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大事年表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12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36—1848)

学习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新世界观转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社会条件:政治经济及阶级状况

1、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马克。。。。。。。

(1)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

(2)产业革命的直接后果是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

(3)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由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无产阶级作为社。。。。。。。

2、对于以上政治经济条件的理解

(1)把握历史。。。。。。。

(2)社会历史条件的有限性:第一,从马克思以。。。。。。。

(二)自然科学基础

1、19世纪的自然科学状况——自然科学在。。。。。。。

2、自然科学的成就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影响

(1)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科学与大工业一样是人。。。。。。。

(2)恩格斯则主张用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中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复辟时代。。。。。。。

(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1、发展时间:产生于17世。。。。。。。

2、代表人物:在法国从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起至西蒙?西斯蒙第为止;在英国。。。。。。。

3、主要内容。。。。。。。

(1)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实际。。。。。。。

(2)古典经济学家比较深。。。。。。。

(3)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 (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

1、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18世纪启蒙学者的理性原则的继续和发展,唯心主义。

2、主要内容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影响

(1)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

(2)空想社会主义者触及到了社会。。。。。。。

(3)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阶级斗争在历。。。。。。。

(4)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中,也提出不少合理的。。。。。。。

(三)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

1、复辟时期:是指1815年拿。。。。。。。

2、代表人物:梯叶里、基佐、米涅

3、主要思想——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

(1)突破了把历史发展归结为个别。。。。。。。

(2)对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作了具体的考察。认为17。。。。。。。

(3)注重财产关系——试图证明财。。。。。。。

(四)德国古典哲学——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先导

1、代表人物: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

2、历史贡献:

(1)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

(2)最大成就是在唯心主义的基。。。。。。。

(3)德国古典哲学在历史。。。。。。。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形式是唯心的,内容是现实的。①把社会历史看作一。。。。。。。②认为在历史人物动机背。。。。。。。③只提出了认。。。。。。。④思想是深。。。。。。。

△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①费尔巴哈坚持唯。。。。。。。。③费尔巴哈以人。。。。。。。 19世纪初期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合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新世界观的转变

一、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时期

(一)马克思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时期情况

1、倾向康德、费希特哲学时期:

(1)康德、费希。。。。。。。

(2)不足:导致马克思的研究脱离实际,他认。。。。。。。从而转向对“应有”和“现有”作辩证理解的黑格尔主义。

▲2、博士论文时期

1、论文成由:致力。。。。。。。

2、研究希腊晚期哲学的原因:希腊晚期哲学是自我。。。。。。。

▲ 补充: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自由原则

(1)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区别:第一、德谟克。。。。。。。

(2)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

(3)在马克思看来,在希腊晚期。。。。。。。

3、论文中的独创精神

(1)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

(2)把自我意识看作。。。。。。。

①当世界的具。。。。。。。

②当世界与哲学处于。。。。。。。

③当哲学与世界相矛盾的。。。。。。。(扩展)

(3)反对黑格尔调和哲学和宗教的思想,坚决用。。。。。。。

(4)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高度赞。。。。。。。

▲补充:马克思的自我意识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观点的异同

。。。。。。。

二、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1841年到1842年马克思。。。。。。。

(一)对现实的批判

这一时期,马克思一方面继续坚持自我。。。。。。。

1、批判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1842.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1)坚持自我意识与。。。。。。。

(2)认为国家、法律的。。。。。。。

(3)人的行为是由一些。。。。。。。

2、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观点:站在劳苦大。。。。。。。

3、摩塞尔河沿岸农民。。。。。。。

(二)强调哲学对时代、人民的依赖性

1、注重哲。。。。。。。

2、批判以布?。。。。。。。

▲市民社会——最初是指僧侣阶层和封建。。。。。。。

(四)《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1、转向唯物主义的原因:——第一次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1)对《莱茵。。。。。。。

(2)受费尔巴哈。。。。。。。

2、核心思想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批判一:在。。。。。。。

(2)批判二:黑格尔认。。。。。。。

(3)批判三:马克思从方。。。。。。。

(4)批判四:批判辩。。。。。。。

(5)批判五:批判黑格尔关于国家制度。。。。。。。

3、影响:马克思尚。。。。。。。

(五)恩格斯的转向——恩格斯通过英。。。。。。。

三、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

1、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

。。。。。。。

(1)马克思批判了鲍威。。。。。。。

(2)马克思认为,产生社。。。。。。。

(3)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

(4)在探索实现。。。。。。。

评价:马克思对宗。。。。。。。

2、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

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

(1)从社会主义立场出发,批判英国古。。。。。。。

(2)恩格斯已开始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

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另。。。。。。。

(1)批判了卡莱尔。。。。。。。

(2)批判了卡莱尔。。。。。。。

拓展:

▲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

(1)宗教解放及局限性。。。。。。。

(2)政治解放及其局限。。。。。。。

(3)人类解放。。。。。。。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世界观的探索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

一、异化劳动理论在科学世界观形成中的重大作用及其局限

马克思在《1844。。。。。。。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

(一)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

1、“异化”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①德国古典哲。。。。。。。

②德国古典哲学时代:。。。。。。。

③黑格尔:第一次在他。。。。。。。

④费尔巴哈:第一个把异化。。。。。。。

⑤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把“现象世界”看。。。。。。。

▲2、“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即工人劳动。。。。。。。

(2)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

(3)人的类本质与人。。。。。。。

(4)人与人的异化。人同自。。。。。。。

3、异化的属性

(1)劳动的对象化不。。。。。。。

(2)异化是现实。。。。。。。

(3)异化与异化。。。。。。。

(二)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异化劳动是《手。。。。。。。

1、确定了生产劳。。。。。。。

2、强调了人的自觉。。。。。。。

3、提出物质生产。。。。。。。

4、第一次把实践。。。。。。。

(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同异化劳动理论密切结

1、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1)否定之否。。。。。。。

2、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1)批判一:黑格。。。。。。。

(四)对共产主义的论证

1、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

(1)第一,私有制不是天然。。。。。。。

(2)资本主义制。。。。。。。

2、从异化劳动。。。。。。。

(1)共产主义的。。。。。。。

(2)共产主。。。。。。。

★理解掌握:“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和。。。。。。。

从上述的论述中,。。。。。。。

(五)异化劳动的局限性

1、实际思想内。。。。。。。

2、与旧哲学的关系。。。。。。。

3、对《手稿》的。。。。。。。

二、从异化劳动理论到唯物史观的过渡

1844年,马克思和。。。。。。。

(一)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

(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提出一系列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 批判:青年黑。。。。。。。

。。。。。。。

。。。。。。。

(三)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批判:鲍威尔等人敌视群众,尤其敌视无产阶级。不仅应该批判社会、特权者、私有主等等,而且必须批判无产者。

马恩观点。。。。。。。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问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

1、18。。。。。。。

2、原因:

(1)马。。。。。。。

二、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重大飞跃——《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1、“实践”观点的形成过程

(1)《博士论。。。。。。。

(2)对黑。。。。。。。

。。。。。。。

2、《关于费尔。。。。。。。

(1)重要性:第一。。。。。。。

(2)旧唯物主义的特点:

①把对象、现实。。。。。。。

②承认真理的。。。。。。。

3、实践与唯物史观

(1)实践既是。。。。。。。

(2)旧唯物。。。。。。。

(3)费尔巴哈致。。。。。。。

4、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

马克思指明了自己同。。。。。。。

扩展:“实践”哲学纲要:(1)实践。。。。。。。

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制定

1845年9月到18。。。。。。。

(一)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唯物史观的实质

1、历史发展的四个。。。。。。。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提出过程

(1)《经。。。。。。。

(2)《神圣家族》:明确提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得出接近于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思想

(3)《评弗里德。。。。。。。

篇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模板

盐城师范学院2011—2012年第二学期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期末考查论文

学院法政学院 班级 101 学号 10121126 姓名 王青 成绩

东欧各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

摘要:东欧马克思主义者既坚持了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关于人和世界的理论进行新的解释和拓展,又秉承了马克思理论的实践本性和批判维度,对当代社会进程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其思想已融入到后东欧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

关键词:东欧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体论 实践派 辩证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各国在选择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

也接受了苏联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随着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东欧各国哲学界在原有传统体系的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边我们主要从匈牙利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南斯拉夫实践派对于辩证法的解释和运用这两个个方面来看东欧各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研究。

首先是卢卡奇的本体论。卢卡奇重建的马克思哲学之社会存在本体论,主要

由三个观点组成。第一,他认为马克思哲学是改造世界的哲学,因而它不是传统的认识论哲学,而是新型的实践论哲学。实践所要改造的世界, 无疑是一种存在, 而这一存在问题必然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相连, 因而马克思哲学不但有其本体论, 而且这一本体论又必定采取以人的生活实践的社会存在形式。人类存在的存在特征是实践性, 或者说人类的存在是人类实践的存在, 因而哲学要研究存在就不能没有本体论, 而研究人类实践存在的马克思哲学, 其本体论就是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第二,他认为, 社会存在是( 全部) 存在的高级形态, 它有着自然存在的基础, 同时又具有不同于自然存在的自身特征。为了确保社会存在的唯物主义性质, 他提出了无机存在, 并且认为, 一方面, 三者之间有着时间上的联系, 即无机自然和有机自然是社会存在的先在基础, 社会存在是由无机自然和有机自然发展而来的; 另一方面, 三者之间还有着物质交换的关系, 只是这种物质交换和自然存在之间很不相同, 人类社会是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通过“劳动”这个最基本的活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存在的中心范畴。第三,他认为, 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其根本特征在于人类劳动实践中主观目的性和客观因果性的统一。对比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和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 可以看出, 二者有着相当的一致性,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若依在卢卡奇之前并未有人明确提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情况而言, 则他是确定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第一人; 若依原苏联哲学界虽未明确指出但已实际上确定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自然本体论的情况而言, 则他就是在此之后的重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第一人。

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提出, 指明了马克思哲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历史而不是一

般的自然存在, 着重的是人类存在状况的改变而不是世界或一般自然界的本原

问题, 从而确定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的基本性质, 而与旧唯物主义明显地区别开来。同时指明了马克思哲学十分重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批判性而非局限于认识和遵从自然或社会的客观性、规律性和必然性, 从而有力地反对了三十年代形成的传统哲学体系所表露出的浓重的机械论、教条主义倾向。卢卡奇或重建的马克思哲学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相对于三十年代原苏联哲学界建构的深具自然本体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具有回归到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的明显优势, 它对后者的自然主义、机械主义、客体主义和教条主义等严重缺陷的批判, 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

其次,南斯拉夫实践派对于辩证法的解释和运用。卢卡奇曾经对恩格斯关于辩证法的解释提出疑义, 他认为,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主要地还是应该被看作一种理解社会的方法。实践派重提这一问题,认为现有辩证法的失误之处就是把辩证法自然化的倾向,从而否定了主体作用,他们认为,自然界在人类介人以前,其发展只是循环运动和重复,并非辩证的、进步的发展, 纯粹自然界的辩证法原则是没有根据的。与卢卡奇不同, 实践派认为并不需要干脆地否认自然界的辩证法。无论是社会现象还是自然现象其自身内部都包含有一定的主体性因素。实践派不否认辩证法解释自然界的意义, 只是认为辩证法应将其注意力集中于人对自然和人的关系上。自然界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辩证法也就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运用到自然现象上去。实践派强调, 辩证法自然化倾向的产生, 还应考虑到接受这一方法论的环境。这一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沦环境, 二是现实环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 就是在肯定旧哲学成果的基础上, 把实践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 并由实践导引出整个哲学体系。在这种意义上, 辩证法不再是其传统形式的无飞跃的延续。实践的辩证法有全新的内容。实践派又向前走了一步。作为辩证法基础的实践, 在实践派那里被理解为人对客体的感性关系,包括物质的和心理的两种形式, 并可以划分为对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改变、社会生活形式和人的自我发展等类型。这样, 实践就不只是被限于实践与反映的狭窄关系中来理解,而是获得了整个方法论基础的意义。实践派认为, 这一点是马克思一直强调的,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实践派不满足于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已有解释。在他们看来, 已有的解释只是把辩证法理解为关于方法的抽象学说、一堆现成公式的组合。实践的辩证法作为为促进人类进步而说明人类历史的手段, 理应体现辩证法的革命的、能动的实质, 并能够用以解决当代有关人的极重要的问题。实践派在作为自己宣言的《实践》杂志发刊词中, 明确地把社会批判作为辩证法的主要任务。他们认为, 当代世界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一些弊端, 甚至还出现过一些未曾有过的不正常现象。对此, 辩证论者不能漠然不顾, 辩证法不能把自己的任务限于自身历史的研究、解释和构造体系上, 也不应该堕落成为具体的实证方法。如果辩证法决心成为我们时代的进步思想, 就应面向世界和人类的困难, 对现有的一切进行分析、批判。

有一种观点认为, 实践派所处的时代不再如马克思所批判的时代那样, 因而实践派的批判理论不再有积极意义。这是一种误解。实践派所批判的,是那些使人在现代社会中变得片面、受压抑和支配的现象及其根源。这些现象阻碍人的发展, 把各种简单的、僵化的行为方式强加给人类, 如劳动的职业分工只利用了人的部分潜力, 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

可以看到, 实践派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讨论辩证法问题的。实践的辩证法以规范化的实践为基础, 以人为中心, 突出了以前没有被人们注意到的内容,

即批判的、人道的内容, 强调辩证法必须关注人类, 对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加以说明。在这样的前提下, 实践派也并不否认辩证法运用于自然界、研究自然界的意义, 只是认为这些研究必须是为了人的。实际上 它只不过是对已有的辩证法实证化、自然化倾向的一种转变,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真正意义的发扬。当然, 实践派中某些激进者也流露出一些否认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这些观点在自然辩证法没有被无限扩展的意义上, 是没有足够根据的。

东欧马克思主义者既坚持了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关于人和世界的理论进行新的解释和拓展,又秉承了马克思理论的实践本性和批判维度,对当代社会进程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其思想已融入到后东欧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中国曾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接受苏联哲学教科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也曾经与东欧各国有着共同的或者相关的经历,因此,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中我们可以吸收的理论资源、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会更多。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__考研复习资料

考研复习资料 常达伟 QQ:156376003 chadavid@sina.com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要点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5)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它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方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它侧重从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以至整个理论体系的(1)要把“史”和“论”结合起来,通过“史”的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并挖掘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并依据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2)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同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加以考1、意义: 察,而且要结合当代的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 (3)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既要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又要逻辑地把握其内在联(2)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系,探究它的发展规律 (3)有助于正确地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斗争 (4)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既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又要把握其实事求是的精髓(4)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黑格尔认为政治国家支配着私有财产,使之服从国家的普遍利益;马克思认为不是政治国家支配私有财产,而应该是私1、物质前提:18世纪中期以工具机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的工业革命使得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技术质的飞跃带来了有财产支配政治国家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历史实践把唯物主义的发展推到更高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哲(3)马克思从方法论上揭露了黑格尔的泛逻辑神秘主义,指出这是黑格尔玩弄的从本质领域到概念领域的逻辑推演,把“绝学的创立提供客观依据 对观念”视为创造一切的神 2、阶级基础: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资产阶级,同时也创造了无产阶级,作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他们之间始终存在着阶级对(4)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初步批判和改造,认为黑格尔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处处都承认矛盾的存在,其主要错误在

立和斗争,随着无产阶级不断的斗争实践,工人已提出自己独立的政治要求,这就需要用科学理论去指导他们的斗争,马克 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创立的 33、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成果是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这些成果不仅深刻1843年在巴黎创办的,旨在联合德国和法国革命者的刊物 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且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然科学提供的事实去说明自然界的过程,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1)马克思在其上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他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的概括和总结,这显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据之一 首先、马克思指出宗教并不是世俗狭隘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现,要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第二、马克思认为产生社会压迫的根源不在宗教,而在现实社会关系中,进而阐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区别 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第三、马克思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地位决定了只有彻底解放全人类才能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 (1)它所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以经济学的形式对劳动作为主体活动的创造能力的肯定 第四、马克思论述了“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关系,认为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任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大事年表

务,就必须把革命理论和革命实(2)古典经济学家们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分工问题 践结合起来 (3)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对立状况进行了经济上的分析 (2)第一 恩格斯在其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表明,研究政治经济学是恩格斯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2、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法】圣西门、傅里叶; 【英】欧文) 重要原因之一 (1)他们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发展的一个阶段,必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恩格斯从社会主义立场出发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它预先假设私有制是人类生活中天然合理和唯一可能的东西,这所代替 是伪善的和不道德的,还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垄断、竞争、周期性商业危机以及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等,指出这都是私(2)空想社会主义者触及到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问题,试图用社会经济状况来说明政治制度 有制统治造成的,要用消灭私有制的办法结束这些现象 (3)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 恩格斯发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论述批判宗教的意义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4)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中,也提出不少合理的思想 首先、恩格斯批判了卡莱尔的宗教观。卡莱尔把英国社会的腐败、人们思想的空虚等归罪于无神论,认为建立一种新的宗教3、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梯叶里、基佐、米涅) 才能消除这些弊端;恩格斯认为只有彻底克服一切宗教观念,坚决诚心地回到自己本身,而不是回到“神”那里,才能重新(1)他们突破了把历史发展归结为个别杰出人物自觉活动结果的英雄史观,提出应当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获得自己的人性 (2)他们结合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对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做了具体的考察 其次、恩格斯批判了卡莱尔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论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卡莱尔从泛神论宗教观出发认为“英雄”(3)他们不满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政治机构决定社会生活的理论,试图证明财产关系是社会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现实基础 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则是“无理性”的群氓;恩格斯批判了他的这种错误观点,强调劳动群众特别是无产阶4、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1)它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研究 四、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世界观的探索 (2)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研究了辩证的发展观,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直到1932年才第一次全文公之于世,在其中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从哲学进

形而上学 (3)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历史观上提出少有深刻的、有价值的思想,即“世界历史”1的思想

( 规定: 1首先、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晶,本应属于劳动者,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品作为不依赖于生3月写了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题的博士论文,论文体现出马克思勇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于突破旧说的独创精神。 其次、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人在劳动中肯定自己,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却使劳动变成了外(1)马克思在论述人与现实环境的关系时,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的自由 在于人的东西,人在劳动中感觉到的是折磨和压迫 (2)马克思把自我意识看做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强调哲学在改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在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上,他强调再次、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劳动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但资本主义把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仅仅维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 持生存的手段,造成人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3)马克思坚决地用自我意识去批判宗教,否定神的作用,肯定人的作用,他认为反对宗教神学也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最后、人与人相异化。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与他人的关系才能成为对象性的现实关系,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既是(4)马克思很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高度赞扬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及其根源 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也是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思想 (2)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批判地分析了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论证了市民社会首先、其实际思想内容作为说明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未摆脱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人本主义模式 决定国家的思想,使自己的观点沿着唯物主义的方向深化 其次、就其与旧哲学的关系来看,马克思自己的哲学思想还未从哲学体系上同费尔巴哈区别开来 (1)黑格尔把国家看做自在自为的现实的理念,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在马克思看来,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真正2、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组成部分,是国家存在的方式 (1)由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因而就自然地把生产劳动看做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一、《资本论》 (2)论证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为深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基本规律,以便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理论武器,1843-1883年马克马克思具体分析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依赖关系,指出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表现了一定社会思历时40年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所获得的巨大科学成果《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包含中人们的利益、意志和愿望,并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有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的伟大著作,可以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 马克思着重研究了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权力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指出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1、《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验证以及丰富与发展的表现: 巩固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1)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3)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 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过程诸要素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时,就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基本方面 原则 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必然性,认为资本关系的产生过程就是劳动者和他们劳动条件的所有权相分离的过程,(4)论证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是无法调的,无产阶级反对资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在欧洲的传播

一、《反杜林论》 地创造历史,争取更大的自由 杜林以折衷主义哲学和庸俗经济学为基础,创立反马克思主义的杜林主义,宣扬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3、反对形而上学,论述辩证法的理论及其基本规律 恩格斯于1878年出版《反杜林论》,清算了杜林主义及其影响,捍卫了工人政党的世界观。该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1)恩格斯指出人类思维发展史上从来就有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法,即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局限性,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还百科全书式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事物看作是孤立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对象,而辩证法是从它们的联系、运动中去考察 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2)恩格斯论述了辩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指出辩证规律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思维的辩证法是客观事物1、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 辩证法在头脑中的反映 (1)批判杜林的原则在先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科学论述了关于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原则与实际的基本理(3)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歪曲辩证法的本质和功能时,系统阐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即矛盾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论 (2)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科学论证了“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批判杜林的物质存在形式上的错误观点,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和运动观 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种种矛盾,无限纯粹是由有限组成的,客观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证的否定。 都是无限的,但客观物质世界中的每个具体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无限的世界由有限的事物和现象组成,无限寓4、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于有限制中 (1)杜林认为研究社会应当把社会分解为最简单的要素,按照最简单的公理推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义始终坚持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研究社会历史 2、批判“终极真理论”,论述认识的辩证法 (2)杜林宣扬浅薄而拙劣的统治阶级的道德和平等观,恩格斯阐明无产阶级要求彻底消灭阶级,从而得到人类真正的道德和杜林在世界观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决定了他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和非辩证性,杜林吹嘘他的哲学是“终极真理”,是平等 不受时间、条件限制的 (3)杜林从唯心史观出发,宣扬政治暴力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恩格斯指出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关系 恩格斯辩证地分析了人的认识能力,认为个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非至上的 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统一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1、《自然辩证法》 就人类认识反映对象、揭示对象的规律性来说,认识具有绝对真理性,但是揭示对象规律性是一个深化发展的过程,要受各1873年恩格斯就已决定撰写一部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著作,1876年恩格斯说关于它的最终全貌和清晰轮廓已经形成,由于种条件的限制,所以认识又具有相对真理性,相对中包含绝对,相对真理无限接近绝对真理 反杜林和整理《资本论》的原因,它最终未能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自然辩证法》手稿大体的结构如下: 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有承认它的存在,才能认识并利用其为人类服务,(1)导言: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界本身发展历史的分析,揭示了物质的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自由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即认识规律并有计划地使规律为自己服务,人的自由总是相对的,人们只有认识了必然才能自觉规律,第一次系统总结自然科学发展史,论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必然性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的传播和发展

一、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自由民粹主义宣扬主观社会学,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和规律性,提出社会学的根本任务是阐明使人的本性的需要得到1、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和理论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创始人和领袖,第二国际领导人之满足的社会条件 一,1883年他同俄国最早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了劳动解放社,竖起了马克瑟斯主义的旗帜,著有《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列宁反驳其为谬误,认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我们的意见分歧》等,对列宁影响很大,他是俄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先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地位 列宁指出历史不是人的活动的机械总和,人的活动总是受社会条件及其规律制约的,杰出人物的活动必须与历史规律一致,2、普列汉诺夫在哲学上的贡献 必须与人民群众的活动一致,否则会失败 (1)肯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独立地位 2、列宁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 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是俄国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的资产阶级代表,他们利用马克思著作中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的言论,回(3)深入阐发唯物辩证法 避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阶级对立,企图把这种发展引向资产阶级的胜利 (4)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 列宁批判了其抹杀阶级内容,把客观性和阶级立场对立起来的思想,提出党性即社会意识的阶级性,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5)辩证地论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就是无产阶级立场,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6)创造性地提出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 3、列宁批判经济主义 第一、生产力的状况;第二、被生产力制约的经济关系;第三、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政治制度;第四、社会中人的心理;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经济派把唯物史观歪曲成庸俗经济决定论,崇拜经济斗争的自发性,认为不能把政治革命当做第五、反映这些心理的思想体系 首要任务 (7)科学地论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反对英雄史观,指出个人作用不仅受时代的限制,也受群众状况的限制 列宁认为这是对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关系的错误理解,指出政治斗争正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问题,忽视二、列宁在理论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党领导的政治革命是不可能走向共产主义的 1、列宁批判自由民粹主义 列宁主张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向工人群众“灌输”,即结合实际斗争宣传、运用、发挥,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经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次曲折 派别,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主要任务,它扩张唯心主义先验论、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竭力攻击唯物史观 1、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篡改 其次,以英国资产阶级学者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是伯恩施坦哲学思想的另一个直接来源。提倡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1)第二国际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起过积极作用 以及庸俗进化论 第一、恩格斯在国际内部领导开展对“左”的无政府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捍卫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4)伯恩施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进攻 第二、第二国际活动时期,涌现出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如梅林、拉法格、普列汉诺夫等 伯恩施坦攻击唯物主义,实质上宣扬唯心主义,表现在: (2)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第一、歪曲人类意识的本质,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有以下特点: 第二、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第一、作为马克思主义队伍内部的一种反对派,采取跪着造反的方式,即在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下阉割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在认识论方面,伯恩施坦宣扬不可知论;用庸俗进化论代替辩证法,并集中批判对立统一规律,反对事物发展中的质变 第二、借口时代发生变化,打出“反对教条主义”的招牌,企图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认为马克思主义完全过时了 (5)伯恩施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篡改 第三、高喊“批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把社会民主党变为主张改良的民主政的自由 首先,他把唯物史观歪曲为“庸俗的经济唯物主义”,批评马克思过分强调技术和经济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思想和道德的作用,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得出“人的观念的力量是历史发展的‘正当原动力’” 首先,资产阶级用高额利润中的一小部分收买工人政党领袖和部分熟练工人,培植了一个特权阶层——工人贵族,他们是修其次,伯恩施坦将唯物史观歪曲成“历史宿命论”,他把人仅仅看成历史力量的活的代理人,认为人的意识能够限制“历史的正主义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 铁的必然性” 其次,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的过渡,大批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而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中,这为修正主义的泛滥提供了土壤 再次,伯恩施坦鼓吹非阶级的国家观,断言“国家是一种共同生活的形式,是一种管理机关”,进而赞美资产阶级的“纯粹民再次,资产阶级统治策略方面的改变,为修正主义的猖獗制造了合适的气候 主”制度,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最后,巴黎公社后的相对“和平的”时期给修正主义提供了养料 2、考茨基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背叛 (3)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1)第二国际内的中派主义 首先,新康德主义是伯恩施坦哲学思想的直接来源。新康德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在德国产生和流行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派主义即考茨基主义,考茨基主义派别的特性是以马克思主义派自居,自认为负有同各种右的和“左”的倾向进行斗争,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