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6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要点

哲学的含义、目的和发展

一哲学的含义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1)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人人未必有哲学

(2)联系: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

(二)哲学史对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识、思维学科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1)区别: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探究的是整个世界一般的、本质的、共性的规律,而具体学科以世界的某一部分为研究对象,探究的是某一领域特殊的、个性的规律。两者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性的关系。

(2)联系:具体学科的发展推动和丰富了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的目的

指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哲学的发展动力

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实践活动

四、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是一切哲学都是科学

哲学的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二、哲学基本派别划分的唯一依据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

三、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

2、唯物主义的具体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但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了哲学物质概念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时静止的、孤立不变的、世界的发展是在外力的推动下行进的。

(3)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2、唯心主义的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思想、观念,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

外化、绝对的精神,上帝、鬼神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3、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精髓: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

(2)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科学发展观

(1)第一要义:发展

(2)核心: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1、运动的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没有不用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物质承担着,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行为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3、运动与静止

(1)静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动;二是事物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2)静止与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没有相对静止就不能区分和认识事物,没有绝对运动事物就不能存

在和发展。

③离开运动谈静止是形而上学观点;离开静止谈运动则会陷入诡辩论的观点。

4、运动的形式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物质的运动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形态

5、运动着的物质的时间和空间

(1)时间的含义和特性

①含义: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②特性:一维性(不可逆性)

(2)空间的含义和特性

①含义:运动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物体的体积、位置和规模)

②空间的特性:三维性(长度、宽度和高度)

(3)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时间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任何物质的运动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动。

②时间空间也离不开运动的物质,任何时间空间都是运动物质的时间和空间。

(4)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①时间和空间绝对性的含义: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一定事物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含义:不同物质形态的时间和空间是不一样的,同一物质形态的时间和空间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是不断变化的,并且时间和空间随着事物运动的速度不断发生变化。

③时间空间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运动物质的时间可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否认时空的绝对性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时空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

(5)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①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世界、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在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物质形态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②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关系

一方面无限包含有限,无限由有限构成;另一方面有限包含无限,具体事物在不断变化中不断突破自身界限,不断无限变化,进入无限。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1)客观性:不能创造、被改变,但可以被认识和利用。

(2)普遍性: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点

1、意识的产生: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心理 人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客观世界是意识的内容)

3、意识的含义: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4、意识的能动性

(1)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3)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4)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控制

5、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由于社会意识的继承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变化未必完全同步

(2)意识的反作用

(3)意识的创造性

6、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在实践的基础上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实践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3、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主体、工具、对象是客观的,过程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2)主观能动性。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

(3)社会历史性。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历史制约性。

4、实践的形式

(1)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

(3)科学实验。

(二)认识

1、认识的类型

(1)感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表象的反映,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具有表面性、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2)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内在本质和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认识的过程

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有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四)真理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真理 的绝对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是无限的

(2)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在广度上还有待于扩展、在深度上还有待于深化。

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2)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是不断转化的

5、真理与谬误

(1)两者是有区别的,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错误的反映

(2)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真理和谬误又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客观性:客观事物本身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3)联系的条件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1)区别

①整体是事物的全部或者发展的全过程,在数量上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各个组成要素或者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数量上是多。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与整体。

(2)联系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整体的功能受部分的影响,其中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就不成为部分

(3)方法论要求:立足整体,统筹兼顾。

4、内容和形式的联系

(1)区别

①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形式是将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

②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存在的表现。

(2)联系

①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任何形式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任何内容都是表现为一定形式的内容。 ②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内容。

③内容和形式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

既反对形式主义又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5、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1)区别

篇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了人类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它正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刻而伟大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对当今社会依然起着巨大作用。它确实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关键词:解决问题 基本特质 基本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标志着它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哲学遗产的继承和总汇,又是哲学思想发展的更高的阶段。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魅力是它在改造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中的巨大能量,来自它敏锐地捕捉到关乎人类社会历史命运的一个大问题,并且准确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提供了付诸实践的科学方案。它抓住了并解决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这并不是偶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历史必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则是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各主要国家都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家的资本越来越多,财产越来越聚集到少数人的手里,而工人的人数却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困苦。于是,雇佣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次数就越来越多,规模就越来越大。就是说,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可是,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魔鬼。”②准确地说资本主义社会要往哪里去?资本主义社会的下一个社会应该是什么社会?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和任务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抓住这些问题,对它进行了研究,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抓住的这些问题,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大问题。可以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至今仍是我们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清楚的。事实上,许多人对这些问题都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或者只接触到问题的某些现象方面,而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用他们的慧眼看准了时代的大问题,并紧紧抓住了它,他们之所以能够抓准这个时代的大问题,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外,与他们本身的主观条件如个人素养等等,也是不无关系的。比如他们亲身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当时的工人运动,他们为无产阶级利益奋斗的壮志雄心,他们渊博的学识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理的精神等等。他们不是把这个时①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7—27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7—278页。

代的大问题,仅仅当作一个哲学来研究,仅仅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而是以宽广的视觉把它当作综合整体对象来对待,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各个方面去研究它。哲学在其中起着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作用,是整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对前人的理论遗产,采取的是批判吸收的态度,即消化吸收和发扬一切合理的、有用的、积极的因素和成分,批判和否定错误的、消极的和有害的东西。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起了非常好的积极作用。马克思在研究这个问题时,采用了逻辑和历史相结合、抽象和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他通过对当前最现实最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追溯和透视一切已经成为过去的私有制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再根据过去和现实的逻辑关系,推断和预测未来社会的结构和形式。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基本特质是对人与自然的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条件出发去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以往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必然有着区别于以往哲学的基本特质。这种基本特质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把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本源性上说,自然是人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先于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自然的这种先在性,但不归结为这种先在性,它同时承认人对自然及具有自然属性的社会的能动作用。二是实践、劳动、生活是一种能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劳动、生活的意义不仅在于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也在于实践、劳动、生活的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实践、劳动、生活的关键,同样,实践、劳动、生活的全过程也完全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的关键所在。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通过这两方面才能正确地表达出来。”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特质,可以更好地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深远意义的基本精神,而这些基本精神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求实精神:“既然世界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和什么条件下,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和遇到如何复杂的情况,都要做到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这种求实精神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②开拓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强调世界的物质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认为人的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探索精神:强调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否则就不会有新的事物和新的局面的出现。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强调实践是主体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改革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倡导的这种革命或改革精神在现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它认为科学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的实际效用是人所共知的。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精神的一个主要定位是在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方面,指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强调人的本质决定着人的价值,要求把人的社会价值与①周书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解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1月第1期。

②高军,伍玉林,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6期。

个人价值统一起来。这些基本精神对当今社会有着巨大影响,时刻教导着我们的生活。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意义,是举世公认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哲学学说。作为一种哲学学说,在全世界能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深入亿万人民的心中以及灵魂中,让其认同、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确实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参考文献:

[1]周书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解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1月第1期。

[2]陈中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来自哪里,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6期。

[3]高军,伍玉林,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6期。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摘 要:德国的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直接的理论来源;此外,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来源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想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其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此外,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来源的作用。下面,就这几个方面展开,来谈谈它们是如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基础的。

一、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 18世纪末至 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

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

哈为最后的代表。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

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

题和范畴,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费尔巴哈等人。这些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起到一

定作用,其中作用突出的当属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1770-1831),最

初在德国图宾根的新教神学院学习神学。作为哲学家,黑格

尔致力于建立一个普遍的体系,尽管他的著作艰深得很,他

们却对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后世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就私

人生活而言,黑格尔过的是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先是作为

家庭教师,然后是中学校长,最后从1818年开始在柏林担任

教授。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1807),《逻

辑学》(1812-1816),以及《法哲学原理》(1812)。[1]

对于辩证法哲学来说,康德是德国哲学革命的首个代表,

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创始人,经过了费希特、谢林、

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到了顶点。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包括物质和精神世界都是一个不断运

动、发展、变化的过程,阐述了对矛盾运动的认识,他还对

形而上学进行批判,认为辩证法是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在认

识问题。马克思说:“他第一个全面的有意识的叙述了辩证法一般运动形式。”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贯穿了“绝对观念”,是指在人类出现之前,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一种精神或者理性,绝对观念在不断运动发展,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逻辑阶段是人类社会和自然产生以前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其作为纯粹抽象的概念和

黑格尔 费尔巴哈

范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然后,绝对观念就否定它自身并且 向着反方向发展,从思维“外化”为自然界,到达自然阶段; 出现人类后,绝对观念进入精神阶段,摆脱自然物质形式, 回到与它相适应的精神形式,在此,绝对观念通过艺术、宗教、 哲学完全认识了自己。虽然黑格尔的哲学是唯心的,但在他 的哲学中,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合理内核”,“合理内核” 正是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而用于修正笛卡 尔等人的唯理派的思想,即其辩证法。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 起了很直接的作用。黑格尔的哲学的是唯心的,他一直在强 调“绝对理念”,这个“绝对理念”,就类似于亚里士多德

所说的,类似于“神”的东西。瓦勒斯对“绝对理念”的翻译, 理解为中文就是:就理念之为主观的和客观的理念的统一而 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 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就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 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2]绝对理念是思维着的纯思想的 纯思想,这种统一乃是绝对和全部的真理,是自己思想自己 的理念。[3]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黑格尔是彻底的唯心论者。 然而,黑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发展,是很深刻的。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主客体同一性。黑格尔认同思维和存在时统一的,存在是“绝 对理念”的产物,他就自然会把思维规律认为是客观存在的 规律。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指出:“黑格尔 确实证明了: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 观世界的反映。更正确些说,不是证明了,而是天才地猜测 到了。”[4]第二,运动变化、发展、联系的观点。黑格尔 认为世界上任何概念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是相互联系, 不断发展的。黑格尔看到了“概念”间的运动、发展和变化, 看到了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批判 了对认识过程的形而上学理解,在《历史哲学》中指出历史 和逻辑的一致性,把历史发展过程看成前后相随的。第三,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 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经过马克思的发展,成为辩 证法的核心。否定之否定,体现在他的辩证法是反基础主义的,

他认为并不能象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所说的那样,能够一次 性的找到普遍公理,然后以其作为理论的基础。这表现在他 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发展思想。第四,认识的过 程是不断地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揭示了本质和现象、偶然 性和必然性、自由和必然等范畴之间的辩证联系,等等。

如果黑格尔让历史“用头来”站立(唯心主义),而马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

克思则允许历史“站在脚上”(唯物主义),那么可以说, 历史当然应该用双脚来行走,而用头脑来思考。换句话说, 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亦此亦彼的,也就是说,物质的 经 济的因素和文化的 -思想的因素都有各自的作用。作为辩 证法家,黑格尔和马克思在这点上观点是一致的。但黑格尔 比马克思更强调文化的 -思想的因素,而马克思比黑格尔更 强调物质的-经济的因素。[5]

2、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路德维希 .安德列斯 .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

哲学家。费尔巴哈早年在黑森州的海德堡学习神学,受到当 时教授的影响,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不顾父亲的反对, 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随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 的成员。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批判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 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

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的,他第一个 指出黑格尔哲学头脚倒置。他认为“把第二性的东西当作第 一性的东西,而对真正第一性的东西或者不予理会,或者当 作从属的东西抛在一边。”[6]他认为黑格尔颠倒了自然和 思维之间的关系,他写道:“从精神里面推出自然,意思等 于算账不用找掌柜的,等于处于不与男子交媾仅仅凭着圣灵 生出救世主,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 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7]”费尔巴哈认为黑格 尔关于绝对观念“外在化”为自然界的神秘主义,物质自然 界是真实世界并且是唯一的真实世界,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除了自然界和人,什么也不存在。

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的中间者,没有费 尔巴哈的人本学,就不会产生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重振了唯 物主义的地位和士气,比较彻底的对黑格尔唯心论进行批判, 打破了黑格尔唯心论的一统天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 奠定基础。

二、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除此以外,18世 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历史观、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 家的历史观,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 制和宗教神学中形成的,是一场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政 治思想文化上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做了准备,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是“18 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 更为彻底的发展”[8];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全继 承了法国 18世纪和德国 19世纪上半期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历史传统,即绝对的无神论,坚决反对一切宗教的唯物主义 的历史传统。”[9]其中,代表人物有霍尔巴赫、爱尔维修、 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对马克思哲学有积极意义的观点有, 人是环境的产物和人民主权思想,包括孟德斯鸠与洛克的三 权分立学说和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他们以唯物主义为基础 对人与环境的关系、需要与利益理论、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探 索中隐含了否定之否定思想、生产工具和土地所有制对社会 发展重要性的思想的形成材料。

2、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

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指的是法国的圣西门、

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他们提出的一些思想,为马克思主义 的创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 了重要的资料。他们不仅仅是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而且还 在批判的基础上拟定社会改革的方案。但是他们的空想社会 主义理论,存在着根本的缺陷。马克思在参与革命的同时, 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进行研究,发现了辩证唯 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 的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基础,

至此,克服了唯心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能够成为现实的科学的理论。马克 思批判的吸收了19世纪的空想思想家的理论,将其中的合理 成分进行创造性改造,使得其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 源之一。

3、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配第到 18世纪中叶,其中著 名的经济学家有洛克、诺斯、马西、休谟。由于资产阶级的 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时代局限性,这些理论无可避免的存在 着缺陷。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而不是生产关系; 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不能真正理解实体和本质;在剩余价值 的问题上,不能正确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马克思在 研读了这些著作后,批判的继承了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 理成分,使得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 源之一。

4、复辟时期(1815-1830)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

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代表人物有梯叶里、基佐、米 捏,他们提出的一些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起了重要 的作用,他们注重财产的关系,肯定阶级斗争的存在,他们 认为第三等级有推翻封建制度的权利,但是否认第三等级内 部的阶级斗争。马克思在他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自己的阶 级斗争学说,在他们的基础上阐明阶级产生的原因以及划分 的物质基础,认为这些事和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阶段相 联系的;在他们承认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斗争的基础上, 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通 过阶级斗争达到消灭阶级的理论。

所以说,德国的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直接的 理论来源;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等,也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来源的作用。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一门精深的哲学,他在总结前人哲学知识的基础上, 对合理的成分进行吸收,不合理的进行批判,进而形成马克 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思想理论宝库。

参考文献:

[1] G.希尔贝克 N.伊耶:《西方哲学史》,上海译文

出版社,2004年,第410页。

[2] 中译文引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哲学》,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