章。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着重谈了党在哲学战线的工作方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任务,强调共产党员要同各种唯心主义思潮和迷信思想作斗争,并在斗争中同非共产党员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结成联盟,战斗唯物主义者同现代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

列宁的《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关于战斗唯物主义的“两个联盟”的思想,特别是“自觉地对待宗教问题,自觉地批判宗教”和从唯物主义出发对黑格尔辩证法作系统研究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发展。

7、世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各国革命发展道路特殊性。P286~287。

列宁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各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的统一。一方面,世界历史发展有其一般规律,各个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总的说来是服从这一规律的;另一方面,各个国家的发展必然具有各自的特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正是在这种各具特点的各国的具体发展中得到表现。 列宁认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篇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规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它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西跑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科学强有力的证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方面,有区别,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世界的一个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规律。他们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的哲学是一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什么是邓小平的哲学思想?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的哲学基础,是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直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邓小平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路线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有什么特点??

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没有不占时间的物质运动。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没有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空间,物质运动也离不开空间,没有空间之外的物质运动。

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

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始终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生产力就是在人们物质需要与生产力发展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的。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一,制度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第二,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第三,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第四,人的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质量互变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扎实苦干,防微杜渐,反对作庭冒险主义。第二、坚持革命,适时变革,反对有秦保守主义。第三,批判“激辩论”和庸俗化论等形而上学的观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质量互变规律回答了事物发展的形势问题,那么事物发展的整个进程又是怎样的,及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怎样的??这是否定之否定所要回答的问题。

马克思关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实践关系,第二,认识关系,第三,价值关系,第四,审美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实践关系是主客体中最基本的关系,其它三种关系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的能动反映。

怎样理解劳动是连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纽带??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虽然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但是,二者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第一,自然界的运动是盲目的,自发的,无需人参与的,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客观过程,而人类社

会的运动是人类有目的、自觉的活动。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力具有社会性,第二,生产力具有人的属性,第三,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第四,生产力具有历史性。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中还包括科学技术,这是马克思的观点。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人与自然界要发生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叶要发生关系,这种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发生或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表示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之所以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因为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生产力总是不断的发展的,由它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在一定阶段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使的生产力同他在其中活动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党这种矛盾在原有的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力就要冲破原有的旧的生产关系,用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来代替旧的成为生产力发展桎哠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他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供广阔的场所,从而有力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生产关系能够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特别是任何物质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进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技术设备和自然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把生产力的潜力发发发挥出来。

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是,则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或者是生产力的发展遭到严重的破坏,生产停滞,或者是生产力虽有发展但发挥不出来,只是因为旧的生产关系严重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物理把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是,不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甚至遭到破坏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决定环节,这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表现得异常明显和突出,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来说,仍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为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仍然是由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思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不仅是人脑对物质的反应,而且意思又能反过来对物质发展进程起巨大的反作用。第一,意思能够能动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意思的能动作用。意思可以直到人们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第三,意识对人的生理机能的影响。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具备以下条件:

要正确的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于实践,第二,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首先从意识的起源来,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这种物质形态的产物,其次,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人脑这种高度发达的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在此,从意识的作用看,他要凭借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作用与客观对象,才能得到发挥。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在:首先,能动的反映世界,及在实践的基础上,意识能通过事物的现象不断的反应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能动的改造世界,记忆是在正确反映世界的基

础上,制定出正确的行动计划和方案,通过时将改造客观世界。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既要从根本上肯定物质决定意识,以便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又要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以便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多手工业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一化是主体,三改是总路线的两翼,一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三改是一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的路线。

什么叫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具体内容要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第三,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物。第四,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总结人民斗争的实际经验,批判的继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遗产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萌芽、形成、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对中国社会实际的调查和革命规律的探索,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是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形成,它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中,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作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

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原则,关于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关于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执政党建设问题等(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列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辛丑条约

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并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值,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从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去,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消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减租减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

我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什么时候???

八一南昌起义

延安整风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整风,思想建设的有效形式,主要内容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八股文以整顿文风,而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党战胜敌人的两个最基本的武器是什么???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第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以上,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第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而广大的乡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归根到底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政权的组成形式是什么???

工农民主政权,人员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各占1/3。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这两个联盟占中国人口的80%以上。同时环包括了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殊联盟。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是,对外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对派的颠覆和破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使用普选的方式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由代表大会选出的各级人民政府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是什么???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这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计划生产,但同时由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市场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因此,我国的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而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

市场是他的主体,但附有在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之下,为国家市场的补充。

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提出的方针是什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马克思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

说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解放思想的真正目的在于排除各种习惯势力,主观偏见的束缚和干扰,为的是在思想上正确认识,从而在实践中严格遵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达到真正实现实事求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离开了实事求是,就有可能出现做得或者有的倾向,解放思想,也就是既要反对左,又要反对右,同时,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不等于随心所欲,胡思乱想,而必须与实事求是相联系,二者不能隔离开来,对立起来,解放思想就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即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成为贯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成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法宝。

判断一种社会制度具有优越性的标志是什么???

就是看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即使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我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也就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怎样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后,是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指的是什么??

由粗放型集约型方向转变,粗放型就是以数量和速度的增长为中心。集约型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319页码,无答案

为什么说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由市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劳动力等;其次,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城乡20是寂寞能否达到小康水平,最后,我国的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