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高清海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6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郭晓雨作业

马克思主义中人的本质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我国人民都把“人”作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改善

民生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一系列惠民、爱民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不仅维护了我们的利益,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的本质理论的重视和合理运运用。可以说,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将我国的具体实际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相结合的结果。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既有利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又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繁荣昌盛。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直都是学者们探

寻和追问的问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阐释,有的提倡社会本质说,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还有的认为人的本质不仅体现为人的社会关系,还应该包括生产劳动;再有的学者从三个层面来界定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即“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强调人的需要是劳动和社会关系的综合”。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是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这些观点的提出都有利于加深和拓宽理论界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受学术界

广泛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以往的哲学家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了外部力量上,忽视了从人自身的角度去寻找答案,从而陷入了误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马克思借助于人的实践活动来展现“现存的感性世界”,人以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以确立自己的存在方式,证明自己的内在本质。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马克思经过研究证明,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始终遵循辩证发展的态度,尊重历史规律,如实展现人的本质。笔者写作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要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向大家展现清楚,使我们明确人的本质的重要意义,继承马克思在研究人的本质的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严密的逻辑思维,使伟人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本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分析综合等方法,力求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把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有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研究的开端和基础,而人学理论的延伸和发展,也往往与人的本质问题的探求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作

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核心问题即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人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是解决其他一系列人的理论问题的基础。而人的理论问题的有效解决,又直接影响着现实中人的现实问题的处理,直接关系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价值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做出一个科学、完整的认识,不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还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问题以及与人的问题相关问题的解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克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消极影响,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从而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的创作目的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开展人的本质的研究,在当代背景下,侧重分析实践与当代人的需要、社会关系、自由等问题的密切关系,借此说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在当代仍然正确而有效,并且寻找出完善人的本质理论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某种契合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古今中外关于“人是什么”的思想和争论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对于当今的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更是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以使自身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依据,笔者在这里就近几年关于该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可以以 1949 年为界。在这之前我国的理论界一直倾向于

将伦理道德作为切入点;1949 年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是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基本成果已经确定,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难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再次的研究不是某种观点的重申,就是低水平的重复。但是近年来,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由阶级论到关系论,再到自由论、文化论,再到存在先于本质论等等,都是在逼近真理。中国人学理论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彷徨,从而进入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理论空间。回顾历史,我们的成果相当显著,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分歧,概括起来,基本观点有:

(1)社会本质说。这是大部分老教科书上采用的观点,他的直接依据就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中, 马克思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将人的本质同社会关系的总和联系在一起,而是在前面加了一个定语“在其现实性上”,原因在于社会中的不同群体、不同阶级和集团的本质是存在着差别的,有了“现实性”这个限定才能体现人的本质的一般性。同时也能从理论的高度揭示社会关系和人的本质的关系,指出了实践与

人的本质的关系以及人类实现其本质的根本途径。

(2)人的本质是动物与文化的有机统一。比如韩民青研究员认为,应该把人定义为一种具有‘动物+文化’结构的物质形态,将两者统一起来,人的本质才算完整。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与德国的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所倡导的“人是文化的存在”有相似之处,这种把人的文化性看成是组成人的物质结构的一个方面的观点,凸显了文化在人的本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人的本质是种生命和类生命相统一。这是高清海教授的提法。他认为:“人具有双重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种生命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类生命则为人所独有。只有从人的双重生命观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性,理解人之为人、人区别于他物,特别是区别于动物的那种特殊的本质和奥秘”。这种观点把人的自然属性(种生命)与人的社会属性(类生命、自为生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高度概括为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为我们理解该理论提供了便利。

(4)人的本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机制。如袁贵仁教授认为:“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内在需要得以外化为实践活动的内在机制,就是人的本质”。这种观点强调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把握人的本质的方法和途径,方向和切入点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肯定的。

(5)社会实践性本质说。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陈志尚先生和王善超先生,依据是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劳动和人的本质关系的命题,他们由此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即社会性的实践。并指出社会性的实践是人之为人, 而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也是每个人之所以为个人, 而能够彼此区别的根据所在。这种界定, 应该说是目前国内人学理论界探求人的本质问题的比较显著的成果。

(6)双重本质说。这是张文喜和岳勇等根据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两个命题提出的论点。他们认为人的本质应该包括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人的类本质是实践或者说是劳动, 表明人类作为整体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人的个体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

(7)三重本质说。这种观点以赵家祥、万光侠等为代表,依据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三个命题。他认为, 人的本质是由类本质、群体本质、个体本质组成的统一体。这种观点客观地说就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经典论断的完整再现。

(8)四层结构本质说。这是以韩庆祥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的,认为“现实的个人的本质就是:从事创造性生产劳动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的条件下能动地表现、实现和确证其自由个性和满足其需要”。他们指出,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应该被作为理解人的本质的四个核心概念,具体地说就是“需要、生产劳动、社会关系和个性分别体现的是人的内在本质、类本质、现实的社会本质和个性本质”。这种说法可以说是整合了马克思分析人的本质的多个角度,对我们全面理解该理论具有启发意义。

(9)整体本质说。这种观点以陶富源为代表。陶富源认为, “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生理本质特性、心理本质特性和社会实践本质特性等三方面所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中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社会实践就是人的主要本质。这个观点是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出发的,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进行了理解。

(10)另外还有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人的本质是自由、人的本质是主体性、人的本质是多种属性的练合等观点,无论是那种观点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二)国外研究动态

自马克思以来,现代西方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他们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类新的实践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人的本质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发展。目前,国外关于人的本质研究的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1)人的本质是人的动物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但由于统一的侧重点不一,这种观点又分为二种:一种是以社会性为主,另一种是以自然性、动物性为主。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质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统一的结构系统,并且以“本能”、“本我”为主。

(2)人的本质在于符号的创造和使用。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明确的提出了符

号说,他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的动物,所以人的本质就是创造和使用符号。

(3)人的本质是人格。人格主义者把人的本质看作是一种有自我意识、自

我控制能力的,有感觉、感情、意志机能的主体——人格。

(4)人的本质在于精神。如现象学家舍勒认为:“人之为人的新原则,??这就是,精神一词。那个精神在其中在有限的存在范围内显现的行为中心,我们要名之以人本身”。在他看来,精神是人的本质,精神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它使人与环境、世界和社会有了不同于动物与环境、世界和社会的关系,同时使人具有了历史性与社会性。舍勒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论证了人就是精神生命化和生命精神化的双重过程这一观点。

(5)人的本质是物质需要。这是由弗洛伊德·弗洛姆提出的,物质需要,即食欲和性欲。

法兰克福派的马尔库塞持相似的观点。但是很明显,这种看法仍然停留在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强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6)人的本质是自由。萨特是西方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认为“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萨特将自由和人的本质相联系,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7)人的本质是意志。这主要是意志主义者的看法,他们认为,人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都是求得生存和渴望得到权利的一种欲望——意志,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尼采。

(8)人的本质是不确定的。兰德曼认为人是不确定的,人的生活并不遵循一个预先设立的过程,大自然似乎只做完一半就让人上路,把另一半留给人自己去完成。因此他提出了对人的多种论述,比如“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是传统的存在”“人是历史的存在”“人是社会的存在”,并且四种存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综上所述,西方学者的观点可谓是各取所需、精彩纷呈。对我们来说既有启发性又有局限性,比如舍勒的观点,把人的本质归于精神首先就能体现出其思维方法缺乏严密性,甚至带有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倾向;另外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更没有看到实践对人的作用。

(三)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西方学者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研究结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近几年在对经典论述的阐释方面, 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 表现在对经典论述的思想资料的搜集比较全面, 并多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了整理、研究和阐释。不仅如此, 许多文章还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作了独立的探讨, 加深、拓宽了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但是, 整个研究尤其是国内基本上仍然处于注经解经的状态。在一些学者的独立研讨中, 相互切磋、争鸣不够, 现实性不强。笔者认为, 我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建设, 可以说是一场解放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革命。因此, 人的本质的研究, 要紧密联系这一现实, 在现实问题的研究中,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三、简评

我们研究人的本质,不仅是为了弄明白一个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了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超越了历史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深入研究,对这一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支撑,人的本质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人的问题提

篇二:马哲读书

马克思主要著作: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8年-1841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1844年)

*《神圣家族》(1844年-1845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

*《罢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

*《哲学的贫困》(1847)

*《工人联合会》(1847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

*《雇佣劳动与资本》(1849年)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

*《福格特先生》(1860年)

*《剩余价值理论》(1862年-1863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

*《法兰西内战》(1871年)

*《资本论》(1865年、1885年、1897年)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学习书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65年版

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主要看《选集》中的节选部分)

5.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971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版。(主要看“哲学”部分)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8.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9.列宁:《哲学笔记》(主要看《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和《谈谈辩证法问题》)

10.毛泽东:《实践论》

11.毛泽东:《矛盾论》

1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解读、导读书目

1.聂耀东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阎树森:《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释与探讨》,求实出版社,1987年版

3.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中央编译局马恩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学说集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李振海主编:《马列名著学习纲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5.黄楠森著:《<哲学笔记>与辩证法》,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6.黄楠森主编:《<哲学笔记>注释(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二、哲学基础部分

北京大学哲学教材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

1.赵家祥等:《历史唯物主义新编》

2.赵家祥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3.张世英:《哲学导论》

4.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5.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6.陈来等:《中国哲学史》

7.陈嘉映:《语言哲学》

8.陈波:《逻辑哲学》

9.韩水法:《政治哲学》

10.丰子义:《社会哲学》

11.王东:《经济哲学》

12.孙永平:《科学哲学》

13.何怀宏:《应用伦理学导论》

14.程炼:《心灵哲学》

15.韩林合:《形而上学》

16.张祥龙:《东西方哲学比较》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讲座》学习书目

1.高清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人民出版社,1985

2.陈晏清等著:《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孙正聿:《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陶德麟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

6.郭建宁:《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肖前、李淮春、杨耕主编:《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陈中立等著:《反映论新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及其在现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田心铭著:《认识的反思》,人民出版社,2000

3.陈修斋主编:《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民出版社,1988

4.雷永生等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

1.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9

3.王玉粱:《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人民出版社,2004

1.贺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孙正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人民出版社,2002

3.郭和平:《新矛盾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王锐生等著:《社会哲学导论》,人民出版社,1994

2.赵家祥等:《历史唯物主义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

4.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

5.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孙伯睽、张一兵:《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4.陈学明:《走近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2

5.杨耕:《为马克思辩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6.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美]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英]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基础研究》学习文献

《邓小平文选》1—3卷

(一)第二卷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6.《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7.《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二)第三卷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

4.《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5.《怎么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江泽民文选》1—3卷

(一)第一卷

1.《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4大报告)

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二)第二卷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5大报告)

2.《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四个如何认识”)

(三)第三卷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6大报告)

胡锦涛主政以来的重要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6届3中全会决定)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16届4中全会决定)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6届6中全会决定)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17大报告)

5.《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7届3中全会决定)

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7届4中全会决定)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讲座》阅读书目

1.陈学明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学明主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4.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加]阿格尔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张一兵等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另外参看重庆出版社在90年代出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中的有关书籍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阅读书目汇总

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阅读原著文献目录

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钟家栋等主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孙晓莉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吴剑杰:《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及其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孙冶方著:《社会主义经济论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版。

7、齐涛:《中国政治通史》(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泰山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肖生生:《两种命运的决战》,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1、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第1、2、3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5、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6、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18、秦英军、李占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二版。

19、中共中央党史办:《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章开沅、林增平著:《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1、杜绍祥,段超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2、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3、陈勤等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上、下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4、张子宏:《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25、刘佛丁等:《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篇三:周考题八

周考题八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式太极拳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技术交换”中,成为“换客一族”。“技术互换” 是一种绿色的学习方法,如今已成为学生和白领中流行的一种交换形式。从市场角度看,下列关于“技术交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交换中的“技术”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技术交换”的过程也就是商品流通的过程

③从目的上看,“技术交换”属于无形商品交换

④“技术交换”也应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某商品的价格(P)与其需求量(Q)存在如图7所示

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若该商品价格由PA向PB运动时,会导致其需求量增加

②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B向QA运动时,会导致其价格上涨图7

③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B向PA运动时,会导致其代替商品需求量增加

④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A向QB运动时,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3.不同容量平板电脑iPad的销售价格不同,我们原本可能只需要16GB容量的电脑。‘再加100美元就变4倍’,这下子我们内心的声音又要响起了:“会不会我以后需要很大容量啊,这么划算不买实在是可惜”。于是很多人买了64GB的iPad,可是真正使用到的容量却不到一半。材料告诉我们

①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缺乏理性的消费观 ②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是品牌营销的关键 ③性能、价格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 ④生产决定消费,容量大更能满足消费需求

A.①③ B. ②③ C.②④ D. ③④

4.支持价格是一国为了支持农业发展的需要对粮食等农产品所

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某农产品在以数量(Q)为横轴、价

格(P)为纵轴的坐标系中,假设其供给曲线S恰好符合函数

P(Q)=30+3Q,需求曲线D恰好符合函数P(Q)=180-Q。如右图所

示,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农产品的支持价格为

A.P0=142.5B.P2<37.5C.P1>142.5 D.P1=37.5

5.移动4G技术使手机上网的速度越来越快,视频通话、互联网游戏、高清电影在线观看等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主要用途,用户在乘坐公交、购物、就餐等场合也能实现刷手机付费。4G技术的应用

①将拉动消费需求,催生增长热点 ②可促进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 ③能改善消费环境,满足生活需求 ④能引导理性消费,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万亿元,远离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

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 D.会提升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的意义在于

①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收益

②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农村进一步发展 ④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农民增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8.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的“狄德罗效应”指的是新睡袍导致新屋子、新领带导致新西装的攀升消费模式。这给消费者的启示是

A. 应通过创新产品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B.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C. 提倡超前消费,提升生活质量 D. 坚决杜绝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9.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技术攻关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研发新产品,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这是因为

①产品创新能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②产研联合可以使双方优势互补

③新产品的新功能可增加其价值 ④科技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利润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3年4月,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戴相龙指出,全国社保基金来源于国有股减持(减持是出售国有股所得资金上缴社保基金)和转持(国有股按10%的比例转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收入有2100多亿元。按规定,全国社保基金的20%可以直接投资央企和国有控股的金融企业;10%可投资股权投资基金,这些基金一部分又投资成长型国有控制企业。这些措施的影响有:

①减少国有经济的经营资本,对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影响

②社保分享国企改革成果,为社会保障建设夯实资金基础

③实现国有经济经营领域的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布局

④提升重点国企的竞争力,进而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1.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主要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D.②④

13.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向人们传递正能量。其中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引发网友共鸣。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提升国民道德素质

①要发挥大众传媒在传播优秀文化中的作用②要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政府要履行文化建设职能 ④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明风尚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4.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辩论,“加深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这强调了哲学是

A.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启迪人类智慧的综合科学

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说D.指导具体科学的综合科学

15.孔子关于“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论述

①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④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A.①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7.中国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视家风的培育与传承,有这样一幅对联“乔第喜迁新气象,换门不改旧家风”。这幅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有规律的

A.①③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2014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以“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谈谈对探究的理解”为话题。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从认识论角度上看,探究性学习坚持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辨证统一 ②实践和认识的辨证统一

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 ④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我国养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社会资本在创新商业养老模式的过程中,往往停留在硬件建设和概念炒作层面,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服务”水平重视不够,存在较大的风险和隐忧。我国养老业存在较大风险和隐忧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

A.看问题不够全面,没有分清主流和支流 B.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办事情没有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没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0.“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顾恺之的这首诗简练地点出了四季的不同特性,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A.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1.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是作为反经济周期的工具来发挥作用的。经济衰退时期实施扩张性操作,通货膨胀时期实施紧缩性操作。这样的“逆风行事”是

A.以经济学理论决定实践 B.把理性分析作为制定政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高清海

策的出发点

C.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政策D.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22.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某地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摒弃“油水关系”、“蛙水关系”,坚决杜绝“水火关系”、不忘“鱼水关系”,铭记“舟水关系”。这启示党员干部要 ①坚持联系客观性,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②反对矛盾斗争性,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③把握矛盾同一性,从群众中到群众中去 ④追求人生目标,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3.《变形金刚4》在北美的票房却不够理想,业界的评价也以负面为主。在烂番茄网上仅剩

15%的新鲜度,《滚石》杂志竟亮出0分并给出“更傻更无厘头”的评语。这表明

A.认识发展过程具有反复性 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

C.价值判断与选择因人而异 D.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24.图8漫画启示我们:

① 事物的发展就是量的积累

②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 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 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水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水价:水价受到关注是从“涨价论”开始,“水价要提高到30元到40元一吨才行。”中国水务董事长王文珂在2013年第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上的有关表述引发舆论热议。一些网友对于水价上涨致生活成本上升表示担忧,部分网友则对“以提价促节约用水是否可行”以及“涨价究竟谁说了算”等问题出现较大争议。

江西省今年开始推行“阶梯水价”(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的俗称,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臵、水需求调节等方面的作用。)对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阶梯水价,对工业和服务业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对高耗水行业实行较高的差别水价。基本特点是用水越多,水价越贵。

(1) 请简要回答江西省实施“阶梯水价”的经济学依据。(10分)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阶梯水价”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26.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支付方式也在改变,在人们收入增加的同时网购成为热门的购物方式之一。据统计,我国网络零售额从2004年的45亿元飞速上升到2013年1.88万亿。一项调查信息显示,从我国消费者网络消费心理来看,选择网络购物的首要原因中,将价格因素列为首位的占比高达48.4%。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消费”知识分析网购迅猛发展的原因。(8分)

27.材料一:《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顶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

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是草木都尽,旱甚,霸水将竭,井多污水。”百姓嗷嗷待辅,“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槁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8分)

28、材料一 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随后中央政治局又提出六项禁令,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认识。(8分)

材料二 以下是一份“光盘行动”的倡议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从今天午饭开始,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着走!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你,愿意吗?

(2)结合材料二 请你为人们参加“光盘行动”从思想方法上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