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5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哲学与人生论文

目录索引

·摘要???????????????????????????????3 ·关键词?????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论文

?????????????????????????3 ·正文

一、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3

(二)《辞海》对哲学的解释???????????????????·3

(三)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3

(四)道家以自然为本的哲学思想?????????????????4

(五)现代理解?????????????????????????4

二、人是什么

(一)人是向死而生的??????????????????????4

(二)人是“超人”???????????????????????·4

(三)人生即苦,苦海无涯????????????????????5

(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

三、哲学引导人生

(一)要有合适的人生定位

1.要制定合理的志向?????????????????????6

2.要扬长避短????????????????????????6

3.要在出世和入世间保持平衡?????????????????6

(二)要有一颗爱心???????????????????????7

(三)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7 ·结语???????????????????????????????8 ·参考文献?????????????????????????????8

摘 要:哲学有两大领域,一个是对世界的思考,追问世界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对人生的思考,追问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因此,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炼的人生态度之学。

关键词:哲学;人生;哲学与人生

一、哲学是什么

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没有出现。它来自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思想翻译为“哲学”。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最早把“哲学”这个词从日本介绍到中国。“哲学”是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个说法。下面试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哲学”。

(一)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合成,原意是“爱智慧”,爱慕智慧就是哲学。“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意思,情爱,友爱和博爱。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智慧”有两个特点,一是“完整”。完整指的是生命的完整,不要期待一帆风顺,在失败的地方反省才能有所改善。如此一来,面临挫折时才能很快振作起来。二是“根本”。人活在世界上,有些问题是小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属于根本的大问题。人为什么会死?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受苦难?这些都属于根本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在生活里也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需要以开放的心胸准备接触智慧。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追问,永远在惊讶。

(二)《辞海》对哲学的解释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三)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巨大的学术流派,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魅力深受世

人关注。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就是爱人,是一种内在修养的功夫和境界,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恭、宽、信、敏、惠五种德行。孔子对礼十分重视,

【1】 多次告诫弟子要“知礼”“立于礼”。在《论语》里,“仁”这个字有时泛指人

的所有德性。在这种情况下,“仁”就是“品德完美”。孔子对自己的德性修养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学说也是以人为其出发点,由此而建立了一种融会认识论、修养论、天人关系论为一体的生命道德哲学。主要内容有:尽心、养性、事天、立命。他认为人性修养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主张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稷次之,君为轻”。儒家注重个人修养,主张经世致用,推崇教化。 (四)道家以自然为本的哲学思想

道家将“自然”与“无为”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非常重要的范畴。“大器晚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成语都与老子有关。老子有“三宝”:一是慈,慈代表母性的特质,因为万物都来自于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说:“慈故能勇”。二是俭,俭就是对侍万物的一种态度,也代表着节制欲望。三是不为天下先。

(五)现代理解【2】

“哲学”在理论上,就是教人学习“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的总体学问;在实践上,就是教人学习“做人”、“处事”的学问总纲。所谓哲学思考,就是看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应该如何生活才有意义。

二、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在卡纳基调查中,500次通电话,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是“我”,共出现3900次。一个心理测试:集体照中你先注意谁?黑格尔的名言:“熟知非真知”,自以为最为熟悉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最不了解的。我们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人是什么?这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哲学家们都从各自的偏好的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人是向死而生的

这是海德格尔的观点。“向死而生”,从字面上来说,很容易明白。人总是要死的,人从出生那一时起,就一步步迈向死亡。所以,人的最终目的地是死亡,人人都无法逃避。这就是向死而生。但他认为,死亡是另有深意的。他称生理上的死亡为“亡故”,而哲学上的死亡是一种存在方式。向死而生的“向”,实质上

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显现,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

(二)人是“超人”

尼采提出“超人哲学”,认为历史的进程就是强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在于“扩张自我”。所谓“超人”,是指具有旺盛的创造力的人,是生命的强者。按尼采的解释,“超人”是平庸和停滞的反义词。人类已经太平庸了,是应该克服的东西。只有克服自己的人、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是超人。

(三)人生即苦,苦海无涯

这是佛教的观点。中国有的佛教徒说:人的五官就生就一副“苦”像――眉像字头,鼻眼像十字,嘴就是口。还有的说,我们来到世上的第一句话就是哭着喊“苦啊”。佛主释迦牟尼讲人生有8苦:生、老、病、死、怨憎会(冤家路窄,不喜欢的人或事找上门来)、爱别离(你喜欢的人或事反而得不到团聚)、求不得(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五取蕴。佛教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对本性的觉悟。只有觉悟了这一本性,人才能实现生命的永恒,从而进入解除人世烦恼的美好境界。 【3】【4】

(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征。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来认识人的本质,并认为:“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人的价值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个人价值是指个人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三、哲学引导人生

哲学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它不以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应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的一生充满矛盾斗争和痛苦,而哲学就是教人经得起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态度之学。所以,哲学不应与人生相分离。

人毕竟是有灵魂的,没有谁真正不在乎活得没有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美好的东西置若罔闻,人际关系紧张,抱怨生活无聊,人生意义迷惘。

篇二:哲理的思考——哲学系论文

哲理的思考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一些简单的哲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哲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哲学探讨的一些基本问题,哲学的起源,以及哲学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哲学的思考:

在宁静的夏夜,当你仰望星空遐想的时候,是否也会发问,我到底是谁,从哪里来,去向哪里?这几个问题,正式历代哲学大师苦苦探讨的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只不过很多人都从不去正面探讨这些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无需探讨,不具实际意义,所以也就不具备成为哲学家的契机了。

二.哲学的起源:

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前二百年世界范围内希腊、印度和中国同时产生了哲学,哲学三元。雅斯贝尔斯的理论,不管你赞成与否,它确实说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不容否认。三者独自产生,所以哲学三元而非一元,三分天下。三者自成体系,平行发展。

哲学概论课,首先就是准备把各种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来加以比较。

所有哲学都是特定文化的特性.在世界的文化史上,有所谓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时间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全世界只有三个地方有哲学,或者说只有在这三个地方产生了哲学突破:西方,中国,印度。在西方,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在印度则有佛教、耆那教等。这是很奇怪的现象。这三个地方形成的哲学,在轴心期都是在本地的地区性文化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这样发展起来的哲学,因此也都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独立的思路、独立的哲学问题,从而形成了三大哲学系统:希腊系统、中国系统以及印度系统。在当时这三大系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交流,而是各自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16

世纪以后,希腊系统扩充到了整个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势力越发强大,而中国系统和印度系统相比之下则处弱势地位,从而出现了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

(一)西方中心论及其崩溃

西方中心论的最高权威是是黑格尔。他的《历史哲学》一个长篇的序言,把东方,包括中国、印度、埃及统统撇开,他认为真正历史的开始是希腊,希腊人是西方精神的家园,因为西方以希腊文化作为自己的哲学的家园,一直到后来发展到日尔曼,德国就成了西方的西方,西方中心的中心。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面谈到中国的哲学,他说孔子的那一套只是格言而已,道德格言,人生格言,谁都能得出来的,算不了什么哲学;《易经》和《老子》有点象哲学,但是它太浅薄,没有逻辑的论证,因此不是哲学。哲学是从希腊开始,中国没有哲学,这套观念影响了西方很长一段时期。

到二十世纪,西方中心论遭遇严重挑战,并最终崩溃。这其中,有三个大的标志性事件。这就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斯宾格勒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西方文化的各种危机弊端来反思,写了《西方的没落》。他把世界的文明分成几大块,认为西方已经进入没落期。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雅斯贝尔斯,通过反思提出了轴心期的概念,这世界的文化,文明的起源在轴心期至少有三个,如果包括以色列,有四个。两次反思,都对西方中心论起着颠覆的作用。

(3)冷战结束,美国人亨廷顿又写了一本书《文明的冲突》,就把世界上的文明也分成几大块,有基督教文明,有伊斯兰文明,有儒教文明,还有日本文明,非洲文明。亨廷顿认为冷战之后,世界产生了一种不是政治、不是经济也不是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是文明和文明之间的斗争。西方中心论经受了二十世纪三次大的事件,不断地摧毁

(二)轴心期哲学的突破

从哲学最早的起源来看,哲学是在轴心期时代成为人类精神自觉的象征的。(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

轴心期这个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的。所谓轴心期,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六百年中间。这个时候在全世界三个地方,或者是四个地方,产生了哲学及人类的精神自觉运动,这就是印度、中国和希腊,也可以加上以色列,以色列是是宗教,与其他三个略有区别。这三个地方,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精神中心”。就在那个时候,分别在三个地方形成了“哲学的突破”,即人类精神

突破宗教神话纯粹感性的、信仰的、原始的思维模式,第一次用理性、用大脑来考虑宇宙人生问题。这就是哲学的突破。

轴心期哲学和人类精神的突破,表现在四个大的方面:

1、涌现出众多的、近乎无法超越的先哲,形成了基本的精典。

中国: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孙子、墨子、韩非子以及诸子百家;

印度:《奥义书》及印度教众弟子、佛陀及原始佛教众弟子;

巴勒斯坦:耶稣以及以利亚、伊塞亚、耶利米等众先知;

希腊:泰勒斯及小亚细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巴门尼德及其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勃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等,还有被剧作家、艺术家、诗人。

在轴心期,形成了不同的哲学经典,比如中国哲学经典,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等,很多,多数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形成的哲学经典,他们把中国人自己的哲学探索,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等很多,形成诸子百家,都是经典。在西方也一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还有很多,都形成了希腊的哲学经典,在印度,《奥义书》、佛教、耆那教,还有好多,在那个时候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用佛教的话说,就是除了佛教以外,还有九十六种外道,也形成了它的经典。

2、形成了至今仍然左右我们思想的基本范畴,创造了至今仍然决定我们生活的世界宗教。

西方:犹太教产生,后来又在犹太教基础上形成基督教,由此构成整个西方文化和精神的支柱之一。犹太—基督教后来传播扩张到整个欧洲以及美洲、非洲甚至全世界,至今仍然左右着西方人的信仰。与此同时,由希腊先哲所创造的一系列范畴,至今仍然是西方人思想的基本范畴,诸如世界与本体、物质与精神、运动与静止、一与多、意见与真理、现象与本质、逻辑与理性、存在与上帝等等。

印度:印度教形成,佛教产生。佛教后来北传到中国杯发扬光大,并进、而传播到日本、朝鲜,同时南传到南亚、东南亚。印度教至今仍然是印度人精神生活之根本。同时,印度教和佛教所创造的一系列范畴,至今也仍然是南亚和东南亚人的基本思考范畴。

中国:儒家后来慢慢演绎为具有完整仪式、信仰、经典的准宗教,并一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主要支撑。以道家为基础后来形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传到中国后也扎根生长,甚至在相当长时间是中国人的基本信仰。儒道佛三教及其创设的基本思想范畴,如道与器、天地人、仁义礼智信、变与易、义与利、公与私等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和支撑着中国人的精神

生活和思想方式。

3、人性全盘改变,第一次出现了理智和个性。“以前无意识接受的思想、习惯和环境,都遭到审查、探究和清理。”(第9页)

不管是在古代希腊还是希伯来,使在古代印度还是中国,人们都不再封闭在自身中,而是变得不能再确定自己,并由此而向新的无线的可能性开放。人们内心充满了骚动和不安,出现了精神上的纷乱。中国先秦的所谓“百家争鸣”就是这种精神纷乱和精神觉醒精神解放的典型反映。古代希腊的各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派别之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别,一元论和多元论之辨,无不显示出这样一种精神状况。

换言之,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哲学家们,走到了时代的前面。由此,在思想家与大众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所以,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人民以思想罪判处死刑了,孔子周游列国而惶惶然焉,耶稣会被钉上十字架,佛陀也只能是流浪而悟道。不过,这些个人的变化间接地也改变了大众,并由此导致人类人性进行了一次总体上的大飞跃。孔子死后几百年,儒家成为了中华精神之大本,苏格拉底以他的死唤醒了雅典人民,耶稣拯救了罗马人的灵魂,佛陀则化解了印度人的痛苦。

4、宗教伦理化、生活精神化。

在轴心期,人们开始根据理性和理性阐明的经验向神话挑战,人们开始向往一种超然存在、普天归一的上帝,宗教被赋予了伦理化的意识。与此同时,作为人类精神的第一次觉醒,期间所有的变化几乎都是一种“精神化”运动,即轴心期三个相互独立的文化地域内部广泛的精神传播运动。哲学家们云游各地,成为智囊和导师,人们殚精竭虑地寻求人类和睦生活的方式和最佳同志管理等方法。

三.哲学的作用

1对生活:哲学意味着对真理的追求、对世界的叩问、对历史的把握、对人间的理解、对神灵的感悟、对知识的分析、对一切的怀疑!哲学是一门关于生活、关于思考、关于智慧的学问。它反思生活、求索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处理自己同世界的关系,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指导。哲学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怎么样的?我们这些“人”在这个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应该如何同身边的世界打交道?我们应该怎样完善我们自己,又应该怎样改善我们的生活?

2对人生:哲学思维对人生的意义,我认为哲学思维可以指引着人生的前进方向。使我们面对困难时不气馁,勇敢的鼓足勇气挑战挫折;面对荣耀时不得意忘形,做到正确的把握适度,把握人生。以往我不够自信和勇敢,遇到问题总想着逃避,不敢面对,现在,我不再那样了,我学会了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它。

哲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明确人生的方向,洗涤人的心灵,让人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知道自己与集体社会的关系,让人在贡献与索取中作出最科学,最

明智的选择;哲学思维可以修养人的品性,它犹如一味良药,可以使骄狂的人变的冷静,沉着。可以使怯弱的人变得勇敢无畏。哲学思维可以使一个人不再感到迷茫,不再沉陷于自卑,而是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找到丧失的自信和勇气。

3对政治变革:首先体现在它可以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例子:人权宣言(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胡适,鲁迅,李大钊) 《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宣言》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刚刚发表,就迎来了欧洲1848年的革命风暴。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毛泽东思想(发动人民群众,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人民战争理论) 兵民是胜利之本

篇三:期末哲学论文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2010学年第 二 学期

《生活中的哲学》课程论文 课程号:1240091-900

任课教师 刘金萍 成绩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摘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阐述看似遥远的哲学知识,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

就在我们身边。用哲学原理主导思维,从而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时,都赋予其哲学色彩,从生活中加深对哲学的体会。用哲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在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把问题解决得近乎完美。

关键词:实践;认知论;方法论;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世界的物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提起哲学,有人不禁想问:哲学,到底是什么呢?

概括地说,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形象地说,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因素,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是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如此解释,我们只可以体会到“哲学”的表层含义,下面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

生活中,常常有人说:“不登高山,你就永远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处深谷,你也永远不会知道地有多厚。

”这其中就包含了哲学知识。这句话所透露出的哲学观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倘若不实践,就是赵括的纸上谈兵。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真理的过程,实践也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然而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例如,生活中,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太关注,这使不少地方的节能房屋推广进展缓慢,这其中就蕴含了上述哲学道理。

高科技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目前,科学家们已经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相信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这个实例则说明了人们根据自然的属性与规律,可以创造出新的物种,这体现的哲学知识是世界的物质性。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很棘手的事情。比如:一个刚退体的老人回到老家,在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下来,想在那儿安静地写点回忆录。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但有一天,三个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很开心。老人受不了这噪音,于是出去制止他们的行为,可是并不奏效,男孩们玩得更起劲了。后来,老人想出了一计。他对男孩们说:“我现在很寂寞,所以很喜欢你们来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一块钱。”男孩们很高兴,更起劲表演它们的足下功。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了一半,明天起,我只给你们五毛钱。”男孩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每天放学后,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两毛钱?”一个小男孩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而浪费宝贵时间为你表演呢,不干了”。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件小事。为什么老人又能过上安静的日子呢?这里面就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知识。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既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又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任何事物都会与它周围的事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是无法绝对避免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老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想写回忆录,结果被放学后顽皮的孩子们的玩耍打破了宁静的生活,由此可见,联系具有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认知论

告诉我们,世界万物彼此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而矛盾着的事物又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特殊本质,这是世界上万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又是发展变化着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有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有创新的精神,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如果制止不成功,仍旧继续制止,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老人后来想了另一计,这就是创新的表现,从而解决了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里则表明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说明了创新这种哲学意识对科技的重要影响。同时,创新意识,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生活中,运用哲学来解决问题的实例比比皆是。其实我们思考问题,办每件事,都想达到完美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自觉不自觉的在运用哲学上的认知观和方法论。我们在运用哲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将理论具体化、简单化。伟人毛泽东在这方面可以称得上是全能大师。实行社会主义,前人研究了一百多年,却只有马克思才系统地总结了一套革命理论。当初中国探求革命道路时,有人直接拿到中国完全对号入座,这是机械的教条主义,实行不通的。毛泽东通晓中国历史,体

察民情,在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上,知国情、知自己、知国名党、知民众,针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半封建、半殖民地、敌强我弱,将无产阶级的理论变成现实,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客观地分析敌我两方的客观实际情况。这其中就用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知识。用自己的长处克制敌人的短处,这样革命才不至于空谈。等等,这些都是哲学原理和辩证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每个人都在它的包容下生活。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按照既有的模式、套路来解决问题。正如你有一双不错的鞋子,逢人便拿出来让别人穿,而不去管人家脚的大小,这样肯定合适的机会少,不合适的机会多。认识问题不能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样会使我们无法充结合革命理论,具体化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上,那样,理论也就成了具体的生活常识,谁都能看的懂,也会用,这样胜利就有了起码的保证了。社会是一个动态环境,其中每个人都在运动之中,所以我们的认知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活的,行为的方法论也应该多样化。拿着真理,最好不要视为“纯金”的,因为我们面前的诸事、诸人都是在变化之中,今天你用“真理”对上号了,那么“真理”就有价值;明天对不上号了,那“真理”也就成了谬误。

由此,我还要引出另外一个哲学观点:对世界万物要持辩证否定观。当前,许多省份都在实行本省的高考新方案,为此,有人认为现时的全国高考方案落后了。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来看待:对现时的高考方案既不能简单否定一切,也不能简单肯定一切;从当时时代和社会条件来说,现实的全国高考方案有其存在的理由;现时的全国高考方案最终会让位于更高阶段的事物。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处理生活、工作上的事情时,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运用着哲学原理。“居安要思危”,“小不忍则乱大谋”“大礼不辞小让”

分认识到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我们学任何东西,不要求“精益求精”,而应该“知其大略”。这样才有机会把自己置身于“小我”之外,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客观实际,从而超越自我。大千世界,万物的存在是必然的。黑格尔曾讲,存在即为合理。如此,才构成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特性。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尊重每个人的思维,不能强加自己的思维。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灵活合理地用哲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哲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哲学的知识结果问题,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