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络哲学思考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1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哲学思考

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哲学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盛行的今天,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它所带来的层层隐患,网络沉迷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时至当下,网络盛行,越来越多的人把宝贵的时间和自己有限的经几次元用于网上冲浪,沉迷其中,对于这种现象尚无确切的界定。我们称之为“网络沉迷现象”,它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网络存在的利与弊。文章讲述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网络对大学生的有利影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危害以及其防治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原因 危害 对策

近年来,互联网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人们很惬意地享受着网络所带来的便捷、尽情挥洒现代文明的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许多青少年却因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成为网瘾少年。为了上网而偷盗抢劫、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面对这让人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许多家长和老师不禁困惑: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一.大学生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

(一)。从大学生自身方面而言,有如下几点:

1.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差。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过渡期,他们的生理虽趋于成熟,但心理还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网络上大量的新奇信息、游戏和视听功能为主的娱乐性活动,使得追逐时尚、爱好猎奇的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2、逃避学习困难,逃避现实。当大学生因为对学习的放松和不努力导致成绩差,或因基础差产生学习上的困难,或因方法不当出现学习障碍时,这一切都将导致他们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困难和压力,多数学生不愿面对自己在现实中的实际困难。于是,网络成了他们逃避现实学习困难的最佳去处。在网络上的流连忘返可以让自己沉醉其中,忘却现实中的学习烦恼,以此来麻痹自己。

3.缺乏高远的志向,没有奋斗目标。不少大学生在进人大学前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当大学梦实现后他们就以为万事大吉,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对于上大学后该如何完成学业,自己将来应成为怎样的人,未来要做成什么事,诸如此类的问题根本没有思考过,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势必表现出在学习上的被动无计划性、在时间上不会有效管理、在生活中无规律性。于是,空虚、孤独、寂寞、无力感、无兴趣感油然而生;他们终日无所事事,对学习、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毫无兴趣,觉得时间不好打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极易被网络所吸引,在网络中寻求精神刺激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二)。从家庭方面而言,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之一是与父母缺少沟通与信任。虽然众多父母在物质生活中对孩子关爱有加,但在精神生活上却由于代沟、教育方式不妥等原因,无法满足青少年对精神关怀的需求,导致他们到网络中寻求精神寄托。

(三)。从学校教育方面而言,在许多学校,存在的依然是应试教育。不负重荷的学生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和心理压力,而教师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对学生的心理的变化未予以足够关注,学生在学校找不到缓解内心的孤独地方,遂把目光转移到虚幻的世界中去;从计算机教育现状来看,尽管各学校对电脑和网络知识都很重视,都开设了专门课程。但很少有学校对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进行专门教授。而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一旦浏览非法、色情、暴力网站后,很容易被腐蚀,继而沉迷。从高校网络教育现状来看,全国多数高校虽已建立了校园网,有的还铺设了宽带网,开设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但由于缺乏安全预防教育,疏于引导和管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致使电子阅览室完全变相,成了名副其实的聊天室、玩游戏和看黄色片的好去处。这种变相纵容最终导致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

(四)。从社会方面而言,网吧的出现是造成青少年沉溺网络的重要条件。客观地说,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是孩子沉溺网络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特别是政府机关对网吧的监管不

力,加剧了学生沉溺网络。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有利影响。

1.网络带来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网络中,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他们可以同时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和娱乐节目,一些思潮、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等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网络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利用日渐成熟的电子商务,在网上购买教材、衣服、电脑等,还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视频和远方的亲人面对面的交流。

3.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因特网及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大学生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件及学校的重大工作安排。

4.网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可以通过招聘单位的网站了解一些招聘信息,通过发Email的方式同招聘单位取得联系。这样,大大减少了应聘的盲目性,既减少了经济开支,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5.网络带来大学生交往方式的改变。网上交友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这种方式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网友可以直接交流思想,使个人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可推心置腹,又可任意调侃,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缓解了生活中交友的心理压力,扩大了交际面。

三、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首先,对学业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削弱了学习的动力,容易遭受学业上的挫折。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整日与电脑为伴,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走进课堂。一些大学生总是想着那个色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以致于旷课,逃课去上网,结果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学业荒废而遭受到学校的强行退学。

其次,对身体健康的消极影响。长时间坐在电脑跟前,极其影响身体健康,包括视力下降、整体体质下降。大学生还处在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而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且不说电脑辐射的伤害,大脑神经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视力下降,引发心血管、胃肠功能等各种疾病,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再次,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主要是在聊天或互动游戏。大学生迷恋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应,而网络成瘾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研究表明,过度上网容易引发心理疾病,使学生的心理或行为偏离社会公认的规范或行为方式。心理或行为上出现失常或反常、失调或无序。大学生上网易产生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人格等心理障碍。主要指由于长时间激烈的网上游戏、聊天等刺激而产生的幻觉;病态地对网上图片、游戏、图象等过分注意所引起的过高的警觉性;记忆力减退;思维僵化、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情感冷漠、焦虑。意志消沉,人格匮乏。

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防治对策。

1.学生自己应该树立健康意识,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强自己网络知识方面的教育,明白网络只是一个信息桥梁,一个可以获取知识的工具。

2. 深入开展网络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面对网络,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网络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代化工具,但不是精神家园,更不是世外桃源。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危害,要扬长避短,特别不能迷恋网络。第三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心态。正确认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自由性,能够在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自由转换,不能本末倒置,沉迷于网络虚拟

环境之中;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参加网络文明建设,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实施欺骗行为,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第四要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现实生活态度。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及需要,发现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其他途径所在,鼓励大学生参加到现实活动与交往中,培养和发挥自身优势。

3.适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指导的有效方式,它的针对性强,有利于将一般的原理用以指导学生个别具体问题,有利于促使教育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认识,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但是,心理咨询的普及面较窄,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系统的青年心理知识学习和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缺乏心理自我保健和心理疾病自我防治能力。因此应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同时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把心理教育、心理卫生常识等教育,举办各种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学习心理、社会心理、恋爱心理和求职心理,掌握人际交往艺术,正确对待荣辱、挫折。

4.加强完善网络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大学生网络行为 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是成年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加强网络制度建设,把他们上网行为限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之内是必要的。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课堂和宿舍等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对上网行为进行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是能够克服和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对网络成瘾者也有一定的矫治作用。学校要严格校规校纪,建章建制,制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条例、宿舍计算机网络管理条例、上网用户守则等进行规范管理,并从公寓管理规定入手,对夜不归宿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从源头上杜绝学生通宵上网的可能性。

5. 加强网络立法,抑制网络糟粕。网络在为我们带来信息开放的同时,又向人们警示:倘若置网络糟粕的泛滥而不顾,必将造成对青少年健康构成危害;但若因噎废食,禁止青少年上网,亦会对精华的流通构成人为地阻滞。如何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使网络营运做到有法可依,是防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根本途径。

篇二:对大学生沉迷网络现象的哲学思考

对大学生沉迷网络现象的哲学思考

061111011120111536

董鹤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社会的信息化建设,网上生活已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大大拓宽,但同时,网络在给大学生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人成长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和冲击。因此,沉迷网络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大学生成长,妨碍正常校园学习生活的一大问题。帮助大学生消除沉迷网络的心理疾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 如今社会网络盛行迹及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识之一,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发展。当然也影响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尤其作为引领潮流的大学生更是无“网”而不胜。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应用呈现出以娱乐为主的特点。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许多大学生因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以至于有的学生为了上网而离家出走、走上犯罪道路,甚至涉及生命安全问题等等,面对这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许多家长和老师不禁困惑:究竟是什么导致他们堕入网络之渊,无法自拔呢?依据哲学理论知识以及亲身考证、查阅书籍,我将就学生沉溺网络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应如何应对,从哲学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哲学分析与思考。

二、 关于沉溺网络原因的分析

根据哲学理论唯物辩证法可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从这些哲学原理角度可以分析到——大学生沉迷网络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内因和外因的。

1)从内因方面讲,青少年沉溺网络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身意志薄弱,控制力差等一些不良品质所引起的。随着成长,大学生迫切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由于是面对面的交往,容易受到人的外表、表达能力等条件的影响,因此部分人在交往中不能积极主动与人交往。而网络的虚拟性摒弃了这些影响,对人的优点放大,减少缺点。这样人们以某种虚拟的形象和身份交流,在网络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心理满足和自信,使交往得以继续。也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他们一步步堕入网络的深渊。

2)从外因方面而言,现如今社会发展,对于网吧的出现及国家教育体制等是影响大学生沉溺网络的重要因素。从另一个角度说,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是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特别是政府机关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不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沉溺网络。同时,高校并没有提高足够丰富的课余生活供大学

生选择,这也间接的促使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当中。

三、 沉迷网络带来的严重后果

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身份不确定性、个性化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恰好满足了部分大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重建自我认同的机会。也正因为这样,大部分学生深陷其中就无法自拔。网迷大学生通常对网络表现出了很强的依赖性,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在上网过程中引起的焦虑、强迫、忧郁、依赖、逃避等消极心理,容易引发破坏、违规、犯罪等反社会和不适应社会行为。不良的网络严重冲击着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各种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今世界正在通过互联网广泛性地以文化包装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超越国界地向全球渗透。这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潜在的威胁。

(一)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

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二)"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呆在电脑前的幅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三)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四)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五)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

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多网络受害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

四、对策建设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沉迷网络给当代带来了深重的不良影响,不少大学生整天沉湎与虚幻的网络世界,以至于荒废了学业、淡漠了友情和亲情,深一步反映这些大学生空虚、无聊、颓废的学习和生活心态,缺乏对崇高人生的追求和解决人生失败、挫折的坚定信心。总的来说这都与大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成长的环境有关。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

总的来说对于年轻的(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沉迷网络哲学思考论文)大学生而言,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减少沉迷网络现象,需要我们从外因、内因两方面同时做起,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高校方面要提供更丰富的课余活动,帮助学生理智的对待网络、意识到上网成瘾的危害。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黑网吧、不良网站的监管力度,从侧面帮助学生摆脱网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沉迷网络现象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篇三:沉迷网络现象的哲学思考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年 级:函授14

专 业:工程造价

层 次:高起专

学 号:14171104001

学生姓名:纪常福

学习中心(函授站):青岛校区学习中心

2014 年 6 月 25 日

“沉迷网络”现象的哲学思考

关于标题:明辨先要解析,在论述相关问题之前阐明关键单词的定义非常有必要。沉迷者的定义,此文中,“沉迷者”指将大量的、超出正常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网络中,从事与正常生活和工作无关的虚拟世界活动的人。“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引自百度),“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中国哲学简史》),本文希望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析沉迷网络现象的本质,原因,结果,危害,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由此表达作者的世界观。

沉迷网络的本质:“愿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是“愿望的满足”。网络和梦有许多相似之处,梦是被动的幻想,网络是主动地痴迷,两者都是于现实中的不满足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很难想象一个在现实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会痴迷于网络,只有在现实中处境不好,心情不顺,压抑的人才会把情感释放在网络中。“愿望的满足”用于形容沉迷者对于网络的感情非常贴切,我无法也不需要再用其他词语表达沉迷者的心态了。

人有社会属性,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期待着价值被周围所承认。如果现实中无法得到认同,自然会在精神世界中寻求认同。因此沉迷网络的根源在于,沉迷者没有在现实中创造足够的价值,没有实现自身的价值,导致不被社会所认可。学生没有好成绩,工人没有高收入,丈夫妻子没有和睦家庭,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很多受困于孩子沉迷网络的家长应反思自己) 。比如,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孩子因为沉迷网络所以学习不好。我认为正相反,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度不够,或者说,现实世界没有提供足够引起孩子关注的东西,于是他成为沉迷者。试想,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父母怜爱的孩子;一个和小伙伴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关系融洽,不孤独的孩子;一个有健康的爱好,唱歌啦,运动啦,并且从中得到乐趣的孩子。。。等等,对现实有足够关注的人很难成为网络沉迷者。对于沉迷者来说,现实是痛苦的,无趣的。他需要“愿望的满足”,所以投身到网络世界中,很不巧网络确实乐趣无穷,so he is lost.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现实是痛苦的,而网络带来快乐。人在感情上(或本能上)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沉迷者任由本我的欲望奔腾而缺乏自我控制,所以沉迷者的自我控制力普遍较差,多是感情用事,容易冲动。由于超我的存在,沉迷者一般心存愧疚,不自信,重度沉迷易导致孤僻,封闭自己,对他人缺乏信任。沉迷者的心理应是这样: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但薄弱的自我控制力无法压制本我的欲望,于是放任。

现实和网络就像2个相交的圆,它们之间有交集。人的精力有限,过多精力投入到虚拟网络中,必然对现实世界缺乏应有的关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过程。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脱离了实践,即没有了社会关系的基础。沉迷者长期脱离现实,沉迷虚拟世界,活在一个人的幻想中,渐渐同亲人朋友疏远起来,他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很差。对于他周围的人来说,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一个另类的,孤僻的,格格不入的存在。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朋友,

亲人是沉迷者,因为沉迷者不需要朋友,他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了解网络,不使用网络是不可想象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触网络世界,这给人们生活,工作方方面面带来很大便利。甚至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网络事业,建设,发展,从事网络工作。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事实上,适当地借助网络这个工具,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扩大视野,增长见闻,扩大交际圈,认识天南海北不同的人,游戏娱乐,增添人生乐趣,好处多多。重点在于掌握好度,什么事都是过犹不及。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处世哲学。沉迷者就是走了极端,物极必反。尽管网络是现代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致力于建设美好人生的工具。沉迷者的问题在于越过了边界,模糊了界限,颠倒了主次。沉迷者陶醉在,或麻木在美妙的梦里,忘记自己人生的目标,梦醒时分,空余恨。

下面讨论一下从沉迷者自身出发如何戒除网瘾。

人做什么完全取决于他的想法。而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外部环境对人的刺激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对刺激信号进行处理,产生新的信号通过神经传到身体的各部分,于是人开始行动。就像计算机由输入装置,中央处理器,输出装置组成,机器要输出任何信息完全建立在它曾被输入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人的行为来源于他的想法,而他的想法——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来源于他的环境(包括出身,家庭,受教育程度,社会环境等等有别于他自身)——在向计算机硬件输入系统软件及相关应用软件之前,计算机只是一堆废铁。我们不止一次在各种媒体上听说过“狼孩”,一个先天正常的婴儿,生存环境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叔本华的名言:“我们能做我们想做的,但不能想我们要想的。”人的思想貌似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实际上有自己的限制,受自身经验的制约,人不可能想超越自身思想界限的任何事。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意识的能动作用足以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一花一世界,同一朵花,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美。如同阳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出五颜六色,个体的主观意识就是心灵的三棱镜。

既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特别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或观点。

所以,对沉迷者来说,如果想改变自己,也不外两种方法,一:改变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变自己。例子不胜枚举,开个玩笑:网上高呼扶助老人的都是现实中不扶的,网上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现实中都是良民。自身环境变了,行为处事或多或少有变化,犹如变色龙。这充分证明了人是经历千万年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胜出的高等动物——适者生存。

二:改变心态,说起来容易,真正坚持很难。就如同马列主义所言,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但必须以物质的决定作用为前提,而且,他不是人的主观随意性,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心态的改变要伴随着环境的改变。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都是说人要以环境变化而改变心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需要强大的意志。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学校的青葱少年进入社会的大染缸就找不到北。但是,如果心灵足够强大,那么改变自己对某些人来说轻而易举,只需要一个念头。前几天看个电影《源代码》,主人公思想的转变不仅彻底改造了自己,还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如果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我们会想到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地改变,即改变我们的态度,我们甚至几乎没有想到过。下决心去采取这样一个步骤,这对我们来说是太难了。”——维特根斯坦。所以,改变心态很难,但绝对有效。

这几天的新闻,大概是2014,6,22吧,戒除网瘾学校体罚学生致某生死亡。将沉迷者送

到此类学校,彻底断绝他上网的途径,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对戒除网瘾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也决不能忽视对沉迷者思想的教育、引导,提高沉迷者的主观认识,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才是治疗网瘾的根本办法和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基本是没什么作用的,如前所述,沉迷者不缺乏超我的指引,道理自己都明白,问题在于自我控制力差。一个优秀的心理医师,可能会采用行为主义疗法,引导沉迷者,触发其他的兴趣点。没有比在其他领域引起沉迷者浓厚兴趣更有效的办法去治疗网瘾。针对沉迷者本我强大的特点,自然而然,我们会想到,爱情是一副良药,一个真正陷入情网的家伙不会对其他任何事感兴趣的。

就像黄石公园的野牛,被群狼围猎,为冰雪所困,饥饿,寒冷,陷阱,死亡。它们操蛋的一生貌似只为了每年发情期的15秒的交配时间,15秒。。。为了这15秒,雄牛们要互相角斗拼个你死我活,争夺交配的权利。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迎接多头雄牛的挑战,最终胜利者只占角斗者的十之二三,失败者可能流血而死,失去生命,失去繁衍生命的机会,同时再也无法享用春夏美味的青草,春夏对它来说是最好的季节——尤其在经历饥寒交迫的冬天之后。只为了15秒。。。在看《自然传奇》的时候,我为那80%的失败者难过,它们完全可以放弃角斗,尽情享受微风,阳光,青草,清澈见底的溪水,对于它们那悲剧的一生来说,这些是无价的,无可比拟的,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但是它们的选择是,为了15秒的可能失去生命。为什么?也许叔本华的“论性爱”能解释,它们存在的意义是繁殖生命,延续种族。这是这个世界的“意志”。“这是上天规定的,最大”。有点跑题,野牛的例子在于说明“爱情”或“性”的力量足够强大去战胜网瘾。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Always like this. 痛苦的生活中那个盆栽是莱昂的精神寄托,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沉迷者来说,某种意义上,盆栽和网络是一样的,都是不满现实的产物。影片最后,小女孩将盆栽移植到了土地上,沉迷者应该意识到,把美好的寄托扎根在现实之中,不要脱离现实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