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23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手机版

篇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要谈理解,我觉得首先先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是一个怎样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严密而完整,是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结合起来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学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包含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它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此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跟其他的理论不同,它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星湖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时间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其基本原理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出一可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以上简单地说了一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创造者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创造出的一个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最初产生于阶级斗争十分残酷和激烈的19世纪中后期的西欧,其观点更多的是代表和分析了当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激烈的矛盾和斗争,并完全以阶级的不同来划分敌对关系,但是这种观点似乎并不适合于当今的社会,比如现今的西欧和北美特别是法、德、北欧等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当然是“资本家统治”的政府,可是为什么能出现高福利社会呢?资本家为什么要给工人高福利的社会体系?这些都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阶级关系的原理么?在这些“无产阶级受到严重压迫的”国家产生马克思时代所说的无产阶级大革命好像不太现实。所以我觉得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固然是还存在在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们也不应该盲目崇拜,做到客观地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政策跟

体系,没有千遍一律。当然,马克思主义还有其自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我们为什么进行改革开放?进行改革开放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支持变革的,不是僵化的,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因为我们还受到很多的限制和约束,而这些正是我们在前进方向上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为什么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个人觉得,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面临着担负起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努力学习,以正确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单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应该以一种实事的态度,大力发展科学创新的理论,尤其是现在,我们已改立足现在,为自己设立目标,谋划未来。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大学生身为新一代公民学习一下自己国家性质的根本理论也是应该的。此外,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这种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应,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人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更要丰富和提高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综上所述。我们要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对于搞科研的大学生,实事求是是我们的必要品质,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才能客观地进行科研,不功利化、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深信实践能帮我们解决困扰。固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思想上坚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只有我们做到以上的几点,我觉得马克思就会对我们的平时生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上的这些就是我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总起来说,科学才是最重要的基础,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所以在现在马克思的思想还在被沿用的,不过都被发展成更适合现在的时代背景。正如马克

思主义本身说的一样,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真理并吧真理应用在实践中。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光荣的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

篇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以及方法论,学习马哲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以及方法论,学习马哲的意义。

答: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的任务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中普遍起作用的最一般的规律,这也就使哲学真正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是哲学发展上的一个革命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具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要继续从具体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养料来丰富自己,又为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所引起的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还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那里,黑格尔的辩证法得到了真正的改造,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生产劳动的观点、社会时间观点的提出,不仅正确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样使辨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得到了充分的统一,从根本上改造了旧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哲学正是在实践中不仅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而且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概括;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反映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批判的武器”——改造世界的哲学。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为无产阶级能动改造时间提供了思想武器。

学习马哲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活在现实世界里,必然要对世界有一个基本的看法 ,这就是世界观。它规定着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和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对人生重大问题根本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和确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可以给我们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有利于从世界观高度提高人们的政治素质、思维水平和人生境界,增强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哲学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它以高度概括的理论形式反映现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它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服务与实践,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提供一些原则。可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篇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摘 要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用科学的实践观指导生活,明辨真理,批判创新,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社会生活

马克思的实践强调主体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实践理解人,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实践的,人的本质也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明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强调哲学的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物质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与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自觉地能动性,只有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意义。实践也具有社会历史性,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社会。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也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认。实践体现了人的社会性,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 并且发展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在实践中产生,实践创造了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社会活动制约人对自然的改造,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人类社会。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自然界是自发运动,独立于人的客观世界,

人类社会是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关系系统。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是人实践活动的对象化。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合适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并不是盲目的实践,而是要深入实际生活中,联系实际,将人的意识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正确的认识引导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人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走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不遵循客观规律的实践对自然和人类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当今的生态,环境,人口和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现今人们不断将自然界朝着自身发展需要的方向改变, 但出现的很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些问题已经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也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这就需要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指导,认真面对错误深入反省,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再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从中更好地指导实践。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体现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毛泽东说的更明白:“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邓小平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尊重实践。首先在于尊重以往的实践的检验,坚持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敢于否定陈旧的结论,敢于坚持正确的结论。他坚决否定“两个凡是”、辩证的审视和处理市场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都是尊重实践得出的结论。江泽民继邓小平之后,继续坚持唯物主义实践观,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其次,实践的观点使我们具备批判的精神,创新的眼光去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具备批判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在具体的历史的活动中,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抓住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特点,就必须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的对待一切事物。在批判的同

时还要作创新,发挥人们群众的首创精神。马克思的实践观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社会历史是人类不断实践的结果。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批判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和破坏,而是为了创造和发展,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在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同时建造一个新世界。特别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能源的开发都需要人在实践中具有创新的精神。

从实践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实践出发,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我们要科学地开展实践,将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批判和创新,更好地认识世界,将世界改造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肖磊、孟小月、金鑫,浅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J】,湘潮(下半月), 2012年01月

[2]贾君亮、王惠霞,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实践和实践批判【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月,第32卷第1期。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1页。

[4]李秀林、杨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5版。

本文已影响